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末海南11个巡检司设立的时间及地点

LYCAEUM 蓝色木Lyceum 2019-07-0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清末海南11个巡检司设立的时间及地点


文丨辛世彪


巡检司(巡司)是古代县级下设的行政单位。海南岛的巡检司元代就有了,但可考的巡检司大多设于明清。明代在海南岛沿海重要地区设立卫所(海南卫及各千户所),有军队驻守,在中部或次要地区的关隘要冲设立巡检司,盘查缉拿,维持地方治安。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的巡检司有东路六司,西路九司。经过明清间的调整、裁撤,到清末只剩11个巡司,多数在少数民族地区。《清史稿》卷七十二《地理志》十九“琼州府”载:“琼山,有水尾巡司。澄迈,有澄迈巡司。定安,有太平巡司。文昌,有铺前、青蓝二巡司。临高,有和舍巡司。儋州,有薄沙巡司。崖州直隶州,有乐安、永宁二巡司。陵水,有宝停巡司。万州,有龙滚巡司。”


黄忠鑫《论明清时期海南巡检司的分布格局及其意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1期,以下简称“黄文”)一文,对明清海南巡检司做了很好的研究,可惜没有地图,个别巡司位置的描述也与地图不符。现在黄文基础上,参照海南地方史志及光绪二十三年(1897)《广东舆地全图》中的海南岛各县地图,将这11个巡检司设立的时间及清末所在地点梳理一下。



01

琼山县:水尾巡检司


水尾司设于雍正八年(1730)。《乾隆琼山县志》卷6《秩官志·官师》“国朝”条:“巡检。雍正七年奉裁儋州仓大使,改设水尾司巡检一员,俸薪等项及弓兵工食银两,俱儋州解给。”(海南出版社标点本,下同)。但水尾营设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琼山县志》卷八《海黎志·平黎》“国朝”条:“(康熙二十八年)乃为善后之策:开十字道以直通诸州县;于民黎交错处,琼山设水尾营,定安设太平营,崖州设乐安营,儋州设薄沙营,陵水设宝停营。”


《民国琼山县志》卷十二《防黎志》“黎峒关隘”条:“水尾巡司,在县西南二百四十五里,派防把总一员,兵四十名,为防黎要汛。”这里把民事的巡司与军事的营汛混为一谈,二者有时不在一处,暂时没有看到水尾司与水尾汛位置合并的资料。黄文称“水尾司位于县西南245里的水尾汛,深入五指山区”(39页),即来源于此。根据1897年《广东舆地全图》的琼山县图,水尾司在屯昌市(即今屯昌县城)附近,水尾汛在西南方向约20里处(每一方格约5里),两者不在同一地方;而根据相对位置,水尾汛也不在五指山区,而在黎母山区,哪怕表述为“大五指山区”也不至误会。

琼山县图中的水尾司



澄迈县:澄迈巡检司

02


澄迈的巡检司始设于元代。《正德琼台志》卷二十《兵防下》“巡司”条:“澄迈。治澄迈县西北十里石[石矍]都。”其地就在现今老城镇的石[石矍]村,冼夫人登岛之地。明万历二十年(1592),迁至森山市,称森山巡检司。《康熙澄迈县志》卷一《建置志·公署》“巡检司”条:“森山市巡检司,在县西六十里那托都。旧有那拖浦巡司,元时设。至万历二十二年,那拖废,始徙司于此。”又《嘉庆澄迈县志》卷二《经制志·铺舍》“森山铺”条:“森山铺。县西六十里那托都,改黄峒铺,设巡司于此。”《光绪澄迈县志》卷二《建置志·铺舍》“森山铺”条同。森山即今澄迈县福山镇。黄忠鑫上文称:“森山是澄迈的重要墟市之一,位于澄迈、临高两县交界的海岸。”此说不确。澄迈、临高两县交界的海岸在今桥头镇境内。清末森山司废弃,迁至南渡江北岸的金江打铁市,即今澄迈县城金江镇,具体年代不知。《道光琼州府志》卷六《建置志·城池》“澄迈县”节:“澄迈司巡检署,原在城西六十里那托都,今移城南七十里金江打铁市。”1897年《广东舆地全图》与此记载一致。

