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夏区办好田间课堂 为特色农业加持“科技能量”

西夏发布 2024-04-24

近年来,西夏区不断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长效机制与管理模式,紧紧围绕辖区葡萄酒、牛奶、肉牛、冷凉蔬菜等产业,聚集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生产技能,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生产周期培训,突出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环节,培养一批适合当地产业发展急需的全产业链综合型人才,通过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开展就地就近培训模式,有效破解农技推广难题。

授课地点“田间化”。聚焦农业产业园区、种养殖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等作为田间课堂,根据农民培训愿望,满足产业需求,开展“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培训模式,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技能和经营能力提升为两条主线,在不少于一个生产周期内,针对不同产业特点和种养殖技术关键环节,依据农时季节,分阶段、分步骤、系统性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和生产实践,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授课内容“订单化”。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求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组织农业相关人员走村入户,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采取“订单式”培训,精准设置培训内容,逐村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按照“便民利民、就地就近”原则,分产业、分类别开展田间地头实训实操培训;通过跟着干、带着干、干中学、学中干,切实提升培训质量效果,提高农民培训满意度。目前,西夏区柔性引进特色农业产业专家人才9名,对辖区农业相关人员进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培训;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期,培训280人;正在计划实施移民安置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200人。

授课方式“多元化”。由自治区认定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专门机构为主体,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多种资源有序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实现农民培训资源优势互补,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组织参训学员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育模式,提升农民培训质量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目前,西夏区有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5家、农民田间学校4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5家。

授课言语“乡土化”。针对辖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年龄结构不均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本地化、乡土化”农业技术培训制度,推行师资队伍“本土化”培训,吸纳更多“土专家”“农把式”“田秀才”“乡村工匠”加入农民培训师资队伍。结合授课方式,因地制宜讲解田间管理技术、解答村民生产难题,把科学种田技术通俗化、简单化,让农民群众易于消化吸收。

授课成果“对比化”。按照自治区工作要求和西夏区实际,开展肥料利用率和肥料施肥效益等试验,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区850亩。结合基地建设和试验,开展农民现场观摩指导培训,充分发挥田间试验示范作用,推广绿色技术模式广泛应用等,收获后示范田和农民普通种植地块进行对比算账,引导农民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夏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监制:岳荣
审核:刘莲
编辑:冯芳

往期回顾:

习近平总书记的矛盾观

“同同”“团团”带你游西夏区上线啦

教育发展联盟下:筑梦朔方 不负韶华

爱心企业为西夏区养老机构送上“安全大礼包”

点一下“在看”你会更好看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