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创造与创新

学位论文写作 学位与写作 2022-07-15

点击关注"学位与写作"

在项目鉴定、晋升职称和授予博士学位时,往往需要衡量相关工作对知识、学科和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贡献。人们不经意使用了原创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等来衡量这种贡献。这三个术语或概念各自独立出现时似乎好理解,但经常被用于衡量同一类贡献,因此常常引起混淆,导致三个概念之间的差别以及每一概念本身的意义显得很模糊。为了界定三个概念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文献【1】援引了大量文献,给出了这三个概念的不同定位(见图1)。


图1 原创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定位【1,Fig.1】


由图1可知,三个概念都离不开新字,虽然有所区别,但这种新是一种定性的新,而不是一种定量的新。文献【1】援引大量研究指出,(由于"新"的模糊性,)对博士论文工作的原创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认定存在风险。过于进行僵化界定不利于在博士论文工作中孕育本来需要鼓励的冒险文化。


由于原创固有的新颖性,原创性的贡献需要在选择主题和方法时承担一定的风险。学生需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冒险、犯错误、发明和重新创造知识,并在世界上,与世界、彼此之间进行批判性和终身的探索。


然而,平衡风险与原创性、创造性和创新可能会给监管关系和研究过程带来挑战。因此,不仅要建设性地管理风险,而且要理解风险在博士教育中的表现形式。


可见,这种风险不仅出现在博士论文本身的工作中(见在模糊的原创要求面前如何保护自己——在读博士生支招),也出现在监管层的认定层面上。这种认定既有难度又具有模糊性。这源于如何准确把握什么是原创性、创造性和创新性。即使对这些概念给了明确定义以降低误解或模糊程度,那么到底要求是原创、创造还是创新?即使明确了要求哪一类,度是什么?为了降低这种认定工作的不确定性,为了让更多博士生了解什么是原创、创造和创新,这里对三个概念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尤其讨论它们的表现形式,并就如何将三个概念(的一个或几个)用于衡量博士论文工作的贡献介绍一些常见做法。

你基于思维创新提出了一个原创思想,基于这个原创思想,人们创造性地发展了一个学科或一个学科方向。


1 原创性(originality)


如果单纯从字面来看,原创本意是“原始”,是“根”(origin),即“源头”。如果是这样来定位,一项新的工作很难立即称之为“原创”,只有别人使用了、发展了,才能被后人追溯源头,才能被定位为“原创”。例如,后世发现,“浮力定律”有不同来源(曹冲称象、阿基米德)。经过考证,我们已经知道该定律是古希腊人阿基米德(公元前287 ─ 前212)最早提出,因此可以说阿基米德是浮力定律的原创者。但可以肯定的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并不会流传到曹冲那里,因此,即使“曹冲称象”是真实的故事,也很难界定浮力定律是曹冲的原创,顶多说是曹冲后来独立地发现了浮力定律。

原创性强调源头性、引领性和基础性。Tadao Takaoka教授在给博士生Sung Eun Bae的博士论文评阅意见中就使用了“原创”来衡量,用“吸引了世界各地研究人员...作为他们问题的出发点”来说明为什么属于原创,说明原创工作具有引领性【2】。 


Takaoka论文评阅意见中关于原创的描述

论文工作的结果发表在四份国际会议文集和两份期刊上。论文开辟了两个原创领域:k 最大子阵问题( the k maximum subarrayproblem)和最大子阵与K-最大子阵问题的网格体系结构。第一个领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研究人员,学位候选人的这一贡献总是被这些研究人员当作他们问题的出发点引用。第二个贡献...。


原创性工作具有不可剽窃性。一个原创性工作只能属于一个(或一组)作者。如果不同科学家相互独立的提出了一个原创主意,会有原创权之争,如微积分的原创权到底属于牛顿还是莱布尼兹?