澄迈县图中的澄迈巡检司



03

定安县:太平巡检司


明代定安县有青宁巡检司,清雍正八年(1730)迁至太平。《康熙定安县志》卷一《公署》“青宁司署”条:“雍正八年,又奉督院卸题准,移驻太平。”但太平营始设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后改为太平汛。《光绪定安县志》卷三《经政志·兵屯》“驻防太平黎汛”条:“康熙二十八年,总镇吴启爵请于督院,议民黎交错处设太平营。久圮。雍正八年,复置太平汛,与光螺、思河二岭熟黎接界。又圮。嘉庆二十二年(按:1817年),知县周祚熙移建太平市。据曾忠石刻,明万历廿七年已有太平营字样,非仅康熙廿八年矣。”又卷二《建置志·公署》“太平汛署”条:“太平汛署。原在岭门市西四五里良载村。嘉庆二十二年,知县周祚熙移建太平市。”


太平司、太平汛在哪里?《光绪定安县志》卷一《舆地志·墟市》:“岭门市。一名太平市,在光螺图岭上,康熙年建。”又《道光琼州府志》卷二十一《海黎志•关隘》:“岭门汛,在岭门市南二十五里。自城东南九十里至山门铺,又八十里至山马市,又七里即岭门汛,为入黎要隘。”又《宣统定安县志》卷九《黎歧志•黎地关隘》:“又一里入岭门市,今设太平汛。旧汛在市西南五里(小字注:《府志》作二十五里,误),此地为入黎要隘。”因此,太平汛就是岭门汛,先在岭门市西南5里,后回撤到岭门市里。太平司也应该在岭门市,也就是今琼中县湾岭镇岭门村。道光十二年 (1832)又移入南闾市中,仍名太平司。《光绪定安县志》卷二《建置志·公署》“太平巡检司署”条:“雍正八年,督院题准移驻太平。道光十二年,巡检金邦宪移南闾市中,仍名太平司。”1897年《广东舆地全图》的定安县图中,太平司、太平汛都在南闾市,其地在今屯昌县南闾镇。但此图中岭门仍有岭门汛,应该是在太平汛旧址重建改名。

定安县图中的太平司



文昌县:青蓝巡检司和铺前巡检司

04


文昌县的两个巡检司明代就有了。《正德琼台志》卷二十《兵防下·巡司》“东路六司”条:“铺前,治文昌县西一百五十里迈犊铺前港之东。青蓝,先治文昌清澜港,辛未因筑城,移今县东一百里抱陵港之青蓝头。”但明代在海口有清澜巡检司。上书同条:“清澜,先治琼山县海口都,名海口巡司。丙子,因筑城移于县西北十五里大小英都,更今名。”根据《道光琼州府志》卷六《建置志·城池》“琼州府”节,海口建城在洪武年间。丙子年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这年海口获准筑城,次年建成。辛未年是洪武二十四年(1391),此年设置清澜千户所,筑造所城。铺前巡检司设立于明洪武三年(1370),早于青蓝巡司。《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关隘》:“铺前巡司,在文昌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明洪武三年置,万历十七年添设参将镇守。”《康熙文昌县志》卷六《秩官志》“巡检司”条有铺前司和青蓝司,但只有巡检名录。卷五《兵防志·兵制》“国朝”条记载:“清澜巡司,弓兵十名。铺前巡司,弓兵十名。”《咸丰文昌县志》卷三《建置志·城池(公署附)》:“青蓝巡检司署,旧在县东北清澜港青蓝都,今在清澜城。铺前巡检司署,设在县北一百三十里铺前市。”地点是很清楚的,就是现在的清澜镇和铺前镇。1897年《广东舆地全图》的文昌县图中,也清楚地标出了这两个巡检司。

文昌县图中的青蓝司

文昌县图中的铺前司



05

临高县:和舍巡检司


根据《康熙临高县志》,临高县明代有定南、田牌、博铺三个巡检司,到明末清初,前两个先后被废。乾隆元年(1736),原在县城北三十里的博铺司移驻县南的和舍市,改名和舍巡检司。《光绪临高县志》卷五《建置志·公署》“和舍巡检司署”条:“在城南九十里,旧为博铺司巡检。乾隆元年,改为和舍司,移驻和舍市,动项建造衙署。”但《道光琼州府志》卷二十一《海黎志·关隘》“临高县”节称:“和舍巡司,在县北二十里。明洪武中,置博铺港巡司。国朝雍正十二年,改名和舍司。”也就是说,1734年就已经移驻改名了。直到清末《广东舆地全图》中临高的巡检司仍在和舍市,即今临高县和舍镇。

