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正非的1988年

2018-01-09 大头 头面人物志



恐惧,像极地的黑夜,无声无息,无穷无尽。


 01 


手机屏幕前的你,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离不开一家公司的产品:华为。可能你没用华为的手机,但用的网络里,肯定会有华为的设备。在这张覆盖神州大地的通信网中,华为这个符号,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的节点。


对于外界而言,华为是一家带有神秘色彩的公司,不少人以为它就是做手机的;华为老板任正非,那就更神秘了。30年来,他极少接受采访,不参加论坛,不担任官方职务去开会。不管华为如何发展,任正非都躲在一个坚硬的壳里,极少向外界透出消息,低调得像一名在深圳郊区默默耕耘的老农民。


名和利,谁能逃得开呢?作为掌舵人,任正非只有1.4%的股份,不算贪利;而他又主动与名声脱钩,瞧瞧到处演讲的马云们,任正非的口才也不差,浮名也好,虚名也罢,能脱开,真是高人!


能抛开名利,甘愿躲在壳里默默无声,只因伴随任正非一生的,是悠长而深远的恐惧。


 02 


贵州山区长大的任正非,出生在一个“黑五类”家庭。由于父亲曾在KMT兵工厂工作过,在那个年代,没少受歧视。60年代大幕拉开,父亲被揪了出来,戴上高帽狠狠批斗,一家人都遭受牵连。任正非是家中长子,那一年23岁,正好大学毕业,分配到部队当技术员。



由于父亲的缘故,在部队中,任正非根本没有“进步”的希望,无论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他无缘。随着斗争形势的日趋紧张,父亲母亲的工作都丢了,弟弟妹妹也都失去了上学的权利,这让他心中的恐惧日益加深:没准哪一天睡觉的时候,被从热炕上拉出来,开除,失去一切。


这一天会不会到来?恐惧之中,年轻的任正非无能为力,他只能掩藏内心,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他抱着一线希望:只要技术过硬,工作出色,单位缺不了他,那就安全一些。


是的,靠拼命工作保住饭碗,不被开除,是任正非年轻时的梦想。他钻研技术,搞出几项重大发明,还自学了3门外语。由于卑微的出身,他在单位小心翼翼,讨领导喜欢,招同事欢迎。终于,他坚持了下来,成为特殊年代里,一家人中唯一的铁饭碗。


饭碗保住了,但年轻时的恐惧,终会成为一辈子的梦魇。


 03 


熬了十来个年头,春天终于来了。


那是1978年,乱哄哄的时代刚刚过去,专业技术人才受到重视,作为有过重大贡献的青年工程师,34岁的任正非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是参会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首长接见了他,鼓励他好好干。首长一个握手,洗清十年不平。任正非的春天,一下子来了,他成了红人。数不清的奖励、表彰,纷涌而至。就连他尚蒙受冤屈的父亲,也沾了儿子的光,很快恢复工作。


组织也接纳了他,第十二届大会上,他成为光荣的代表。一家人为他骄傲,父亲把首长与儿子握手的照片洗出来,挂在墙上。几年前,大师王林事发,网上对王林家里的照片墙一片讽刺。其实,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于合影的魔力,都有一种莫名的迷信。


春风得意马蹄疾,任正非感觉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被授予军衔,前途看涨。但好景不长,一位首长告诉他,未来的十几年,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


任正非还太年轻,他没听懂首长的意思。春风里,日子过得惬意,就会有种错觉:相比于冰天雪地的冬天,为何春天总是短暂?也许,这就是时间的相对论吧。


如果没有1980年代的大裁军,任正非应该会一直待下去,直到退休,成为一名老专家。退休后或许能领点特殊津贴,参加一下国庆招待宴会,跟后继的首长握握手。



可惜,任正非就没有那种白发苍苍当专家的命。春风和煦的日子很快结束了,1983年,他的单位被全员裁撤,复员转业后,他被安排到深圳的一家单位当经理。


对于足够年轻的人,来到开放的深圳,会感到无比激动。但那时的任正非已经年近40,在一切围着钱转的深圳,他积攒多年的厚厚荣誉簿,一下子失去了用处。那种突然间丧失一切的恐惧,又回来了。


 04 


80年代的深圳,是个大展宏图的地方,比如另一位年轻人王石,东倒西挪,很快发了大财。


任正非和王石,同是部队出身,同样曾是技术干部,身后同样有个牛逼的老丈人。但两人的差别是,王石更年轻,30来岁的年纪,脑子活,转型快,一下子就逮到了机会。而比王石年长7岁的任正非,之前是荣誉满满的头面人物,停留在暖洋洋的氛围中,回不过味来。