原创指的往往是一个具有引领性的主意(如original idea)、一个思想。然而,不是所有的原创工作都会立即引领进一步的工作,有的可能会沉寂很久(如数学家拉马鲁金的许多原创工作过了近半个世纪才被挖掘),有的甚至被埋没。


一些大学要求博士论文有原创工作,而严格按原始创新的定义又很难让原创程度的界定不带有模糊性,因此人们倾向于用给现有知识带来本质性的贡献(original work with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existing knowledge)来衡量博士论文是否有原创工作【3】。然而,文献【3】的作者又认识到“本质性的贡献”缺乏尺度限定,因此最后还在“本质性贡献”前加上了“适当水平”的限定。据此,文献【4】建议,“适当水平的本质性贡献”可以简单地等价为“这种贡献带来了新知识”(文献【4】的作者指出,这种以带来新知识来与适当水平的本质性贡献进行等价出现在文献【3】中,但我们没有从文献【3】中找到)。



2 新知识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带来了新知识呢?文献【4】给出了如下可以被认定为(博士论文工作)带来新知识的清单:


1 .拓展现有技术、理论或模型的应用场景

(在新的环境中应用技术,在新的环境中测试理论,显示模型对新情况的适用性);指出它是有效的或无效的,以及为什么有效和无效。

2 .现有模型的确证和提炼

(例如评估条件变化的影响;模型的一个方面的实验评估)。

3 .现有模型或部分模型的证伪或驳斥。

4 .把两个或多个已有的概念结合起来,展示出新的、有用的东西。

5 . 概念演示:

表明某事物是可行的并具有效用(或表明某事物是不可行的并解释其失败的原因)。

6 . 理论原则的实施:

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具体化别人的思想,从而说明它在实践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7 . 将“显而易见的”知识规范化:

提供关于“人人都知道”的证据(可能提供证据证明所获得的见解是不正确的)

8 . 对有趣的现象进行基于经验的表征

(例如,对一个想法的演变进行详细的、批判性的、分析性的描述;对一个关键案例研究、一种新化合物或一颗新行星进行详细的分析性描述)

9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

10 .对现有理论或证据的充分批判(例如,将许多现有研究的结果关联起来,以显示模式、遗漏等)。

博士论文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挑战中,新知识被归纳为16种常见形式:

1 .提出了某个新的观点、理论或假设

2 .证实了某条假设或理论

3 .证明了某个猜想

4 .创造或改进了某种理论(计算、实验、观测、数据分析或其它)研究方法

5 .给出了某种材料、作品、模型、方案的设计原理

6 .发现了某类现象或存在

7 .获得了某些定量或定性规律

8 .纠正了现有认识的错误

9 .弥补了某个知识体系的空白

10. 拓展了现有理论或方法的适应范围

11 .解释了某种已知现象的原因

12 .解决了两个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

13 .验证了某类方法的使用价值

14 .求解了某理论模型

15 .表征了某种社会行为、材料性质、元器件特性或作品的艺术特征

16 .预测了某种行为、规律、存在、现象或趋势


博士论文工作带来的新知识一般是以上16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具有相似高度的其它形式的知识。



3  创造性(creativity)


如果原创性强调的是带来有重要意义的新知识,那么创造性应该是指带来多少新知识。前者强调质和源头、对未来的影响或构成未来发展的基础。后者强调量,强调与所在学科的相关性与对当前学科发展的贡献。原创工作带来的往往是一个具有引领性的知识点,经过(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创造性的工作,发展成为学科(的一部分)。


如果是这样理解,那么填补了现有学科中的一个空白、补充了学科领域的一个研究方法、拓展了现有学科的研究方向等都可以用于衡量(博士论文工作的)创造性。


原始创新带来的知识往往具有永恒性,例如浮力定律总是成立,但创造性工作带来的对学科的贡献可能具有时代性。一个学科(方向)在某时代诞生了,可能后来又消失了。例如,针对某类传热病创造的一个学科方向,随着该类传染病的永久消失而消失。一门土著语言的研究可能成为某学科方向之一,如果数百年后该土著语言不存在了,该方向就消失了。


有新的东西并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原创或创造。原创强调有普适意义,创造强调对学科有贡献。虽然如此,原创与创造有时很难严格算成不同的概念。以文献【4】指出的第9条新知识为例,“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既可以看成原创工作,也可以当成创造性工作(即对学科有价值,甚至可以写入教科书)。如果只是一种谁都能做的分类,那么冠以“创造性工作”似乎贬低了我们对“创造性”的直觉理解。可能在分类方法中有一些创新,如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法,才能称得上具有“创造性”。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



4 创新性(innovation)