临高县图中的和舍司



儋州:薄沙巡检司


06


明洪武初年,儋州附属宜伦县知县叶世华建有镇南、安海、归姜、白石四个巡检司。《万历儋州志》“天集”《职官志·杂职·附旧宜伦县》“国朝知县”条:“叶世华,洪武初任。建学及归姜驿,镇南、安海、归姜、白石四巡司,重建德济桥。”但《秩官志·杂职》中仅有镇南、安海二巡司。清初亦有镇南、安海二巡司。《康熙儋州志》卷一《建置志·公署》:“镇南巡检司,在州西南四十里抱驿都田头驿右。安海巡检司,在州西南八十里抱驿都大村驿左。”两者应该都在海边。


《康熙儋州志》卷二《兵防志·兵额》“国朝”条称,康熙三十一年(1692)设立薄沙黎营(《乾隆琼山县志》等载康熙二十八年设立薄纱等五营),其地在今白沙县中部黎区,但薄沙汛位置有变化。


雍正八年(1730),安海巡检司移置山区薄纱汛,称薄沙巡检司。《雍正初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关隘》“薄沙巡司”条:“薄沙巡司,在儋州西南八十里。明洪武中置安海巡司,本朝雍正八年移置薄沙汛。《旧志》有镇南巡司,在州西南四十里,明洪武中置,今裁。”说明雍正年间裁撤了镇南巡司,然后把安海巡司移置改名。《道光琼州府志》卷二十一《海黎志·关隘》“儋州”节:“薄纱巡司,在州西南八十里。明洪武中,置安海巡司。国朝雍正八年,移置薄纱汛。”在1897年《广东舆地全图》中,薄沙司已经向北移到那大附近。《民国儋县志》照抄旧志,但对此没有任何记录。

儋州图中的薄沙司



07

崖州:乐安巡检司和永宁巡检司


明代崖州设有通远、抱岁二巡检司,附属宁远县有藤桥巡检司,康熙四十三年(1704)裁撤。通远司先在黄流村,后迁至郎凤岭下,乾隆五年(1740)改设于藤桥市,更名为永宁巡检司。抱岁巡检司先在崖州西部抱岁村,永乐年间迁至乐罗村,乾隆五年(1740)改为乐安司。《乾隆崖州志》卷二《建置志·公署》:“永宁巡司,向设于三亚街,名通远司。乾隆五年,上宪因慎重黎疆,请改设于藤桥市,易名永宁司。乐安巡司,在乐安城内。”但卷三《赋役志》称:“抱岁埠巡检司巡检:乾隆四年,改为乐安司。”《光绪崖州志》卷五《建置志·公署》又称:“永宁司巡检署,在州东北藤桥汛。旧在三亚街,为通远司。乾隆三年,移驻藤桥,改为永宁司,动项建署。”


一说乐安司为雍正八年(1730)改设。《雍正初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关隘》称:“乐安巡司,在崖州乐安汛。旧名抱岁巡司,在州西七十里,雍正八年改设。”《乾隆续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关隘》:“乐安镇,在崖州乐安汛。旧设有抱岁巡检司,在州西七十里。本朝雍正八年改设。”又《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关隘》:“乐安巡汛司,在崖州乐安所。旧设抱岁巡司,在州西七十里。本朝雍正八年移驻,改今名。”


乐安汛即早先的乐安营,在崖州城北一百五十里,即今乐东县城抱由镇。乐安营筑城时间有三种说法:《大清一统志》称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万历琼州府志》和《乾隆崖州志》称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乾隆崖州志》和《光绪崖州志》称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


《雍正初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关隘》又称:“乐安营,在崖州西北一百五十里,地名烂红沟。明万历四十二年置,筑城周四百丈。又乐平、乐定、藤桥、小桥共五营。本朝拨千总驻乐安营,分防乐平营汛。又拨把总驻小桥营,分防藤桥诸汛。”《乾隆续修大清一统志》和《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照本抄录。


《万历琼州府志》卷七《兵防志·兵制》:“(万历)四十三年,调兴长兵及广西药弩手于崖之乐定、乐安防守。(小字注:是年,平抱由黎,改乐安营,调兴长兵三百九十六名防守,议设守备一员,以南山所千户龙兆熙为之。罗活改乐定,调广西药弩手三百兵屯守,统以把总。)”《乾隆崖州志》卷五《兵防志·营志》:“乐安营,明万历四十三年平崖州抱由黎设。守备一员,哨官四员。乐定营,明万历四十三年平崖州罗活黎设。把总一员,哨官三员。”


