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7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丁咚│何去何从:中美关系冷战后的第三次定义

丁咚 印太观察 2020-05-11


围绕病毒来源、早期预警和世卫组织作用以及如何解决分歧的外交攻防战,正愈演愈烈。


美国总统特朗普基于正在到来的大选考量,已公开提出对疫情问责。澳大利亚政府力推国际独立调查,也是推波助澜。


在此情况下,追责、追偿及与此相应的国际独立调查要求的“国际化”态势正在形成。


由于疫情的“全球化”并给各国均造成程度不同的灾难,在美国主导及其关键盟友合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加入大合唱,是可以预期的事。


更为严峻的后果是,疫情正在成为中西特别是中美之间对抗和冲突的“新战场”,经此最后一击,可能导致中西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再也无法“复原”、敌意化不可逆转,美国对华次冷战战略全面实施。


这将是除了经济冲击之外的更大“次生灾害”,对今后一个世纪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不是没有人认识到事态的危险性。


一位外交官员近日在接受美媒采访时提出警告说,如果被极端势力带偏方向,带错节奏,就会葬送(中美)两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确实,中美关系如何演进,是攸关两国尤其是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中美关系在冷战后经历了两次重要调整,两次定义。


第一次,是在冷战结束之初。


取得冷战全面胜利的美国跃居全球首要大国地位,是否还需要中国,在朝野引发辩论,但以克林顿政府为代表的美国主流社会,选择接纳中国,对华推行“建设性接触”的融合政策,帮助中国融入世界,帮助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


美国人的“初心”是“以经促政”,最终使美中道路“同质化”,中国成为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的建设性力量,以便实现康德所述“永久和平”的理想世界。


前总统克林顿在面对国会议员、面对社会公众发表演说时,曾信心满满地作出保证,中国发展唯此一途。


在美国人看来,这无疑最符合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第二次,是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后直至特朗普担任总统。


如何重新定义中美关系,两国政界人士都煞费苦心,先后提出了两个最著名的方案。


其中之一是,美国前贸易代表、常务副国务卿罗伯特·B·佐利克,2005年9月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向何处去:从成员到责任》的重要演讲,首次倡议意涵丰富、复杂而微妙的“利益攸关者”概念,但总的思想是要拉住中国,与此同时也暗示了警告之意。


其中之二是中国政府倡议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概念,总的思想是相互尊重,道路各异,合作共赢。


对此,美国方面从未正式接受,这一概念显然不符合克林顿政府设计“建设性接触”对华融合政策的初心,与佐利克的“利益攸关者”概念也存在实质差距。


美中未能通过建设性方式重新设计、定义并规范两国关系,在此之后,两国战略互疑日益加深,分歧的战略性愈益凸显,导致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华盛顿新共识”最终成形,当年11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明确将中国定义为主要“战略对手”。


美中在疫情问题上展开日益激烈的外交攻防战,彼此都不能认同对方的态度、原则和行事方式,难以弥合分歧,寻求建设性解决方向,导致对抗和冲突不断加剧。


这不仅体现出两国战略互疑根深蒂固,而且在美方对华进行“战略对手”定义后,双方关系不仅没有进步,而且呈现出更加恶化的态势。


前述外交官员在接受美媒访问时同时还强调,中美之间的矛盾分歧再大,也大不过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他认为,中美完全可以开展合作,美国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两个历史进程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中美完全可以互相成就,实现共同“伟大”。


这段话所蕴含的理想追求无疑是很好的,但从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前后开始,两国围绕重新定义和规范双边关系的诸多努力,都未能成功,导致两国关系滑向全面战略竞争关系,由此说明,根本问题不在于两国并行不悖实现共同“伟大”的目标,而在于双方以什么方式构建关系、开展合作。


从这个意义上讲,就要回到冷战结束后美中重新定义关系之际的“初心”。很显然,美方全力支持中国融入世界、帮助中国发展的前提,是两国朝着“水乳交融”的方向构建双边关系,而不是“油水分离”。


它们正是美中不能在历史的岔路口重建双边关系、朝着冲突的方向疾驰并可能走向全面敌对的实质原因。


中美亟需在全面战略竞争关系基础上,对双边关系进行冷战后的第三次定义,维系和平、积极和建设性基调,并以此指导两国合作。而疫情正在成为考验和检视两国是否拥有足够视野、理性和前瞻性的“风向标”。

 

独家评论,谢绝转载,欢迎转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