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教室,父母想法要一致,方可教育好孩子

点击标题下「阳光数学课堂」可快速关注


因篇幅有限,拉到文章末尾

免费领取完整打印版


如果说父母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那么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间教室。相比学校教室的整齐划一,我们的家庭显得参差不齐,这也从一个侧面注解了孩子之间的差异。

在作文班上课的时候我有个习惯——下课之后,我总是喜欢停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乱糟糟地收拾东西,听他们把桌椅碰得叮咣作响,然后接受他们或者“再见”,或者摆手,或者一个眼神,或者什么也没有的告别。我总是满心欢喜地和他们道别,目送每一个孩子走出教室。


就在那段时间里,会有接孩子的家长凑过来寒暄几句,了解孩子的情况或者顺便取取经。这一天,孩子们已经走得差不多,一位妈妈来到我面前,先是说谢谢之类的话,然后聊起了她的女儿。我跟她讲了她女儿的些情况,当然也说到她女儿的作文,没想到这位妈妈完全能理解我所说的“顺序”、“详略”、“修辞”之类的术语,使我都不必尽量通俗地解释。看得出来,她对语言有很好的理解,还十分清楚孩子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甚至聊起关于培养孩子气质的问题,因为她的女儿有股男孩子气。

当时,我不禁道出了自己的疑惑:“您完全可以在家里教孩子,为什么还要送到机构里来呢?”她的答案更让我吃惊—她本身就是小学语文老师,她能教好别人家的孩子,却教不了自己的女儿。原因在哪里呢?在于家庭。第一,她和老公对培养孩子的观点不一致,她是恨铁不成钢,而孩子爸爸却是“差不多就行,不要太认真”;第二,家中还有两位老人,唯一的孙女是祖父母的心头肉,当妈的稍微一严厉,就会被公婆的眼神和脸色“杀死”;第三,在孩子眼里,母亲就是母亲,如果母亲变成老师,将直接影响到母女之间的关系;第四,也是让她最困惑的是“教自己的孩子特别答易失去耐心”。于是,围绕着孩子的教育间题,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母女关系交织在一起,斩不断理还乱,“干脆花钱放到机构里好了,自己清静,家里也安宁”。


听了那位母亲—位正牌老师的倾诉,我对她报以无限的同情,却不知道该作何评价。中国的家庭发展到今天,也许是世界上最复杂最矛盾的家庭。广泛存在的4:2:1(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结构也许在任何其他国家都不会如此普遍地出现。在这样结构下的三代人能演绎出多少故事?再加上历史的遗存和大环境的影响,相信真的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先从三口之家说起吧。就我的观察,在孩子的教育上,夫妻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观点的不一致。在阿牛家,阿牛考了98分还被妈妈打屁股,爸爸却说“考个七八十分就行了……”这是无数家庭的写照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能从一切细微的线索中窥视父母的分歧旦分歧被发现,他们就很自然地选择站在符合自己想法的一边,于是1:1:1的格局就演变成2:1的格局,促使孩子们去挑战另“1”方的教育,很多情况下根本就不为什么,纯粹是为了挑战而挑战,这可能也是前文讲的天性。

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因为他们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家庭生活中的很多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于是他们易于放纵的本性开始滋长,表现得不服管教,没有礼貌,甚至颠倒黑白。一旦一个家庭里形成了2:1的格局,“1”一方的努力往往会变得极其脆弱,甚至是越努力越痛苦。


在1:1的结构下,我们不禁要再重提“母系教养”的问题—多数家庭都是母亲负责孩子的生活、教育等一切问题,并在心理、性格和情操方面对孩子施以主要影响,这种结构实际是一种成长上的“偏科”而且容易使母亲和孩子处于某种对立的境地。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对母亲来说,既要爱孩子、满足孩子,又要管理孩子、约束孩子;相对的,孩子对母亲就表现为既依赖又对抗,既模仿又排斥。这些矛盾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对孩子的人格养成非常不利。我不止一次听到很多孩子讲过类似的愿望:让妈妈从地球上消失。不能说这个愿望有多么迫切和邪恶,我只能说这真的很朴素。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