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轨时,大脑是怎么“想”的?

GASA 高山书院 2022-06-17



「高山科普」是高山大学的科普专栏,致力于捕捉和分享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和大家一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高小山说


婚外情和出轨事件常常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乐此不疲。


不管人们对婚外情或出轨如何深恶痛绝,只要人类存在恋爱关系,它们就有可能一直存在。


每当媒体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自动站在“受害者”或者“加害者”角度,从道德、伦理或者法律等方面发表评论和见解。


当然,也有人提出“人就是这种生物”的观点,从生物的必然性来主张“出轨无罪”。但这种时候,辩护者自己往往也会成为众矢之的,被网友们扒出各种“黑历史”,从道德、伦理角度进行教育和攻击。


本文不讨论伦理道德层面的立场,仅纯粹从脑科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求人类婚外情和出轨的本质。


※翻译丨庞冬梅

※编辑丨朱珍、邱施运

※文章来源丨https://japan-brain-science.com/archives/85

 
 

1. 为什么人类会谈恋爱


通常意义上,与单身的人谈恋爱被称为是“正常交往”,而与有配偶或恋人的人恋爱则被称为“非正常交往”(等同于婚外情和出轨)。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基于人的“倾慕之情”,但两者的社会评价却截然相反。

“倾慕之情”为什么会存在?


恋爱常常被认为是浪漫而甜蜜,具有特殊意义的感情,它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至关重要。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不仅是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活动原则:生存并繁衍。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倾慕之情”,是因为它是实现繁衍这一目标的必要活动。

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38亿年前。最初,生命体只有直径0.01mm般大小,生殖方法是无性生殖,只需要个体的单独分裂,不需要雄性和雌性的相互结合。


后来,有性繁殖诞生了。在有性繁殖中,雄性和雌性相结合,子代会分别遗传雄性和雌性的一半基因,诞生一个与父母不同的新个体。

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因此与父母的基因相比,孩子的新基因有可能“好”也有可能“坏”。

这里说的“好”,是指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具有“好”基因,个体生存时间更长,繁衍得也更多。因此随着时间流逝,“好”基因慢慢被保留下来,“坏”基因逐渐被淘汰。这就是所谓的“演化”。

为了实现这种“演化”,生命的基因中融入了让男性和女性相互吸引的机制。

对于人类而言,当你坠入爱河的时候,大脑中称为“腹侧被盖区” (高小山注:Ventral Tegmental Area;简写为VTA,是两条主要的多巴胺神经通道的一部分)的区域会变得活跃,并获得快乐的感觉。正是这种愉悦,让人类坠入爱河并与爱人建立联系,进而繁衍后代。
 
换句话说,恋爱的初衷是为了繁殖。

什么决定了你喜欢某个特定的人

 
虽然爱上别人是一种本能,但也不是无条件可以爱上任何人的。人的喜好各有特色,千差万别。外貌、性格、爱好、共同的话题、社会地位、财力等等,都有可能是决定异性偏好的因素之一。
 
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它们只是次要因素。主要原因是,人们会无意识的对有利于生存或繁衍的人抱有好感。

判断对方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异性的时候,免疫力系统好坏是判断基准之一。如果免疫系统强大,“好”基因将传递给孩子,这样就可以留下免疫力更强的后代。

那么人类如何判断对方免疫系统的好坏呢?

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一项测试,让女士闻带有男士汗水的T恤,并要求该女士按照性吸引力进行排名。实验结果表明:与自己免疫系统不同的异性性吸引力更高。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是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簇之一。HLA有数百万种组合,在人类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感觉很安心”或“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他(她)”,这些通常是由双方拥有不同HLA基因模式引起的。

拥有不同的HLA越多,就越能使自己免受各种外敌的侵害。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本能的对拥有不同HLA组合的异性产生好感,觉得对方有魅力。


有报告表明:HLA模式相似的夫妻,出生的孩子体重不足的可能性较大,婚外情和外遇多,离婚也多。与之相反的, HLA模式明显不同的夫妇怀孕的可能性更大、流产的可能性更小。
 
