查看原文
其他

荔枝上市!创始人赖奕龙给创业者的四点建议

GASA 高山书院 2022-06-17


高小山说



美国时间2020年1月17日,荔枝在纳斯达克上市。荔枝创始人兼CEO赖奕龙是高山大学2017级学员。

△文厨、赖奕龙在纳斯达克荔枝上市现场
2019年11月,广州思享课高山夜话现场,赖奕龙作为夜话嘉宾给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创业的心路历程,分享了对互联网二十年变迁的一些看法。





※全文5173字丨5分钟阅读
※整理&责辑丨朱珍


△赖奕龙在高山夜话现场
我从1999年开始做互联网,经历了整个PC互联网的周期,认识了很多人,看见他们一个个从普通创业者变成大佬、首富;后来又最早地进入了移动互联网,又看到了很多惨烈的故事。今晚上主要跟大家分享下互联网发展的这20年的过程。 


互联网二十年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用互联网做的是什么,我第一次用互联网是收e-mail。丁磊在广州电信张静君的支持下面做了一个邮箱,这个邮箱就是我用的第一个互联网产品。那是很兴奋的,我们会专门打电话过去跟对方说我的邮件地址是什么,马上把邮件发过来,我收一下。
邮件是互联网最早的一个服务,后来也有了OICQ,也就是今天的QQ。我认识很多有5位数QQ号的,我的QQ号也是比较靠前,是马化腾送一个论坛网友的吉祥号码。我那时候年纪也不大,进入互联网的世界,觉得十分神奇。可能大家今天第一次做区块链,也有这种感觉。
△1999年的OICQ(QQ)
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能够接触到的人很少,那时候互联网做用户的方式也很搞笑,比如说在体育馆搞场演唱会,来的人申请一个邮箱登记一下,就免费送你一张票。
这都是互联网初期,现在听来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当时最火的电子商务不是阿里巴巴,而是8848、实华开这些。2000年的时候我开始做电子商务,但当时的情况是没有支付,没有物流,甚至连“物流”这个概念都没有。
我们是怎么做电子商务的呢?
当时广州有个报价的中心,每天更新一些报价,大家可以根据这个网站的报价,然后再下单,下单之后又怎么配送呢?
那时候就只能在华南地区配送,我们在华南每个地区都有合作伙伴,也就是本地卖电脑的商铺,商铺收到我们的订单,准备好商品,第2天就送到客户家里,当面收钱。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创新,火了一阵子,后来我们还做了类似国美的PC大卖场,但由于做得太早了,很艰难,资金链断裂了,电子商务做不成了,就开始进入了移动互联网。
文厨做夜话也是有渊源的,我记得大概是2001年的时候,文厨和丁磊夜谈,丁磊提到互联网很有优势,很快就可以盈利了,但当时我们都不信,认为是天方夜谭,后来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网易公布了他们的财报,盈利一块钱。这很轰动,互联网终于盈利了!
早期做互联网确实是这样的,大家都认为是骗人的,不相信。但从我个人的经历和大的发展趋势来看,我觉得区块链也一样,只要不是骗人,都应该多给自己信心
2002年开始做短信网关。那时候做移动互联网的网关是很难的,深圳有深圳的网关,广州有广州的网关,在深圳只能发短信给深圳的号码,别的地方不行。后来广东省先连起来,慢慢变成全国连起来,再到后面就产生了所谓短信的SP这个行业。
我最早是做短信网关的,后来做了一个应该是我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个产品:企信通,就是企业发短信用的一个平台。原来想自己运营的,但是当时候讲这个理念,就是用短信来接收通知和管理很多流程,比如是银行的“银信通”,今天大家用短信来接收银行交易信息已经很普遍了,但当时很多人觉得太超前了都不相信,后来中国移动说这个产品做得很好,就把平台卖给他们了。
其实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有一段漫长的日子,那一波的创业者可能大家今天都已经忘记了。没等到大趋势的情况下就创业是很悲惨的,去跟大势抗衡也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刚开始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有一件事我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腾讯上市了,市值只有6亿美金,股价是三块多。


有一次我在香港参加一个会议,我跟投资人说腾讯以后将会是很有价值的公司,他有很多的用户,以后都会变成钱。但是被投资人围攻了,说我没有远见,说腾讯股票买不得,太烂了。


