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在上海译文版《大唐狄公案》面世之前

LYCAEUM 蓝色木Lyceum 2019-05-0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编者按

LYCEUM

张凌

蓝色木Lyceum签约作家

独立译者

上海译文版《大唐狄公案》即将面世,蓝色木Lyceum特约请本号签约作者、本书译者张凌女士撰文介绍高罗佩先生这套小说的出版和翻译情况,以便读者选购。这套书由张凌独自翻译,历时近八年,共计150余万字,将分三次出齐。这是首次由一人独立完成的《大唐狄公案》中译本,全套书在出版编排上也别具匠心,相信读者读罢本文之后,会对即将拿到的第一辑书目有更好的领会。


文丨张凌

写在上海译文版《大唐狄公案》面世之前


本月之内,拙译《大唐狄公案》第一辑将会上市发售,与各方读者见面。作为一个首次出书的自由译者,中心惴惴自不待言,然而跬步至今,尚未功半,在惶恐之余,仍须继续勉力前行,不敢略有惫懒荒疏。近来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感觉关于此书的某些内情,或许仍有必要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于是便草成此文。 

高罗佩先生既是荷兰职业外交官,又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曾在十几年中陆续创作了以中国唐代名臣狄仁杰为主角的系列侦探小说,共有十四部长篇,两部中篇,八部短篇,分十六册出版。2017年9月24日是高公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这一系列小说在中国也从此进入了公共领域,迄今为止,已接连出现过数种新译本,真可谓盛况空前。这次的上海译文版由我一人独译,将分三辑推出,每辑五册(由于中篇合集《猴与虎》的篇幅较短,因此将与短篇合集《断案集》合为一册,共收入两个中篇与八个短篇),至于如何分法,则是对整套小说的创作和出版顺序进行综合考虑后的结果。第一辑收入的五种,正是高公最早创作的五部长篇小说。


关于前期创作的过程,高公曾在《铁钉案》后记(二)中做过如下说明:









































我在研究了汉语与中国历史超过十五年之后,在1940年,偶然看到一本由十八世纪无名作者所著的公案小说,从此对中国罪案文学发生了兴趣。由于对这部书的兴趣异常浓厚,我将它译成英文,并于1949年在日本东京出版,名为《狄公案》。……当时在中国与日本的图书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翻译拙劣的西方三流惊竦小说,我看到这种情形,便下定决心要亲自实践上面提到的尝试,主要是为了向东方读者证明,他们本民族的古代探案文学中拥有何其丰富的现代侦探小说素材。虽然我以前从未有过创作小说的经验,但却认为若是依赖过去十多年中读过的中文作品,并且严格遵循中国传统小说模式的话,还是值得一试。1950年,我在东京写出了《铜钟案》,下半年又完成了《迷宫案》。起初我并无意要出版这两部小说的英文本,只是将其作为预备出版的中文本与日文本的写作底稿。后来,当西方朋友对这种形式新颖的侦探小说表示颇有兴趣时,作为又一个尝试,我才将《迷宫案》的英文本公诸于世(1956年在荷兰首次印刷,在英国出版发行)。此书获得成功后,为了给整个系列小说提供适宜的开篇章,我又写出了另外三部小说献给东西方读者,即1952年在新德里完成的《湖滨案》,1956年在贝鲁特完成的《铁钉案》,1958年在贝鲁特完成的《黄金案》。尽管这五部小说的写作顺序如上,然而在狄公案小说年表中——内容自然纯属虚构——正确的阅读顺序则应为黄金案-湖滨案-铜钟案-迷宫案-铁钉案。











































1956年《迷宫案》英文初版

第一系列的五部小说,其英文书名直译皆为“中国某某案”,高公之所以如此命名,其中自有缘故。这五部小说不但着意模仿中国章回体公案小说的体例(比如以一组对句作为篇章回目,开篇处有训谕诗,并由楔子引出正文),且又借用了不少中国古籍中的素材作为主干情节,并自觉运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多种文学手法,尽可能地保持中国特色,做到了形神兼备。


在这五部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均是狄公历任地方县令的小城,时间点则全部选在甫一到任、人地两生之际,从中明显可见高公在创作伊始,便已有整体构思与通盘考虑,包括时间线的安排,重要人物(狄公与四名亲随洪亮、马荣、乔泰、陶干)的设定与其各自命运遭遇。书中不时出现情节回溯,即提到先前发生过的事件,读来既有亲切感,又能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个系列互相贯穿,增加不少趣味性;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因此篇幅也较长,并附有长篇后记,着重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书中引用的中国古典素材。


至于第一辑的书名中为何不见“中国”二字,想在此略作解说。关于此节,我曾在同道友人中多方征询,又与编辑一起考虑过各种因素,最终决定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删去“中国”二字,理由如下:高公写作此书时,对象是西方读者,鉴于当时的人们普遍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为了明确起见,在书名中加上“中国”二字颇有必要,同时也可能是借鉴了其他侦探小说的命名方式,比如艾勒里·奎恩的《希腊棺材之谜》《荷兰鞋之谜》《法国香粉之谜》等等,凸显出浓厚的异域风情,但是如今此书回归故土,面向中国读者,就不必再赘上“中国”二字了。


