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塔城里的闲聊

塔城 高塔与守城者 2020-10-11

塔城里的闲聊(1)




地点:不在原生态的山坡上,而是在带点科幻色彩的高塔里。

人物:好像是名副其实的流浪汉。在寻求上帝的路上,在回家的路上。



阿德:论文还拖着呢?


小珍:时拖,时写。最近做啥都没有motivation。


阿德:我除了没motivation,还有点overwhelmed,再加上完美主义。出国前咱们聊的那会儿,你motivation还挺强的啊,那会儿我还挺迷茫的。


小珍:是啊,内心还是挺喜欢科研的吧,明明应该有motivation的。


阿德:话说,motivation这玩意儿是从哪来的?


小珍:Mission。


阿德:我以前对科研的motivation大部分都不是来源于“使命”。大部分只是因为兴趣。哦对,可能还有一些“野心勃勃”的成分。


小珍:我以前大多也是从兴趣和新鲜感中找动力。兴趣还在吧,我却时常缺乏动力。


阿德:如果兴趣的确是动力的“源”,有了兴趣怎么还是没动力?


小珍:所以我想可能是因为没有使命吧。兴趣爱好毕竟是个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即使没有,还是舒坦地活着。


阿德:使命感… 我自己也没啥使命感就这么一天天的生活。身边大部分朋友也不会提“使命”,只是说说兴趣热爱,或者比较现实的东西吧。教会呢,虽然会提“使命感”,但我觉得落地的不多。也许兴趣和使命都能当动力源,但有一个差别:热情或兴趣其实是向内的,但使命确实向外的。


小珍:就像保罗说的,向着标杆直跑,但是成就、热情这些我无法当做“标杆”,在永恒的尺度上,我似乎看不出这些有什么价值,因此它们没法为我提供真正的动力。那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工作呢?花费这么多的时间?这就是我常常感到无力的问题。


阿德:你觉得,我们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敬拜上帝吗?


小珍:好像知道应该为神工作、研究,但在每天繁杂的工作和一个接一个的死线面前,我真的很难有什么使命感。


阿德:刚翻了翻以前的笔记有条关于科研的:

 “我感谢你,你已在你的创造中给了我这份喜乐,我在你手作成的工中喜乐。用你赋予我心智的一切才能,以我狭窄的心智试图理解你的无限丰盛。你于太初宏大地创造,我于当下细细地观看。发现不是创造,而是揭示,揭示暗藏于日光之下的另一份奇妙。战栗,惊叹,欢呼,颂赞。”


小珍:有这样的使命太美好了!我想这才是科研工作者真实、自由的状态。


阿德:但是现在再看,似乎没有原来那么深的触动。


小珍:我想这样的使命是从上帝而来的,也只有从上帝才能来,这好像是一句废话。


阿德:前段时间想到,摩西放羊放了四十年,这段经历意义何在呢?或许我们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让神在我们生命中建立使命。从祂那里明白和领受使命,可能不是一个突发事件,而是一个过程。


小珍:我感受到自己的确在这个放羊的过程里面,先破再立。


阿德:是这样,先破再立。即使现在没有这样的“使命”,我们还是需要忍耐、努力、忠心。又回到了歌罗西书3:23。



科尔特兰曾经无异于众人。那时他内心深处的声音是,“如果我足够优秀,如果我功成名就,如果人们为我欢呼喝彩、欣赏我,我就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但是这种内在动力往往无法创作出最好的作品——也无法通向属天的安息。


正如 C. S.路易斯所言:除非你不去考虑自己在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否则你绝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在文学、艺术中,一心想有独创性的人绝不会有任何的独创性,但是,如果你只想讲出真理(一点也不在意这个真理以前怎样频繁地被人讲述),十有八九在无意之中,你就已经有了独创性……放弃自我,你就会找到真正的自我。”


——摘自《工作的意义》(橡树图书/上海三联书店)


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

——圣经•歌罗西书3: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