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准备」蒙蔽了你的「手脚」
本文长度为2353字,预计读完需1.0MB流量,建议阅读6分钟。
本来这周想发一篇产品思维相关的文章的。但是最近和团队中的几个小伙伴聊了聊各自未来的规划,感受颇深,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想大家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总是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之前从未做过的事要去做。希望借此文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对面临这种情况的个人经验和见解,共勉。
一、进入到现实
之前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美国人一直想到中国旅游,于是定了一个旅行计划。他花了几个月阅读搜集来的资料——中国的艺术、历史、哲学、文化。他研究了中国各省地图,并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日程表。他标出了要去观光的每一个地点,每个小时去哪里都定好了。过了几周,他的朋友问他:“出游了吗?到哪了?”这人答道:“还没去呢,我正想万一中途行程延误了要放弃哪些次要的景点,所以现在还在整理优先级呢。”。
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可能会觉得这里的美国人做事和自己很像,做事很严谨,心思缜密。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有时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故事中,他想做的事情最终并没开始去做。而且这里要做的事情如果不是旅游,而是一个决定你未来命运的事情,拖着拖着可能这事就黄了。
这个现象和我在最近的聊天中发现的情况一样,不少人也是处在一种这样的状态里:我知道我想要做什么,但现在感觉离我还有些距离,我还想做一些准备之后再开始。 我曾经也多次面临过同样的问题。
二、本质是什么
这个现象意味着什么?我想除了惰性之类的人性的本质之外,这个问题还可以分为心理层面和思想层面来看待它。
心理层面
这可能是一种「拖延」的心理,拖延在国内外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或应对方式,经典著作《拖延心理学》的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提出: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的心理表现出的两种典型的现象是:「恐惧」和「轻视」。
恐惧。上面的这个故事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个美国人是恐惧的,他害怕实际的发生事情可能不会按照他的计划来,所以他想得到那种彻彻底底的掌控感之后再行动。这种面对未知的事物我想大家曾经都经历过,可以停留10秒钟,回忆一下当时的感受中是不是也存在着“恐惧”的味道。这个时候,我们给自己的一个心理暗示是:不会这么顺利的,总有什么意外会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对这个事情还不够重视。比如我们说着要减肥,却首先花很多时间在纠结买哪双运动鞋,路跑要不要带口罩、买XX明星同款这些事情。这些牵绊你去真正行动的事情可能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连你自己也会觉得它没那么重要。但是,从心理上来说,这些事情的重要程度还是胜过了你那迟迟未付诸行动得事。因为,假如面对的事情是关乎你生命的(比如,再不减肥你的身体要爆炸了),还会做这样的选择吗?
我们常说的“晚上心有千条路,白天醒来走原路”描述的也是这样一种由于心理因素导致未实际能迈出行动的生活状态。
思想层面
我知道有不少人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关于这点我自己非常有体会,因为我也是这类人。它使得我们不由自主的产生“只求做的最好,而不求高效”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脑海中的“完美结果”像是一幅画,我们会不自觉的花很多时间沉浸在对它的勾勒之中。当发现快要到deadline的时候,才实际开始去做,行动的过程往往是仓促的、草率的,甚至可能最终这件事就被后续新的事物所接替,搁在一旁了,久而久之之后就不了了之。
严重的是,这个问题会有滚雪球效果。如果无法平衡好这点,做下一件事情时,因为要弥补上一次没做完的失望,会对事情抱有更高的期望,如果依旧未能达到心中的“完美”的话,会产生一种持续的挫败感,并且会越演越烈。
三、如何克服
对于这个问题,从我自己来看,最近几年相比刚踏入职场那几年有了很明显的改善。其中收获的经验是,心理层面要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克服。思想层面通过逼自己先行动来修正。
调整心态克服心理
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黑暗与光明、风险与机遇一般。所以,内心需要认识到,如果你当下选择了准备,那么,必然会失去其它的什么作为代价。如,时间、机遇等等。所以当你想要选择“准备”的时候,衡量一个公式,如果在你的视野内「准备所获得的价值 < 失去的代价」那么赶紧不要再准备了,快去行动吧!可以不断的通过这样的思考,来强化自己的心态,以克服自己内心恐惧和轻视。
逼迫行动修正思想
「完美主义」既然是个美好的幻想,那么我们就去打破它。分为两步:
降低对它的预期,不要过分关注结果,去关注过程,对过程负责。
随后,给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设立一个截止日期和小目标,并且将这些公开出来或者其它可以借助的外力来倒逼自己去迈出每一步。
把握好尺度也很重要
重要提醒,我们虽然说了很多「准备」的问题,但不要过度的解读为完全不需要准备了,而我只想提醒你不要过度的做「准备」。因为,完全丢弃准备环节做事的人被称之为「莽夫」。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行业混迹多年的人,在这点上自然的想到了一个知名的理论————最小可行性产品(MVP)思想。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后进行复盘,来代替过度的准备,准备一点就行动一点,再对准方向继续,在这个过程中去一步步迈向“完美”。
四、结语
记住,只有行动才能使人强大。所以,想等自己足够强大之后再去做某件事是不存在的。永远让事情推着自己走才好。
所以,不管你正从事什么工作,在做什么,想明白后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 感谢阅读 -
如果觉得文章有帮助,
送我一个星标鼓励一下吧
操作步骤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看这里 ↓
▶ 关于作者:张帆(Zachary)。坚持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跨界架构师」(ID:Zachary_ZF)。
如果你有关于软件架构、分布式系统、产品、运营的困惑
可以试试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