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献的六个目的
西斯金(Siskin,n.d., The Minimum Number of References in a Dissertation,)指出,依据论文的参考文献列表,可以看出论文代表的研究水平。为此,西斯金给出了一些指导性原则来帮助提供足够深入和完善的参考资料列表,从而使你最终的论文成果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西斯金第一原则——展示丰富的前期研究知识。 论文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研究动态,旨在总结与你的主题密切相关的前期工作。这份先前的学术研究是你论文参考资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体现了你在发展你自己的原创研究问题时,以什么样的工作为基础。
西斯金第二原则——显示来源的深度和范围。你的论文参考资料也应该反映广泛的来源。例如,你应该确保你不是只从一个期刊或一个学者的出版物中提供资料,因为这可能会使你的工作有偏见或破坏你的结论。
西斯金第三原则——评估来源的可靠性。你的资料来源也应该被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例如,除非来自声誉良好的期刊网站或学术数据库,否则网络资源应该被忽略,带有明显偏见的文章也应该被忽略。你也应该只引用原始资料,也就是直接取自原始文献的资料,而不是引用二手文献,因为二手文献有可能改变或曲解原始作者的意思。
西斯金第四原则——参考文献格式的一致性。对于学位论文,要么采用顺序编码制,要么采用作者+出版年制。
西斯金第五原则——其他注意事项。查阅你所在领域以前发表的论文的参考书目可能会有所帮助,因为它既能让你了解所包含的参考文献的范围,又能让你接触到以前可能没有考虑过的新资料。这些挖掘出来的资源既可以扩大你自己的参考列表,也有助于增加你的学识深度。
引言中研究现状分析的文献引用起到了限定或引出研究内容的作用,但同时还有下面第二条介绍的作用。
一个问题可能有许多研究,但不同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对现有研究结果的介绍往往有很多差别,这些差别可能体现在:(1)覆盖的广度不一样;(2)交代的深度不一样;(3)介绍的侧重面不一样;(4)写作风格不一样;(5) 详尽程度不一样;(6)难易程度不一样;(7)新旧不一样。
这些不同之处正是读者们所期望的,因为从不同人的不同介绍能迅速知晓大量文献、接触相关知识和理解深奥的概念。
如果使用了别人的信息、主意和工作,那么一定要引用,否则就是剽窃。
如果使用了自己的一项之前的工作,那么也需要引用自己的工作,否则也属于剽窃(自我剽窃)。
如果逐字使用了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那么需要采用引述(quotation)的方式引用,否则会被视为剽窃。
如果将别人的一段话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那么至少需要用常规方法引用(citation),否则会被视为剽窃。
如果使用了别人的图像或其它形式的非文字形式的作品,也需要引用,否则会被视为剽窃。
即使你没有上述抄袭现象,也需要将引用的别人的信息与自己的写作与分析相结合,而不能只复制别人的信息。
所有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出现在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列表之中(有的出版物允许部分引用以脚注或尾注形式出现)。
介绍别人工作时可以有遗漏,因为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引用,但使用了别人的东西必须引用,否则会被视为剽窃。
用于这一目的的引用主要出现在结果介绍及其讨论之中。在结果和讨论之中缺乏文献引用可能会被认为研究深度不够,对其它研究不了解。
按博士喜剧网站(phdcomics.com)提供的博斯科维奇(Boscovich)的建议,可以依据学术质量来考虑参考文献的数目。一般情况下,参考文献数目太少的话,读者会认为你在编造一些内容(making things up),参考文献太多的话,读者会认为你原创工作不够。因此,参考文献数目应不多不少。然而,到底多少好呢?
学术质量与参考文献数目之间的关系(Boscovich,http://phdcomics.com/comics/archive/phd091615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