所以我也安慰大家,有时候被投资人看不起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因为连腾讯也曾被大家看不懂。也是经历过这个艰难的阶段,腾讯才真正壮大起来的。
中国第一波移动互联网是WAP网站,WAP出来之后,当年的那些公司也有几个上市的,但后来都退了,唯一幸存的就是UCweb,俞永福和何小鹏把公司成功出售给了阿里。在智能操作系统出来之前,整个一代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全军覆没。所以大势真的是非常重要。
当年雷军雷总也提了一个顺势而为,“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很多人理解得有些极端,其实他想说的是,顺应大势做事会简单许多,而没有顺应大势则很难。
以前创业的时候心很大,曾经做过一个农民工社区,因为与腾讯的QQ不同,我想做的是实名社交,所以那时的想法是想要颠覆腾讯,今天讲起来觉得有点好笑,后来微信出来了,所有小的社交软件几乎都被覆盖掉了。所以就感觉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 


给创业者的四点建议



 从1999到2013年,我看了太多人起起落落,很多的公司兴起又消失,结合这些经历和变化,在做荔枝的时候,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No.1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创业的时候要做你相信的事情,真正热爱的事情
马化腾做QQ很成功也是因为他是真的热爱。他最早做的是BB机,用来传递信息的。后来做QQ他们的技术做得很稳定,传输机制做得非常好。
雷军做手机成功也是有原因的。最初我们相识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他很奇怪,因为在功能机时代,他兜里就总是揣着两部手机,现在一个人有两个手机不觉得怎么样,但在那个时候,有两个手机还是很不同寻常的,他对手机是真的热爱到无与伦比,我们一起坐着开会的时候,他就时不时掏出手机来讲讲。
我在做电子商务的时候其实是很绝望的,没有物流,没有支付,虽然想了一个就近配送的方法,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我们不可能成功。
阿里巴巴今天做电商非常成功,因为它们自己既解决了支付问题,也扶持了物流,造就了“四通一达”。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马云相信热爱这个事情,所以他一直在做。换了是别人,可能就会放弃了。
中国的电子商务,也可能要感激阿里,没有阿里的话,不会这么快发展起来。可能大家都等条件成熟,但没有人做条件怎么能成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觉得从跨越周期的情况下,一定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这样的话才能更持久,看得更明白。如果是说AI来了,你就去做了AI,区块链来了,又去做区块链,起起伏伏,最后那就是你很难把一件事情做成。 

No.2


做对的事情

 创业的过程中,还要做对的事情。
虽然很多决策我们并不知道一定是对的,但至少符合常识,符合常识的情况下,大多数还是对的。

举个例子来说,美团在经历“千团大战”之后我问他们的联合创始人阿赖,你们压力这么大,又有很多领先的对手,疯狂的补贴,后来你们能胜出是因为什么?


他回答说,我认为那个时候其实是做了对的事情。打补贴战不一定对,但在当时我们搭了很多后台系统来帮助商家,我认为这是对的事情。帮助商家是肯定没有错的,所以这也许是最后能够成功的一个原因吧。


阿里帮助商家做了支付宝、物流;京东也是做了物流,虽然当时很多人不看好。但是这些都是能够帮助用户的事情,所以是没有错的。 

No.3


做有积累的事情


很多人喜欢随波逐流,往往只关注竞争,只为了眼前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有所积累。讲到过去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案例是非常经典的,那就是携程。

携程能有今天这样牢固的地位,是和他们做有积累的事情这样的习惯分不开的。


他们做客户积累的时候,做了一件很辛苦很笨的事情,那就是在机场派发VIP卡,他们坚持派了三五年,基本上就覆盖了机场所有的高端客户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和酒店签约,还做呼叫中心下单,早期携程订房大部分是来自呼叫中心,这些都是很累的活儿,但是坚持做下来,最后的积累是非常惊人的。竞争对手只想做一些轻松的事情,携程做了这些,就已经完全将竞争对手甩到后面了。


美团当初也是,洗街洗得非常厉害,才积累了到今天这样多的商户,所以这都是有积累的事情。 

No.4


做难做的事情


站在风口上做事情比较容易,但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这样的好运气,都能够像拼多多一样,两年就能够上市。一般最后能够做出来的,可能都是解决了一些难的事情,就像刚才提到的携程发卡的事情。