免疫系统基因是让异性产生好感的决定因素。但在通常情况下,实际体验中人们大多会说有好感是因为如下理由:“颜值高”、“性格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他们有钱” 。 

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恋爱偏好时,HLA基因的相容性是最大的因素,但为什么颜值、性格、爱好和经济实力这些仍可能是喜好的决定因素呢?稍后将继续探讨。
 
 

2. 恋爱的附加效果

 
为了达到繁衍的目的,人的大脑自带恋爱奖励机制,所以恋爱的好处非常多。

当我们和喜欢的人牵手、拥抱或其他肢体接触,甚至是凝视对方的脸时,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名为“催产素”的神经递质,激活大脑的腹侧被盖区,释放多巴胺,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催产素能减轻因疲劳引起的不适和焦虑,并缓解压力;还能保持体内稳态,使身体恢复健康状态。
 
相爱的人在产生性行为过程中,催产素的分泌量约平时的5倍左右,会使人产生极大的快乐,性行为结束后,催产素仍然会在大脑中持续分泌。

此外,大脑中主管记忆的“海马”发挥其功能,记住给予自己快乐的伴侣。这种记忆形成了执着依恋的基础,加上催产素的作用,从而与对方形成纽带。这种纽带使双方毫无保留地相互奉献,孕育并照顾诞生的生命。

除了催产素和多巴胺的生理快感,性行为会让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突破界限,达到彼此理解与交融的状态,带来身心合一的安全感和兴奋感。
 
事实上,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非常享受与他人“同步”的感受。
 

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或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等行为都是“同步”的例子。

恋爱有很多好处,但就像“爱是盲目的”一词所说,当人沉迷于恋爱中,就会失去一定的判断力。

实验表明,当我们看着恋爱伴侣时,杏仁核(人类大脑中感知恐怖和不安的部分)活动会减弱。“不容易感受到恐惧和焦虑”固然让人感到安稳,但也意味着“放松警惕”,这对人类“生存”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

另外研究也已经证实,坠入爱河会降低大脑皮层中“在人际关系中评价他人系统”的功能。换句话说,坠入爱河使人难以评估和判断对方是否说谎、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值得长期交往。被骗婚的案例,往往就是因为人们在恋爱时缺乏冷静的判断力。


3.从倾慕到性爱,自然界的常态和策略


根据生命活动原则,“成功”意味着“尽可能适应周围环境,最高效地繁衍后代”。

在自然动物界中,超过95%的哺乳动物不采取“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说雄性与雌性没有固定伴侣,可以和多个异性发生性行为,属于“乱婚”状态。

另外,除了极少的个例,自然界里很少有雄性抚养或帮忙抚养孩子的情况。因为在繁衍至上的生命原则下,让雌性受精后,继续寻找下一个雌性并让其受精是最高效的做法。

但在繁衍策略上,雄性和雌性不一定相同。
 
一般而言,雄性的策略是使尽可能多的雌性受精,而雌性的策略是选择优良的雄性受精。换句话说,男性追求“数量”,而女性追求“质量”。
 
理论上,男人一年可以生几十到数百个孩子,而女人一年只能生一个孩子(多胞胎除外)。
 
男人倾向于寻找年轻女人,因为生物学上年轻女性怀孕的概率更大,最容易怀孕的年龄是16-29岁,35岁以后怀孕可能性会降低。

另外,男人也倾向于受身材性感的女性吸引。统计学上显示,腰细且胸大的女性体内女性荷尔蒙量更高,更容易怀孕。她们每月最容易受孕的那几天,雌二醇(一种雌激素)的分泌量比其他女性要高30%。雌二醇含量增加30%,怀孕的机会就会增加3倍。

与男人不同,女性倾向于被经济实力强、年长的男人吸引。

在一项调查全球37个地区男女伴侣偏好的统计中,女性比男性更重视婚姻伴侣的经济能力。以日本为例,女性对男性经济实力的重视度为为2.3点,而男性对女性经济能力的重视度为0.9点,高了1.5倍。