王石创建的万科,已经成为深圳的标杆企业,即将发布内地第一份招股书,为上市做准备的时候,任正非却陷入危机不可自拔。


由于不懂做生意,跑业务时被骗走巨款,单位待不下去,被辞退。又由于在特区的花花世界里,放纵了欲望,结发夫妻各自飞,离婚了。缺钱没工作,家庭又破裂,多么凄凉的中年。


任正非已经43岁了。多年来,那种突然丢失一切的恐惧,终于变成了现实。


炎热的深圳,海风不息,吹走了任正非的春天,从此以后,他的字典里,只剩下了“冬天”。


 05 


1987年,困厄之中的任正非,拉了几个人,集资2.1万创办了华为。毕竟是极端聪明的人,摸爬滚打几年后,他摸透了在深圳赚钱发财的门道:做代理,把外面的设备倒腾进来,高价卖到内地。


设备,一江之隔的香港应有尽有;客户嘛,任正非想到了老系统,毕竟在里面混了那么久,也是风光一时的人物,老关系足够可靠。在那个浑水摸鱼的年代,创办仅一年的华为,就靠做代理赚了大钱。


谁也没料到,转机来的这么快。多年之后,有人说华为背景深厚,靠不明关系才发展到今天。这种说法,不合逻辑,90年代国内通信厂商有“巨大中华”的说法,华为排在最末,其余三家,都是国企,背景哪一个不够深够厚,结果呢?


在这片土地上,要干成大事,没有人能逃脱关系;但只靠关系,往往只能捅出大麻烦。


1988年,赚了大钱的任正非,来到了十字路口。前方有个招牌可以作为榜样,像王石那样,什么赚钱搞什么,想办法上市募资,再主攻房地产。



不懂通信的任正非,却选择了另一条路:高薪聘请年轻大学生,自主研发通信设备。


从那一年开始,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华为,跑进深圳乱糟糟的郊区,埋头苦干。


 06 


第一代总工程师郑宝用,25岁就掌舵研发;第二代总工程师更年轻,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一男。成批成批的大学生,变成辛勤的小蜜蜂,戴上鲜明的工卡,日复一日地加班。


“床垫文化”曾是华为的代名词,首任总工程师郑宝用,就累瘫在实验室。对于艰苦奋斗的人,任正非足够慷概,给股票,高分红,超过行业水准的薪资,房价再高,也买得起。


有人说:华为还真就适合奔着钱去的,勤勤恳恳,不要生活只爱加班,通过奋斗和薪资改变自己命运的农村人和草根。


甭管这话是褒义还是贬义,事实确实如此。瞧瞧科技精英Jack马和Robin李的天马行空,农村人哪有这种想象力啊。


农村人,甭管是初中生还是大学生,都脱不开泥土味,赚钱买房子,娶媳妇养孩子,把热炕头搬到大城市,再搬到世界各地的华为办事处。


三代养不出贵族气,三代,也脱不掉农民味。


都说华为是狼性的公司,说任正非是“狼王”。狼固然可怕,但必须要成群结队才有力量。更重要的是,狼只会变成狗,不会变成狮子老虎。



出生在贵州小山村,在贫瘠中长大的任正非,曾列入仙班,端过金饭碗,闻过嫦娥香,却还是掉转马头,拉拢起一帮穷孩子,在城市边缘的城中村里,打出一片天地。


 07 


华为日益壮大,但任正非心中的恐惧,始终如影随形。


2001 年 ,正当华为迈向海外大发展的时候,任正非在内刊发表了一篇《华为的冬天》,他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在蓬勃之际谈“冬天”,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任正非心中的恐惧,已经成为永恒。



所以,他躲在壳中,包裹得严严实实,不让人窥探到他的影踪。外界了解任正非,只能从他的内部讲话中,打探到些讯息。


 08 


比如,去年夏天,冒出一封华为离职工程师的公开信,讲述自己原本拿着高薪,因为不愿意调到海外艰苦地区,被公司辞退。收入降低,房贷要还,孩子要养,压力山大。公开信曝出,直指华为清退34岁以上工程师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


作为回应,任正非的讲话很强硬:“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是啊,34岁的时候,任正非才刚脱掉“黑五类”的帽子,终于可以挺直胸膛做人。


 09 


新年伊始,任正非的内部文件又传出来了,他说:不要认为从事低端机业务的就是低端人才,高端机就是高端人才。低端机满足于普通消费者的需要,这个世界95%还是普通消费者。


已经74岁的任老板,仍旧无比清醒。只是他心中深深的恐惧,终其一生,恐怕再也散不开了。


怪谁?就怪1988年吧。那一年的任正非,为未来数十万的草根大学生,铺垫了一条狼性之路。那一年的大学生,即将告别短暂的春天,在不远的将来,变狼变羊,各由天命。



▼ 您还关注▼

王石 | 许家印 | 柳传志 | 马云 | 王卫 | 李嘉诚 | 王健林 | 董明珠 | 雷军 | 姚振华 | 褚时健 | 刘强东 | 贾跃亭 | 宗庆后 | 鲁冠球 | 郎咸平 任泽平 | 兰世立 | 特朗普 | 朴槿惠 罗振宇


陈凯歌 | 冯小刚 | 鹿晗 | 郭德纲 | 柯洁 | 邹市明 | 吴京 | 徐静蕾 | 赵本山 | 赵薇 | 王思聪 | 章子怡


来源:头面人物志(ID:toumianrwz) 作者:大头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