△赖奕龙(左)与袁征(右)在高山夜话现场
我跟Zoom创始人袁征很聊得来,我们都是老创业者,非常投缘,很多观点都是一致的。他的公司应该是创立已经八九年了,如今已经上市了,市值200亿美金。大家都觉得他做的事情很性感,但其实用他的话说,他做Zoom这个事情一点也不性感,因为视频电话市场很拥挤,很多专业的大公司在做,投资人也不看好。
八九年的时间里他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增强用户体验,做细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网络磨到最好的状态,把配置做到最好,最后给人很惊艳的感觉。
有时候坚持去做难的事情,慢慢的还是有很多效果的。所以我建议,如果觉得迷茫,不妨沉下心来做两三年难的事情。
这两年,很多投资人都会跟创业者说,要拿钱打仗,不打仗就会死。要像滴滴那样打“闪电战”。但其实我认为滴滴的机会来源于巨头们想做移动支付,滴滴的闪电战很成功,但是大势过去了,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可以重复这样的模式。
单车也是打“闪电战”,但最后烧钱太厉害了,结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有时候创业者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现实对创业者还是很残酷很严峻的。还是要靠实力,一步一步做难的事情。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与“闪电战”对应的是“持久战”。我记得很清楚,毛主席在1938年5月花了11天时间写了一篇5万字的《论持久战》,创业也是一个打持久战的过程,偶尔还需要打打游击战,这本书值得很多创业者看看。



为什么做荔枝



 作为一个老创业者,为什么要做荔枝呢?
我曾经的梦想就是要做电台主播。有时候野心很大,做了很多很大的事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多么成功,还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很喜欢声音,所以就选择了声音这个赛道。

△年轻的赖奕龙(第二排左三)与迈克尔·杰克逊的合影

2013年的时候,智能机刚刚普及,很多人家里没有收音机,可能手机会变成新的收音机,所以也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是我自己喜欢的,所以就做了一些思考,还跑去美国做调研,在硅谷待了十几天。

当时的第一选择是做音乐,但后来发现腾讯已经把几乎所有音乐的版权都买完了,音乐没得做。当时也似乎看到一个机会,就是做协同过滤的算法做音乐的智能推荐,但是音乐坑太深,版权的问题没法弄,所以就放弃了。
后来有一次亚马逊公布他们的财报,有一个声音书的收入,每年有几十亿美金,他们有很多版权在手上。但是对比国内,书的版权很分散,有盛大、京东、掌阅等等,所以也不好做。
今天的知识付费,也是声音书的一个变种,“得到”很聪明,用讲书的方式规避了一些版权问题。  后来兜兜转转,就做了播客。2013年的时候苹果在做,苹果有10亿的用户再用他们的播客,我觉得太厉害了,所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后来我又回来去查了一个数据,就是中国的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加起来才100亿出头,当时广播电台都活得很好,人少,奖金多,但总体的收入体量很小。
我们当时决定不做广告或其他商业,只专注在做向用户收费。最早我们做的是中文播客的托管,慢慢就有了很多中文播客的授权。当时微信公众号刚出来,我们就做了一个很简陋的公众号,很快粉丝就到了100万。这应该是最早期的百万粉丝的大号了。
有了用户积累之后,我们开始着手打播客的痛点。在美国播客的录音、储存、分发都不是在一起的,用户需要买很多设备,做好录音之后还要用专门的软件进行编辑,再找一个空间上传上去,非常复杂。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手机上就可以录音、编辑、美化的工具,推出之后反响非常好。
荔枝最早的口号是“重新发明电台”,结果很可笑的,我们发布第2天,某个竞争对手就把这句话贴到他的网站上去了。没办法我们就改了,改成了“人人都是主播”这个口号,其实荔枝所说的“发明电台”,到今天我们只做了很少的一部分,因为我们觉得传统的电台是没有互动的。我想做的是有互动的电台。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们要做音频直播。那会儿做直播很多人不看好,不少公司的直播部门都被直接砍掉了。为了说服团队,我把他们拉到一个别墅里,开了两天会。我告诉他们,我们的企业文化是要帮助人们展现自己的声音才华,所以要做直播,如果只是展现明星的声音,那草根用户就没有机会了,那就违背我们的初衷了,而且以我电台的经验,听众们是很喜欢互动的,只要有互动我们就能赚到钱。
事实也确实如此,坚持做下来之后,第一年我们就出乎意料的有了4个亿的收入。
回顾这个过程,我觉得,我们做荔枝,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本质上还是因为喜欢,所以会去了解去琢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就一直跟我们的同事描绘一个场景说,我们最终要做到有一天就是在汽车上听的不是电台,而是我们这些网络电台,而且是可以互动的。
走到今天我们可能只走了1/3,未来还有很多我们的长远规划的路还没走完,我们会继续走下去。我想说的是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去热爱这个事情,就能比别人看得更深,也更能耐得住寂寞,哪怕被投资人嘲笑、被身边的人不看好,都坚持走,最终还是能走出一条不错的路。  








高山大学(GASA)是一所以“科学复兴”为愿景,以“没有受教,求知探索”为校训,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的新型大学。由长城会创始人文厨创办,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张宏江、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杨培东、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夏志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Zoom创始人兼CEO袁征、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特别致敬)等联合发起并作为校董。


推荐阅读

1

文厨:荔枝之声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大学,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