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这个季节你的RTK为什么经常不固定?(看完秒懂)
“最近电离层干扰大,RTK出现空旷环境下不固定浮点的情况,CORS用户影响更甚......2-3点电离层活跃,建议避开此期间作业! 想必同为测绘伙伴的你,朋友圈里也偶被此类“温馨提醒”刷屏。
1
大气中所有带电粒子的聚集地
2
地球大气层和太空之间的连接纽带
3
形态变幻莫测,不可预判
电离层是不断变化的。电离层由那些被太阳辐射而电离的粒子组成,所以电离层会随着日出日落而变化。在夜间,由于不受太阳照射,先前被电离的粒子会重新组合成为中性粒子,电离层的浓度就会变低。除却太阳辐射,电离层还会受到太空和地球本身的各种扰动源影响产生很多不可预测的变化,这让我们无法准确判断某个特定时间的电离层形态。
4
受地球恶劣天气影响
5
亦受太空天气影响
6
电离层会“发光”
7
低轨道卫星和空间站的家园
这个与太空接轨的边界区域正是许多低轨道卫星和国际空间站的所在地,该区域运行的卫星遭受着电离层波动的影响——当磁暴爆发时,大量带电粒子注入大气层并受热膨胀,空气阻力会随之骤增,倘若未能及时加速调整到高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会越来越慢,直至脱轨甚至坠落。
8
干扰信号传播
9
影响定位和导航
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影响是双重的,既能改变信号的传播时间,又能影响信号的传播路径。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电离层对信号传播路径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电离层延迟直接取决于卫星发射端和地面接收端之间沿信号路径的电子密度的积分,即所谓的倾斜总电子含量(STEC)。换句话说,如果通过电离层模型中得知沿射线路径的STEC,便可以计算出单频GNSS测量的延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修正。然而电离层是不断变化的,高精度的电离层模型只能和时效性妥协。也就是说,你只能快速地获得预测的电离层模型,或者在事后获得更准确的电离层模型。
在RTK算法中,电离层延迟可以通过双差消除,其原理是假设卫星发射端到地面基站接收端和卫星发射端到地面移动站接收端的延迟是一致的,随着基线的增长和电离层活跃度加大,两者的一致性会变差。在长基线RTK计算中,目前流行的ionosphere-free的线性组合可以消除电离层一阶项的影响,但同时放大了噪声和多路径效应;在网络RTK的虚拟参考站算法中,也有基于基线长度和电离层活跃度的内插模型算法研究,但是当电离层过分活跃时,虚拟参考站数据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因此,在电离层非常活跃的情况下,超短基线是相对可靠的工作方式。
本文内容翻译、整理自NASA官网及网络公开资料
转载:天硕导航
图片源于NASA官网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RTK电台、网络模式作业使用流程,值得收藏!GCS_WGS_1984转CGCS2000坐标系如何计算当地的中央子午线?测绘人赶紧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