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说“我都是为你好”
向上滑动阅览
《爱》
作者:罗伊·克里夫特 爱尔兰诗人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的样子,
还因为,
和你在一起时,
我的样子。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
还因为,
为了你,
我能做成的事。
我爱你,
因为你能唤出,
我最真的那部分。
我爱你,
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
如同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我的傻气,
我的弱点,
在你的目光里几乎不存在。
而我心里最美丽的地方,
却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
别人都不曾费心走那么远,
别人都觉得寻找太麻烦,
所以没人发现过我的美丽,
所以没人到过这里。
我爱你,
因为你帮着我去理解,
那生活的不堪,
你没有把我,
当做你路上的客栈,
而是内心深处虔诚的圣殿;
对于我的工作,
还有我琐碎的每一天,
你不是去责备,
而是为我倾唱。
我爱你,
因为你给予我的,
远甚于任何山盟海誓,
都是为了我好,
你给予我的,
比任何的恩惠还要多,
也都是为了我的幸福。
你给了我这么多,
没有一次接触,
没有一句话语,
没有一个暗示。
你给了我这么多,
仅仅是因为你就是你。
也许这才是作为朋友,
最终的真谛。
当你站于隆冬爱河边 俯身朝下望去
有人破冰做你 一生倒影
你会凝视他 如同另个自己
直到你的热泪都化作潮汐 爱即永恒汛期
最终你所历风雪 开遍梅花鹿背脊
落日坠成腕上胎记
来世便凭此再遇
当你仍是虔诚滋养着 参天铁树的泥
有人做撼动你 一生马蹄
你会信奉他 如同整个奇迹
直到悬河千言汇入那句——
“爱你是我的壮举。”
爱到底是什么?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是寸步不离的保护,抑或只是让所爱的人快乐。当事事以幸福的名义被做出了决定,当生活以正确为前提被给出了答案,当所有的劝说纷纷打上爱的标签,一切的辩解都变得苍白无力。一句“我都是为你好”究竟是对爱人保护网,还是无法挣脱的绳结?
生活中我们常被亲近的人以爱的名义控制,无法做出顺从本心的决定。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为我们考虑,可常令我们感到很大的压力,甚至会有被绑架,不自由,被控制的感觉。
电影《悍妻理论》中男主人公杨先生就面临着这样的窘境。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总是“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为他做着各种决定,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都为他细细安排,连自行车都以危险为由不许他骑。杨先生自己也知道妻子是为了自己好,可却渐渐无法忍受这种被控制的不自由的感觉,最终他们相伴几十年的婚姻也走向了尽头。明明是关怀,却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明是爱意,却将爱人渐渐推远,明明心中理解,却无法压抑想要反抗的心情。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非爱行为”,就是以爱名义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的掠夺。这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
这种强制或限制的爱不但不能让被爱者感到幸福,往往还会激起他们的不满抗争。有学者指出95%的孩子都对父母家庭有意见和不满;对老师有意见的则达到了100%。100%的孩子都表示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绝大部分孩子不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非爱行为”使父母与孩子无法互相感受到对方的爱,往往会导致仇亲、仇师。
美国家庭心理治疗家保罗夫妇曾这样定义真爱的行为:
——真爱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
——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
也许就像爱尔兰诗人罗伊·克里夫特所说的:“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还因为,为了你,我能做的事。”爱绝不是束缚,而是让所爱之人做自己。
文案 陈茜
排版 陈茜
审校 侯菀凌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