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级一流专业巡礼——采矿工程

01专业名片

02专业定位

采矿工程专业始终立足西部煤炭行业,面向全国固体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科学基础厚、创新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具备解决复杂采矿工程问题能力的学术英才和卓越工程师。

03历史沿革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1895年),1938年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正式建系,发展历经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和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采矿工程系。1955-1972年期间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五年制采矿工程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西部第一个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4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获批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2012年、2015年、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获批首批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作为我国采矿工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八十五年来弦歌不辍,始终聚焦西部煤炭科学开采,着眼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践行“四实一新”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04精品课程/主要课程

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陕西省一流课程3门、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煤炭高等教育“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12部。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2 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开采损害与防治

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 3 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开采损害与防治等

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6 门:矿山岩石力学、开采损害学等

煤炭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4 部:智能采矿学、智慧矿山技术等

05师资力量

采矿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历经发展,现已形成了“国家队”领衔、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能手云集、实践经历丰富、师德师风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45人、实验教师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35人。拥有一支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我身边的好老师”1人等组成的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1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科技创新团队2个。

来兴平教授

来兴平,1971年生,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教育部地学部委员、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开采与采动损害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获煤炭工业协会,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银奖获得者、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是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陕西省省委十大杰出青年,霍英东基金会第九届青年教师等。长期致力于西部矿区动力灾害预报与科学采矿研究。研究了西部强震区历史性地震作用后岩体强度损伤特性,揭示了煤岩体破坏致灾时间-空间-强度内在声震波力传递规律,发明了集成监测方法和装置;开发了大型三维物理模型实验方法与测试新技术;建立了以声震波力实测为基础的采矿设计优化体系,形成西部矿山动力灾害预报与科学采矿新理论。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973前期专项等国家级项目6项、博士点基金与陕西省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以及30多项校企联合攻关课题。主持项目已获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0项、陕西省专利一等奖1项、发明金奖1项、铜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已获得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伍永平教授

伍永平,1962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岗位教授,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煤炭工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四川煤业集团、新疆焦煤集团“荣誉矿工”。现任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主编,《煤炭学报》、《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委。长期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大倾角煤层开采领域的首席专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60余项,主持完成了我国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形成了理论-技术-装备一体化集成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专著5部,为提升我国难采煤层开采技术水平、推动采矿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庆享教授

黄庆享,1966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2021年《陕西人才》第1期封面人物。现任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博士点带头人,西安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和《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我国浅埋煤层岩层控制理论的开拓者,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和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等领域有较高造诣。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浅埋煤层开采与环境保护”等省部级重点和企业合作项目共60余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9项,陕西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和发明金奖各1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的“浅埋煤层采场周期来压顶板结构分析”入选《煤炭学报》创刊50周年最具影响力百篇学术论文,发表的“浅埋煤层保水开采岩层控制”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JST全文翻译转载,提出的“浅埋煤层开采岩层控制”开辟新章编入2003版国家规划教材《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和2010版《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科学中国人》、《中国科技成果》、《科技日报》等先后报道了其创新成果,得到长期传播与普遍应用,具有广泛影响。
06教学与科研

采矿工程专业紧扣国家与行业需求,坚持教育教学出口导向,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夯实“一流本科”建设,完成了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2019年,采矿工程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12、2015、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聚焦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坚持科学研究创新,深化“产—学”融合内涵,助力行业科技进步,开拓了大倾角煤层、浅埋煤层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新领域,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500余项,科研总经费1.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近150项,成果推广及转化12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52篇,出版学术专著25部。

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40余项,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采矿工程实践作品大赛优秀组织单位,6年被评为陕西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被《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主流煤体报道,智采1801班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支部。


07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

国家级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共建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煤炭主体专业综合实验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践平台

(省部级以上平台6个)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校外实习基地

神华集团神东公司校外实习基地

四川煤炭产业集团校外实习基地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校外实习基地

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国际交流实践平台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国际交流实践平台

德国弗莱贝格大学国际交流实践平台

波兰克拉科夫大学国际交流实践平台

(共建国内实践基地23个、国际交流实践平台4个)

08新工科智能开采人才培养

采矿工程专业面向我国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卓越人才培养需求,依托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和新工科项目,对传统采矿工程专业进行了升级改造,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采矿+”模块化课程,形成了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知识新体系;建设了涵盖煤炭智能开采“感知、决策、执行”工程逻辑过程的“内外协同、虚实结合”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一种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开辟了艰苦行业“专业+文化”思政育人新路径,提升了学生扎根西部、能源报国素养。

2012年以来,培养了采矿工程毕业生1647人,其中70.3%服务于煤炭企业,50余名毕业生被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评为“全国煤炭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涌现出我国智能化开采示范企业—黄陵一号井总工程师焦稳峰、红柳林煤矿总工程师苗彦平等一批创新人才与技术骨干,为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提供了人才支撑。

▲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END扫码关注我们石榴花开,就等你来魅力西科大,有你更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安科技大学招生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