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七宿是中国的,老子是印度的

廖一壶 廖一壶说 2018-07-14

中国重视历史的副作用


中国人重视历史,有连续、客观的记录。从朝代更替的大事,到行星日食月食,下雨刮风,太阳黑子都详细记录下来。不论是官方的历史还是私人的著述,机构有分工,著作者和作品有传承,都是成体系的。


印度人不重视历史,几乎没有几本像样的历史著作。印度人认为,宇宙总是处于创生到毁灭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之中,因此记录其中一个循环的历史不重要也没必要。


西方人的历史,欧洲人的历史是断裂的。在中世纪之前的欧洲历史,或者就是没有历史,或者就几乎都是伪造的。


中国是最重视历史和文字记载的,但是这种重视带来了副作用。


那就是外来人到中国都留下了详细的记载。


相反的,中国对外输出的文化,很少或者就是没有历史记载。人出了中国,中国的历史对这个人没有记载,这人到了外国,外国没有历史,也对这个人没有记载。


这样,就给人一种非常大的印象偏差,就是会觉得中国文化对外输出很少,很多外来文化输入来到中国,中国成了一个文化被输入国。真实情况当然不是这样的。


就好比足球比赛,如果只计算了一方的进球,比分是3比0。如果计算双方进球,真实比分其实是5比3。


中国和印度是古代文明的中心,没有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苏美尔人,都是假的,更不可能影响到中国和印度,以后另说。


中国和印度地域临近,很早就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


下面我们来聊聊两个有趣的例子,涉及中国、印度的古代文化交流。


印度二十七宿来自中国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重要创作,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分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叫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中国的二十八宿,每一宿代表月亮的一段运行位置。二十八宿是不均匀分配的,每一宿有一个靠近地平线的、容易识别的星星,这样好找月宫的位置。


二十七宿(Nakshatras)是印度最古老的吠陀(Vedic)占星术,其出自于《鹧鸪氏梵书》,当时是以“昴宿”(Krittikā or Kritika)为第一宿。


印度人将黄道360°分为27等份,每一等份为13°20'。


印度占星学中早期印度占星学是使用Nakshatra来代替了平均每30°划分的黄道十二星座,他们把黄道带划分成27等份成,而且每一区块的分配为13°20',月亮它的运行周期是27.3日, 月亮大约一天需要通过一个Nakshatra。


二十八宿和二十七宿和季节也有关系,印度的季节分为三季或者六季,所以发明了二十七宿,三的倍数。中国分四季,所以发明了二十八宿,四的倍数。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印度都有二十八宿和二十七宿两套系统,但是已经没有人搞得清二者的来龙去脉。


中国和印度二十八宿和二十七宿两套系统,谁先发明?流传的先后秩序是怎么样的?可能性的组合并不多,我们可以来设想一下。


第一种情况。


中国先发明二十八宿,流传到印度,印度当时还没有二十七宿。


印度对中国流传来的二十八宿做了重大的修改。这是因为不修改就不能用,也没有办法。


第一个重大修改,印度纬度比中国低,看不到牛宿,因此减去了牛宿,变成二十七宿。


第二个重大修改,二十八宿少了牛宿就有缺口,因为不能有缺口,印度人就把原来不均匀的二十八宿,改为均匀分配的二十七宿。


印度的二十七宿又流传回到中国。印度的二十七宿在中国是可以使用的,所以中国没有修改,保留了下来,两个国家有了两套系统。第一种情况产生的结果比较合理。


第二种情况。


印度先发明二十七宿,流传到中国,而中国当时又没有发明二十八宿。中国就会沿用印度的二十七宿,不会再去发明二十八宿。两个国家就只会有一套系统,就不会发生两个国家有两套系统这种情况。所以,第二种情况产生的结果是不合理的。


结论就是,中国先发明二十八宿,流传到印度。印度修改之后成为二十七宿,又流传回中国。


老子是印度人

如果一个动物,来自鸭子窝,长得像鸭子,叫声像鸭子,走路像鸭子,和鸭子在一起生活,喜欢鸭子喜欢的东西,回去了鸭子窝,那它99%的可能性就是一只鸭子。


出生在鸭子窝。《酉阳杂俎》说老子出生在外国:“老君母曰玄妙玉女。天降玄黄,气如弹丸,入口而孕。凝神琼胎宫三千七百年,赤明开运,岁在甲子,诞于扶刀。盖天西那王国,郁寥山丹玄之阿。”


长得像鸭子。老子的体貌外形,具有印度人的特征。《史记正义》说老子:“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叫声像鸭子。老子的哲学,有印度哲学的特征,类似印度婆罗门林居者,有学者研究说,老子曾经留学印度。