这结果也可以归纳为繁衍优势。自古以来,无论在狩猎社会、农耕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一个经济富足的男性配偶可以保障子女必不可少的资源,从而拥有更多健康的后代。

当男性与女性彼此满足各自的期望,供需一致(有时是妥协)时,才会发展为交往或婚姻。

在人类社会中,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夫一妻制属于主流。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男性的身体特征是以与多名女性发生性行为为目的演化出来的。
 
为了实现生存与繁衍而进化,生物的生理特征中,有利的特征被保留,无用的特征慢慢退化消失。反过来说,现今保存的生理特征大多在高效繁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一夫一妻制种族中雄性的睾丸尺寸要比非一夫一妻制种族的小。另一方面,多夫多妻制种族中,睾丸占身体尺寸的比例也较大。

一夫一妻制的种族中,只有一个雄性的精子会进入雌性体内;而在乱婚型的种族中,其它雄性的精子也会进入到雌性体内。为了让自己的精子能够战胜其他竞争对手,睾丸会不断进化,以增加精子的数量。

以猩猩为例。
 


大猩猩是一夫多妻的“后宫”社会。在战斗中赢得胜利的雄性独占所有的雌性,而战斗失败的大猩猩不会再试图抢夺雌性,所以一只雌性只接受一只雄性。



黑猩猩则是一妻多夫的社会,雌性与多个雄性发生性关系。


将大猩猩和黑猩猩生理特点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一夫多妻的大猩猩,相比于一妻多夫的黑猩猩,个头更重,但睾丸反而更小、更轻。另外,它们雄性生殖器膨胀时相对较短,每次射出的精子数量也更少。

事实是,黑猩猩的繁殖能力比大猩猩高出100倍。除了灵长类动物,其他乱婚种族动物的睾丸同样都很大。
 
生命体的特征取决于自身种族制度和繁殖策略。不仅是猩猩,人类也一样。

在生理和身体上,人类仍保留着乱婚的特性,但在文化上,发达国家如日本已经采用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换句话说,人类生理特征的演变没有跟上社会规范(法律、宗教、道德和道德)的变化,男性生理上倾向于外遇,但心理上(即文化和纪律)不允许。

正是这种不协调、不一致,导致现代社会对婚外情和出轨的争议。


4. 出轨的帮凶


一个人是否容易出轨,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有一些原因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具体来说,是人体内的激素在“作怪”。

睾酮


雄性激素之一的睾酮,是诱发婚外情的最大因素之一:睾酮含量越高,性欲就越强,不分男女。女性的身体中也存在少量的睾酮,由于女性的身体比较敏感,所以少量的睾酮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人体内睾酮的含量同时受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例如当体育战况白热化、人们支持的队伍获胜时,体内的睾酮分泌会突然上升。
 

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决定人的冲动、好奇、乐观、旺盛的活力和激情等情绪变化。当人类坠入爱河,从开始恋爱到发展成性关系,身体会分泌多巴胺,使他们感到幸福、欣喜若狂。
 

血清素


血清素也是神经递质之一,可以缓解焦虑。男性体内的血清素比女性高50%,所以相对而言,男性不容易陷入焦虑,而女性则容易“缺乏安全感”和“渴望依赖”。
 
恋爱中如果血清素减少,有时也会导致出轨的情况。不是为了身体上的愉悦,而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安全感。

加压素1a受体


加压素1a受体是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激素,在性活动时分泌,能让人产生很强的性快感,从而对性伴侣产生依恋。

动物实验表明,加压素1a受体含量增加,动物就不会出轨,而含量减少时,出轨率就会提高。对于人类来说,加压素1a受体少的人比受体多的人明显更容易离婚。


除了以上的四个生理因素,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有趣现象。

在统计数据上,一个人婚前性经历越多,婚后出轨的概率越大。
 

一项对美国20-39岁女性进行的调查显示,跟没有婚前性经历的女性相比,婚前有过1-3次性经历的女性婚后出轨的概率高了3倍,而有过4次以上性经历的女性出轨概率更是高了7.5倍。
有同居经历的人出轨概率是没有同居经历女性的5倍。