《乾隆崖州志》卷二《建置志·城池》:“乐安新城,在州北,去州一百五十里。万历丙辰(按:1616),剿抱由、罗活二峒叛黎,继议善后招降。经题筑堡,屯兵戍守。部复允议,咨两院,檄府署事、监纪推官傅作霖、署理琼崖副总兵杨应春、知州张宿,勘卜旧抱由口前瑞芝山,正为乐安、德霞、抱牒之冲,名红烂沟地方,建立砖城。……”


《光绪崖州志》卷五《建置志·城池》:“乐安新城,巡检及陆路千总扎驻所,在州城北一百五十里。明万历四十四年,剿抱由、罗活二峒叛黎,继议善后,题请筑堡,屯兵戍守。监纪推官傅作霖、署理琼崖副总兵杨应春、知州张宿以抱由峒前瑞芝山为乐安、德霞、抱牒之冲,地名红烂沟,建立砖城。……”


乐安营设立的时间,一般人都按照《乾隆琼山县志》的说法,认为乐安营、太平营等黎区五营是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立。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到,乐安营设立应该在明万历四十二年到四十四年之间(1614-1616)。前引《光绪定安县志》也提到,“据曾忠石刻,明万历廿七年已有太平营字样,非仅康熙廿八年矣。”


抱岁巡检司改设为乐安巡检司的时间,不管是雍正八年(1730)还是乾隆五年(1740),应该就在这期间,从南部海边迁到北部乐安汛。《光绪崖州志》卷五《建置志·公署》:“乐安巡检司署,在乐安新城内。今署倾圮,暂住九所市。”1897年《广东舆地全图》中,乐安司与乐安汛同在今乐东县城抱由镇,但永宁巡检司在陵水县图中,位置崖州东部的藤桥汛,今三亚市海棠湾镇藤桥村。

崖州图中的乐安司

陵水县图中的永宁司



陵水县:宝停巡检司

08


根据《道光琼州府志》卷二十一《海黎志·关隘》,陵水县北与万州交界处有牛岭巡检司,设置及废弃年代不详。雍正八年(1730)设宝停巡检司。《乾隆陵水县志》卷五《职官志·文职》:“宝停司巡检,雍正八年,裁府司狱改设。原属万州,乾隆三年改属陵水。”宝停即今保亭县保城镇。

陵水县图中的宝停司



09

万州:龙滚巡检司


根据《正德琼台志》卷二十《兵防下·巡司》,明代万州有莲塘巡检司,其地在“万州东三十里宣义都。”莲塘司不知何时存废。《康熙万州志》卷二《职官志·杂志》:“莲塘司巡检,久裁。旧志缺载。”但在《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中,直接出现龙滚巡司,乾隆三年(1738)设。该书《琼州府·关隘》载:“龙滚巡司,在万州黎地宝停汛,本朝乾隆三年置。”又《道光琼州府志》卷二《职官表·文职》“国朝”条:“龙滚司巡检,乾隆三年设。”


但是,《道光琼州府志》卷二十一《海黎志·关隘·万州》载:“龙滚巡司,在州黎地宝停汛,雍正八年设。”黄忠鑫解释说:“宝停汛,又名宝停镇,于雍正八年(1730)划入陵水县。从逻辑上讲,巡检司亦应随之入陵水。而实际上,该司在乾隆三年方才改属,所以才有了道光府志龙滚司源于宝停司的说法。”


龙滚司所在地,应该就是今万宁市北部的龙滚镇。《广东舆地全图》中龙滚司与和乐市、后安市依次排列,实际上它们之间的位置是从北到南。

万州图中的龙滚司


清末海南11个巡检司设立时间及所在地点一览表


以上通过左史右图对比查考,我们可以得到几点认识:

  1. 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立黎区五营的说法是不对的,根据史料,至少定安太平营和崖州乐安营在明代就有了。

  2. 清末海南巡检司的位置一般都设在墟市或墟市附近,且多数与营汛在一起,但也有例外,例如琼山县水尾司在屯昌市,但水尾汛却在西南方向约20里处。

  3. 《清史稿·地理志》中的琼州府11个巡检司,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广东舆地全图》中海南岛各县地图所标注的完全一样。两者对照,可让我们对它们的历史及具体位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全文完 -




“蓝色木Lyceum”,

期望与诸位作知识与美的逍遥游。



新浪微博:@蓝色木Lyceum

投稿邮箱:lyceum2018@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