走路像鸭子。老子曾经做过周朝的周守藏室之史,周藏室就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老子凭什么可以获得这个职位?他说我精通使用图书管理软件,那时还没有计算机呢。古代图书馆的书,无非就是历史、天文等等。我认为,老子可能懂得印度的天文学,凭借这个本事获得了这个职位。老子的父母是印度人,老子跟父母学习了印度的天文学和哲学。在中国古代,图书是和天文、历史紧密联系的。朝廷的头等第一大事就是天文,历史记载也首重天文。西周、春秋时有太史官,掌天时、星历职。司马迁是历史学家,也是天文学家。老子是周朝的图书管理员,可能同时也是周朝的皇家天文学家。


和鸭子在一起生活。老子写作《道德经》的时候,有印度人和他在一起帮他写作《道德经》。


王嘉《拾遗记》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保留了很多真实的历史,重要程度不亚于《山海经》。《拾遗记》记载:


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惟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及聃退迹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术,四海名士,莫不争至。五老,即五方之精也。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黑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佐老子撰《道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昼夜精勤,形劳神倦。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递钻脑骨取髓,代为膏烛。及髓血皆竭,探怀中玉管,中有丹药之屑,以涂其身,骨乃如故。老子曰:“更除其繁紊,存五千言。”及至经成工毕,二人亦不知所往。


根据记载,《道德经》当时是以老子为首的集体创作,一共写了十万字,现在流传的只是一个五千字的精华版。老子写书的时候,有两个助手,来自浮提之国,就是印度,印度又称阎浮提洲。


喜欢鸭子喜欢的东西。老子离开中国的时候,交通工具是骑牛。这个骑牛的交通出行方式当时在中国比较少,中国人坐马车、骑毛驴。在印度则很流行。印度人喜欢牛。印度崇拜牛神,牛是印度人的重要财产。


回去了鸭子窝。老子老了以后又往西走,出了函谷关,回去了家乡印度。老子父母是印度人,老子在中国出生,或者小时候父母带来中国,老了以后大概是想家了,就回去了印度。老子经过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听说过老子的大名,请老子书写了一部《道德经》。关令尹喜也是一个天文学爱好者,因此和老子很有共同语言,这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老子可能掌握印度天文学。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关尹。先秦天下十豪,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甘肃天水人,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老子走的时候和尹喜相约以后在四川成都青羊肆见面,也是距离印度比较近的地方。


由于太多的低概率事件都在老子身上同时出现,可以得出结论说,老子是印度人。


结论:老子是印度人,父母是印度人。老子在中国出生,或者小时候父母带来中国。老子是印度人的相貌特征。老子跟父母学了印度婆罗门的天文学,当了周朝的图书管理员,同时是周朝的皇家天文学家。老子哲学近似印度婆罗门哲学。老子写《道德经》有印度人相助。老子后来回去了印度。


进一步的推论,老子家庭条件很好,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后来不得不回去印度。极有可能老子是印度的贵族,甚至某一国家的王子,是回去继承王位的。这也是有可能的。


老子在中国的半生,是一个个别的特殊案例,还是当时印度普遍流行的现象?古代印度人流行去中国生活一段时间?这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国人移居印度


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羌族有外迁的。“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

据说现在印度有几个邦的人有中国血统。


中国的天文学的对外传播


《史记》说:“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


畴人就是家传的天文学世家,这段记载说,周幽王、周厉王之后,中国天文学进入低潮,畴人都流落到国外去了。畴人带出去的天文学图书仪器,极大可能有流传到印度的。


古代印度的天文学、哲学为什么发达


古代印度的天文学、哲学为什么发达,也可以稍微说两句。


古代印度人生活的环境较为优裕,热带物产丰富,吃的东西多,水果什么的,可以过午不食。中国就不行,没有这么多吃的,天气也比较冷,过午不食就有害健康了。


古代印度人个人的自由时间比较多,因为印度是没有徭役的。不像中国,政府经常叫你去做义务劳动,修几个万里长城、大运河。古代印度的政府工程都是拿出工资来对外招标的,义务劳动是不可能的,就算政府给钱,人民也有不给政府干活的自由。


中国人就比较惨,想要一个民工吃不饱穿不暖,一边修万里长城、大运河,一边研究天文地理、圆周率、波粒二象性,有点难。


古代印度比较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学科设置比中国的合理。古代印度学生要学六科,发音学、音韵学、语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祀。中国学儒家思想和文学,自古儒家出傻逼,学成个呆子。算学(数学)民间很少人教,主要靠家传,比如祖冲之传给他儿子祖暅之的数学,李淳风跟他爹学的天文。太学或者科举,算学这一科就经常招不满。


这些事情,玄奘都写进了《大唐西域记》里面。印度人要了解自己的历史,都必须看这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