此外,女性出轨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9岁前出轨的可能性较低,30-40岁婚外情的概率会增加。这可能要归因于女性身体内睾酮含量的变化,女性30岁以后睾酮含量会升高。


5. 出轨的代价与快感


在现代社会中,婚外情和出轨有一定的风险和成本。
 
例如,非意愿的换工作、失业、分居、离婚、与孩子分离、抚养费、勒索,甚至暴力、谋杀等。在美国,由于妻子外遇或疑似外遇所引起的丈夫暴力事件,占所有配偶被害的事件的30%。

尽管代价高昂,为什么婚外情和出轨不会消失?
 
通常,出轨的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纯粹型结识并找到比现在的伴侣更有吸引力的伴侣,想单纯的恋爱。


复仇型为了报复现在的伴侣的出轨或报复对方的冷漠。


重新初始化与现在的伴侣陷入僵局而不知所措时,想重新开始一段恋情


自我陶醉型检验自我的魅力(希望被异性重视)


无论是哪一种动机的出轨,都是因为有些无法从现有伴侣身上获得的快感。

另外,出轨由于违背伦理道德而带来的“吊桥效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也会引起一些人的快感。


“吊桥效应”:当人们经过高而不稳定的吊桥时,心情会变得紧张、心跳会加速,这种心跳加速使他们产生了爱上对方的错觉。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一段关系越是被反对,被反对时所产生的悸动越是被当成了恋爱的悸动。

除此之外,从未体验过的性伴侣的身体、触觉、气味、空间、语言等等的新鲜感,也放大了出轨的快感。

而从大脑的结构来看,人类不容易抗拒这份出轨的快感。

当人们看到爱人的照片,大脑中“腹侧被盖区域”会被激活而感受到愉悦。这和使用毒品被激活的区域是一样的。但如果持续激活这个区域,会带来“中毒”的现象。


这样的结果也在老鼠实验中得到了证实。按下按钮后,电流穿过老鼠大脑的腹侧被盖区域,老鼠会获得愉悦感。
实验最初由试验员按下按钮可使老鼠体验快感,后期设计了老鼠可以自己按按钮的系统。结果,老鼠为了获得快感一直按按钮,甚至忘记吃饭和睡觉,最终衰弱而死。

另外,刺激大脑腹侧被盖区会导致多巴胺分泌。最近的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是一种传递愉悦的神经递质,还会让人产生执着心,激发占为己有的冲动本能。

由此,恋爱会从纯粹的“喜欢”,演变成“要将对方占为己有”的原始冲动。就像一个人饿了就想吃东西,无论是多么理智的人,这样的原始冲动都很难通过控制情绪和理性来抑制。


6. 文明与原始的抉择


尽管人类保留了“出轨”的生理本能,但人类也在演化过程中获得了主宰理性的“大脑新皮质”。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理性抑制本能。
 
也正是由于这种理性,人类创造了各种文化、习俗、伦理、道德,以及整体的文明秩序。


例如“见面时打招呼”,“不说别人坏话”,“不要染奇怪颜色的头发”,“外出时要穿衣服”等等,这些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规范,尽管有些没有根据或不符合乎常理,但由于人类彼此有“遵守规则”的认知,社会才发展到了今天,并保持了稳定。

从生物或脑科学的角度,我们或许没有办法对此出轨或婚外情进行非难,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在考虑出轨代价的时候,人们不仅仅要考虑“被舆论谴责”,更应该在 “破坏社会稳定(违反规则)”的层面上进行思考。
 
个人享乐与社会稳定,我们总是需要割舍。真正了解人类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能牺牲什么。






推荐阅读

1

高山大学想招什么样的同学?

2

高山大学导师团丨霍金 Hennessy 张宏江 李开复等

3

首届高山年会,诚邀每一位“高山人”加入!

4

在北京古观象台,看斗转星移500年丨思享课预告

5

宇宙中的星系,居然和地球上的城市如此相似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大学,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