如果说原创性工作强调的是带来新知识(具有普适意义、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范围),创造性工作强调对学科的贡献(让学科更完善、更完整),那么创新性则强调工作本身在当前的使用价值。


举例而言,上世纪50年代人们提出用三角翼来兼顾飞机的低速和高速飞行能力,这个贡献可以称之为飞机气动布局的创新。协和超声速客机(图2)采用了三角翼,大多数超声速战机也采用三角翼。



图2 协和超声速客机采用三角翼(图片来源:网络)


在创造学科方向和建立原创主意的工作中,也可以说是否引入了创新思维。创新概念更容易出现在产品(如艺术品、软件、仪器设备)的设计方法之中。


前面指出,原创工作一般具有永恒性、创造性工作往往具有时代性。创新工作可能更具有时效性。例如,计算尺的发明属于创新,但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计算尺的创新价值就消失了。因此,创新更强调当前的价值。


带来新知识也可以称之为对知识有创新。如果按照是否带来了新知识来衡量博士论文工作,那么博士论文工作的贡献也可以用创新性来衡量。这就是博士论文创新成果认定之说的来源。



5 如何认定博士论文工作的贡献


当前,对于博士论文工作的贡献,国外往往强调对现有知识带来本质性的原创贡献,国内更强调创新性。由于原创性、创造性和创新性存在以上所说的区别、其认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风险性,因此对博士论文工作贡献的认定存在较大难度。这里并不提出建议,而是介绍一些我们认为值得借鉴的现有做法,供参考。


首先,不少国外大学要求博士论文工作带来了已发表或者可发表的工作。这里指的发表,是指在有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与博士论文相关的工作。博士生是否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论文工作是否引起同行跟进,往往会作为同行认定的一种参考(因为这类期刊本身就要求稿件具有创新或原创内容)。例如,前面介绍的Tadao Takaoka教授在给博士生Sung Eun Bae的博士论文评阅意见中就以发表了什么论文且这些论文工作有什么影响(引用)作为评价依据之一。


也许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当前国内一些单位对博士论文工作的认定采用了唯论文论。唯论文论的一个操作形式就是采用量化数据。例如,采用被SCI、SSCI或EI等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顶级会议论文的数量、期刊影响因子或会议级别甚至论文的引用次数来衡量学术成果。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种唯指标论是否适合在一般情况下衡量科研人员的价值。为此,我们看看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的克里斯·斯塔克(Chris Sterken )是怎么说的。他在给学生如何书写科学论文的忠告中指出,论文引用与期刊影响因子是科学管理部门开发的工具,用于对科学项目和资助计划的结果进行统计评估,这些工具应该谨慎使用,不适合评估同事或导师的科学权重。


克里斯·斯塔克之言【5】

有两个文献计量参数,常常用于衡量论文的价值,它们分别是引用指数(Citation Index-CI)和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最广泛使用的引文索引是由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Web of Science。请注意,引用指数(Citation Index)不一定能真正衡量作者作为科学家的价值。虽然价值与引用频次有关联,但并不紧密。事实上,引用指数可以与电视收视率相提并论,我们都非常清楚,这些收视率很容易受到在枯燥的表演中加入冒险、色情或运动的影响。

影响因子是衡量某一年或某一时期期刊中文章平均被引用的频率。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其文章平均的年引用率(大部分是在前两年计算的)。文献计量研究表明,期刊影响因子会受到少量论文的严重影响(《自然》2005年,第435卷,第1003页)。(高的)影响因子对出版速度快的期刊有利。

应当提醒年轻科学家,引用指数与影响因子是科学管理部门开发的工具,用于对科学项目和资助计划的结果进行统计评估。这些工具应该谨慎使用,不适合评估同事或导师的科学权重。这些指数甚至没有在一门科学的适度学科范围内进行校准,更不用说去比较数学、物理和化学中的引用指数了。此外,75%的论文从未被引用过。

你永远不应该试图通过引用次数来衡量你自己的科学价值, 否则,你要么会以过度的不快乐告终,要么会产生一种误导性的自尊。


既然唯论文论和唯指标论不适合评估同事或导师的科学权重,那当然也不应该适合评估博士生的科学权重。当然,不唯论文并不等于一刀切的不要论文。一些高质量期刊对稿件本身就有原创性或创新性要求。如果已经经过了高质量期刊同行评审认定,那么是否发表了高质量论文就是一种不错的参考依据,但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唯论文与不唯论文的常见意见

(这些观点来自于会议、交谈等,不完全代表本文观点)


a 博士生需要积极发表论文吗?

