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知识】刘宗义:印欧关系何以走向“新高点”

刘宗义 世界知识 2023-05-22
 点击 世界知识  关注并星标
每天与你一起
平实理性看世界

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逐渐成为美西方各国努力拉拢的对象。起初,美西方国家向印度施压,要求印度与它们站到一起谴责并制裁俄罗斯,但印度一直保持所谓“中立”态度。于是,美西方又开始对印度极尽拉拢之能事,其中欧洲国家的表现尤甚。4月21~24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相继访问印度,表示希望与印度建立更紧密的政治、经济和防务关系。

面对欧洲国家的示好,印度政府也趁机拓展本国战略利益。5月2日,印度总理莫迪启程前往德国、丹麦和法国进行访问,这也是其2022年的首次外访。其间,莫迪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了双边会晤,并共同主持了第六轮印德政府间磋商;参加了第二届印度-北欧峰会,并分别会晤丹麦、冰岛、芬兰、瑞典和挪威等北欧国家领导人;还会见了刚刚连任法国总统的马克龙。有印度学者认为,这是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首次与欧洲国家达成利益一致。


2022年5月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前排中右)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前排中左)举行会谈,双方开启第六次政府磋商。


缘何如此高频互动 

在冷战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与苏联的密切关系使英国、法国与德国等欧洲大国与印度关系冷淡。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印度开始全方位发展同主要大国关系,并与欧洲大国关系有所改善。例如,德国是印度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印法关系最为密切。1998年,印法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也是印度在全球建立的第一个战略伙伴关系。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欧洲国家对该地区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国际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的迅速增长,以及近年美国推出的“印太战略”,使欧洲国家日益感到紧张。2017年后,欧盟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重点开始从中国向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转移。2019年以来,法国、德国、荷兰、英国及欧盟相继出台“印太战略”文件,其中的重点之一便是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此次印欧之间在短时间内如此高频互动表明,印度和欧洲正加紧进行对外战略调整,相互提高对方在各自对外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其目的是要在欧亚大陆和“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经济竞争及全球秩序的重塑中占据主动地位。


推动关系转变的三大外部因素 

当前,从欧洲和印度的角度看,主要是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三大外部因素推动着印欧关系的转变。

从俄罗斯因素出发,对欧洲国家而言,加强印欧关系首先是因其有反对俄罗斯的需要。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国家对印度不仅不谴责俄罗斯,还与其大做石油生意感到非常不满。它们希望能够继续劝说印度,同时向印度提供更多武器装备和国防技术,以期减少印度对俄罗斯的依赖。

对印度而言,莫迪此次访欧也是希望当面向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说明其反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立场,并利用其在武器装备方面对俄罗斯的高度依赖及所谓的“中国威胁”向欧洲国家“诉苦”,以便在防务合作方面争取最大利益。印度战略界认为,俄乌冲突之后,中俄战略关系将更加紧密,而这对印度不利。因此,印度必须加速推进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和进口多元化,以实现对俄罗斯武器的替代。

从中国因素出发,印欧认为彼此有共同“制衡中国”的需要。早在2019年3月,欧盟在其对华战略文件中就宣称,中国不但是其“经济上的竞争对手”,还是其“向外推行国家治理新模式的竞争对手”,新冠疫情的冲击使欧洲国家更加认为需要降低对中国的经贸依赖。由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曾于2月4日来华参加北京冬奥会,并与中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一些欧洲国家因此误解中国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也因此希望加速推动降低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并加大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制衡。它们认为,与印度加强合作将是应对所谓“中国扩张主义”的药方。

对印度而言,俄乌冲突使欧洲国家面临降低对中国市场依赖的压力,而这是游说欧洲国家推动经济“去中国化”,将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到印度,让印度成为吸引欧洲国家资本新目的地的绝好机会。另外,俄乌冲突发生后,印度战略界特别担心美国的注意力将从“印太地区”转移到欧洲,因此印度向欧洲国家宣扬所谓“中国威胁”,也是希望加强印欧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协调。

从美国因素出发,加强印欧关系是双方追求“战略自主”的需要。俄乌冲突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复苏”,凸显了美国仍在当前国际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态势。但欧盟与美国既有共同利益,也有诸多矛盾。美国先是没有提前通知欧洲就匆忙从阿富汗撤军,后又与英国、澳大利亚联合建立了“澳英美联盟”,严重削弱了美欧互信。外界普遍认为,俄乌冲突也是美俄之间的“代理人战争”,而欧盟成为了冲突的主要“受害方”之一,欧盟国家意识到这一点,它们不仅想逐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还计划努力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对印度而言,虽然印度在“制衡中国”上与美国有共同利益,但印度并不想成为美国的“小跟班”,而是要借美国的“印太战略”,在遏制中国的过程中实现本国崛起。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战略竞争上,印度追求的是以它自己为中心的“印太海洋战略”。

此外,在欧亚大陆和“印太地区”的战略博弈及全球秩序重建中,印欧都希望成为地缘战略“棋手”。近年来,法国已成为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利益的有力捍卫者;而德国与印度在“争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方面具有相似立场。印度还希望加强与欧洲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国际机制中的协调合作。


双方分歧仍存 

然而,印欧在印度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等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另外,冯德莱恩访印时双方曾宣布重启印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目标是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达成协议。但在此次访问期间,除莫迪在访问丹麦时偶有提及外,双边自由贸易谈判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这或许意味着谈判阻力仍然很大。此外,即使欧洲国家出于战略考虑对莫迪及其领衔的印度人民党对国内反对派和穆斯林的打压不予置喙,但迫于国内选民压力,它们也将不断在人权问题上向印度发难,而这可能会给双边关系发展带来麻烦。

总之,在当前国际局势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印欧之间似乎有了更多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但对双方而言,这也将是一段艰难旅程的开始。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2年第11期责编:杜文睿查看本期目录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杂志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