在完成“第一系列”后,高公根据西方读者的意见和要求,在创作上做出了很多调整,其后出版的九册小说统称为“新系列”。他着意缩短篇幅,减少人物数量(通过安排狄公与一名亲随办案来达到这一目的,主要人物一般保持在十二个左右),在体裁上也有不少改变,比如去掉篇章回目、开篇训谕诗和楔子,尝试在第一章让凶手蒙面出场,直接切入案情,造成强烈的悬念。书中的主体情节基本全是出于自创,只偶尔借用了几则中国古籍中的故事作为局部点缀,因此后记也相应简短了许多。

1961年《朝云观》英文初版

上海译文版在以后推出的第二辑中,将会收入《朝云观》《红楼案》《漆屏案》《御珠案》,以及《猴与虎》和《断案集》的合集。从出版顺序而言,前四部紧接在“第一系列”之后,从内容来看,除了短篇之外,中长篇正是狄公分别与手下的一名亲随协作办案,或可称之为“单随从系列”。《断案集》英文本虽然结集较晚,但是大部分作品也创作于同时期,且其中某些故事与整体情节的交待与贯穿颇有关联,因此也收入其中。

1966年《广州案》英文初版

至于第三辑,将包括《紫云寺》《柳园图》《广州案》《项链案》《中秋案》,皆为后期创作,从故事的时间线来看,《广州案》是整个系列的终章结局。1967年,《断案集》出版,高公原本打算就此结束创作,并在此书后附有自行编写的作品年表,后来应出版商的要求,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又写出了《项链案》《中秋案》,这两部小说皆是狄公独自一人办案的故事,被高公命名为“狄公奇案”系列。


在此说明一点:上海译文版第一辑封面上的圆形图标,正是高公为“第一系列”专门设计而成,仅出现在前五部小说的早期英文本与荷文本封面上。当“新系列”问世时,图标也相应改变,及到最后的“狄公奇案”,又再度更换。即使从这一细微处,亦可足见高公对此书的设计与筹划是何等精心。

1953年《狄仁杰奇案》初版

既然提到了版本,不妨再赘述几句。自从1951年日译本《迷宫案》在东京出版后,这一系列小说迄今至少已被译为十九种文字,各种译本数不胜数。在翻译之初,我使用的英文本多是通行的芝加哥大学版,后来随着工作渐渐深入,发现某些书中的插图有增删或改动的现象,继而发现各种版本之间竟也小有差异,又幸得同道友人相助,设法从各处查阅搜求了多种版本,通过对比与分析,方才逐渐梳理出了版本源流变化的大致脉络,也算是意外的收获,这些内容都将在各书的译后记中加以介绍。高公不但亲自撰写了所有英文本与荷文本,还用白话小说的风格亲自译出《迷宫案》的中文本《狄仁杰奇案》,1953年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此书内容与英文本有所不同,文字明白晓畅,遣词造句尤见工力,不但简练准确,还不时骈四俪六,对仗工稳平仄相合,其中穿插有诗作、偈语与古文,一派古风古韵,着实令人惊叹,对于中译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学习和参考资料。至少我个人认为,凡是高公亲撰的文本,全都值得重视,如果其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同,更是值得深究,因为从中或可窥探出他的某些创作思路与轨迹。荷文本在细节上亦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比如高公的遗作Poets and Murder,英文直译当为《诗人与谋杀》,然而荷文本名为《中秋案》,令我觉得更为理想,于是采用此名。

1964年《天赐之日》英文初版

为了全面推介高公的文学作品,如今已初步计划在第三辑之后,或可推出重新点校排版的《狄仁杰奇案》,还有他创作的惟一一部以荷兰阿姆斯特丹为背景的侦探小说《天赐之日》(The Given Day)。


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我一向力求准确切合原文,辞意不增不减,并适当加以中国化,即尽可能地贴近白话小说风格,其间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又复归于简的过程。不过,有时为了文辞不要太过直白粗陋,还是需要稍作加工。比如《铜钟案》第九回中,狄公有一段话译为“美酒佳人,焉得不爱,愚兄亦不能免俗,且酒有百味,人有百态,环肥燕瘦,各擅胜场,只恨无缘阅尽哩。”这一段话若是按照英文直译,便是“我非常喜欢酒和女人,并且喜欢各式各样的。”放入文中,未免忒煞风景,况且又是与同僚对话,更要注意措辞得体而有分寸,尽量做到声口毕肖。个人认为这段话虽然酒色并提,但是联系下文,重点还是落在“色”上,因此不妨稍作阐发,于是就有了如今的译文,后来经友人提醒,“环肥”之杨玉环出现在狄公的年代之后,因此不可用,只好忍痛删去“环肥燕瘦,各擅胜场”,可以说这是最大程度的发挥与演绎,还望读者可以理解和接受。另外,当翻译古文与书信时,在不偏离原意的前提下,有时也需要适当加入典故以增色。个人认为译者最好是作为隐身人而存在,只为传达作者的原意,尽量不流露出任何属于自己的观点和好恶。至于是否能准确理解作者的原意,并且更进一步,体会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意,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只能说尽力做到把自己所理解的文意和韵味表达出来。


最后,我想要借此机会,向出版社、家人及一众同道好友致谢,深深感谢你们一向的支持和鼓励。新书问世之后,还请广大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修改完善不足之处,为译介高公的著作而继续努力。



2019年5月5日



- 全文完 -



“蓝色木Lyceum”,

期望与诸位作知识与美的逍遥游。



新浪微博:@蓝色木Lyceum

投稿邮箱:lyceum2018@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