当然需要,因为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像其他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会发论文一样,他们发表论文是一项本职工作赋予的行为。一些研究工作目的就是公开发表,因为只有公开发表才会一起推进科学研究向前发展。当有可发表的进展时,他们应该积极配合导师发表。

b 必须发表了论文才能申请学位吗?

似乎没有一项国际标准这样说过。虽然博士生导师一般会积极引导博士生发表或参与发表论文,但发表论文有不可预测因素(比如说被拒稿、被拖延),这会导致博士生即使达到了博士学位水平,也无法确保及时有论文发表,从而耽误及时毕业。 

c 不唯论文不要论文

唯论文论和完全不提发表论文,都是极端思维的体现。前者制约了部分优秀学生及时毕业的时间,甚至可能为了赶论文助长了急功近利的行为。后者无视发表论文是学者(包括博士生)的职业行为,也会助长浮躁。不唯论文,就是不要把“在规定期刊上,以规定的作者顺序要求,发表规定数目的论文”作为衡量贡献和毕业的必要条件,但发表论文,尤其发表高质量论文,应作为学生申请毕业、获得奖励或补助、从事博士后研究和申请学术职位的积极参考因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唯论文会导致学生不发表论文了。其实,学生本身有内在利益驱动,因此不唯论文,不应该会导致学生都不发论文了。


如果没有已公开的论文作为参考,那么可以用博士学位论文本身是否带来了新知识作为参考。新的知识是在自己的——部分也可以是别人的——实验、推理、观测、计算、调查、比较和测试等基础上,通过归纳、讨论、分析和排除错误等方式得到。本文第2节(新知识的定义)中给出了两个新知识清单(部分有重复)。

不仅带来新的知识,而且新的知识需要有一定的分量和质量。这可以参考国际上一些博士论文工作的打分规则来衡量博士论文工作的贡献和质量。明尼苏达大学甚至对博士论文的选题报告也给出了值得借鉴的打分规则,这些打分规则经适当修改可以用于论文评阅人对最终的博士论文工作打分。


明尼苏达大学德卢斯分校选题报告打分规则

将选题报告分为不符合预期 、符合预期 、超出预期三个档次。下面仅介绍其中与超出预期相关的标准。

整体科学质量超预期标准

论证优越;目标定义明确;展示成熟的、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技能;反映出掌握了主题和相关文献;表现出掌握了理论概念;展示有非凡的原创能力;显示杰出的创造力和洞察力;研究成功的潜力巨大。

对学科的贡献程度超预期标准

非凡的发现潜力;极大地扩展了以前的研究;非凡的理论或应用价值;非凡的发表潜力。

写作质量超预期标准

具有出版物的写作质量;没有明显的语法或拼写错误;内容组织非常出色;文档非常好。

除了按这种方式打分,论文评阅还需要写出具体的评阅意见,包括对论文工作给一个简介,每一章有什么内容、贡献和不足,对论文工作是否达到要求和质量做一个整体评价。一种典型的论文评阅意见见国外博士论文评阅意见的一种标准形式


  


参考文献

【1】Ana Baptistaa, Liezel Frickb, Karri Holleyc, Marvi Remmikd, Jakob Tesche,Gerlese Âkerlindf,The doctorate as an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 Conside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iginality,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Frontline Learning Research Vol.3 No. 3 Special Issue (2015) 51 - 63

【2】Examiner’s Report>【3】 Marian Petre &Gordon Rugg,The Unwritten Rules of PhD Research.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4. by https://www.findaphd.com/advice/finding/criteria-for-phd.aspx

【4】Find a PhD,  What are the Criteria for a PhD? Extract from: The Unwritten Rules of PhD Research. (Open University Press) by Marian Petre &Gordon Rugg https://www.findaphd.com/advice/finding/criteria-for-phd.aspx

【5】Chris Sterken, Advice on Writing a Scientific Paper,Astrophysics of Variable Stars,ASP Conference Series, Vol. 349, 2006 Eds, C. Sterken & C. Aerts


了解论文写作与学位基本知识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回到文章顶部后点击右侧学位与写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