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晖丨“寒酸”竟然是“寒畯”的误写!

LYCAEUM 蓝色木Lyceum 2021-03-04

点击上方⬆蓝字⬆进入主页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可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文章哟~


“秘辛”


饮鸩止渴


“打牙祭”


“梨涡”


“电光石火”



“优哉游哉”


“全军尽墨”



“钟鸣鼎食”


文史抉隐


许晖

往期回顾




竟然是“寒畯”的误写


“寒酸”



文丨许晖


俗话说“寒酸相”、“寒酸气”,形容贫穷窘迫因而不体面的样子,后来更用以称呼贫穷的读书人为“寒酸”,甚至还有酸秀才、酸文人、酸腐、酸文假醋等等称谓。这是一个汉语中的常用词汇,但细思之却令人大惑不解:贫穷为什么就会发酸?尤其是为什么会拿来形容读书人呢?


原来,“寒酸”一词属于误用,正确的写法是“寒畯”。《说文解字》:“畯,农夫也。”其实“畯(jùn)”的本义是指掌管农事的官员,又称“田畯”。在为《诗经·小雅·甫田》所作的笺注中,郑玄解释说:“田畯,司啬,今之啬夫也。”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田畯,田官,在田司主稼穑,故谓司啬。汉世亦有此官。”


明代学者赵宧(yí)光在《说文长笺》中说:“周官田,大夫之属曰田畯。因农夫义,故鄙野人曰寒畯。”农夫居住在郊外偏远的地方,因此引申而将鄙野之人称之为“寒畯”。五代学者王定保所著《唐摭(zhí)言》载:“李太尉德裕颇为寒畯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李德裕(787—849年),字文饶,晚唐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历经自唐德宗至唐宣宗共八朝,爵至卫国公。此图出自《李文饶文集》。

明代字书《正字通》中辨正说:“野人曰寒畯……俗读寒酸。”可见至迟到明代末年,“寒畯”已经误为“寒酸”。错误的原因,赵宧光认为“酸”的异体字从酉从畯,“失酉形易混也”。“寒畯”本来是形容出身寒微却才能杰出的士人,但是一误读成“寒酸”,却立刻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清代学者钱大昭所著《迩言》中又说:“宋元人目秀才为‘穷措大’,因改‘措’为‘醋’,又因醋味酸,而谓为‘酸’。皆后人取笑之词,非误读也。”

宋代科举考试

其实称读书人为“措大”,自唐已然。晚唐学者李匡乂所著《资暇集》即收有“措大”一条,不仅记载了关于“措大”一词的四种说法,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说衣冠俨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新郑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复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驮而号之。新郑多衣冠所居,因总被斯号。亦云:郑有醋沟,士流多居,州沟之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愚以为四说皆非也。醋宜作‘措’,止言其能举措大事而已。”

清代科举考试

(摄自福州“三坊七巷”台湾会馆)

“峭醋而冠四人之首”,“峭醋”即“峭措”,美好的样子;“四人”指士商农工,“士”居其首。前四种说法都荒诞不经,李匡乂皆不认可,他认为“醋大”乃是“措大”的误读,“措大”者,举措能够做大事之谓也。唐人张鷟(zhuó)所著《朝野佥载》中说:“江陵号衣冠薮泽,人言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甑(zèng)”是炊具。可见唐时“措大”并非贬词,正因为有学问,因此“能举措大事”。


晚唐学者苏鹗在《苏氏演义》中提出了另一个假说:“醋大者,或有抬肩、拱臂、攒眉、蹙目以为姿态,如人食酸醋之貌,故谓之醋大。大者,广也,长也。篆文‘大’字,象人之形。”抬肩、拱臂、攒眉、蹙目的动作并非仅仅只有读书人才做得出来,究其实,“醋大”之称还是从“寒畯”误为“寒酸”而来。


元代时,读书人地位下降,仅高于乞丐,因此正如钱大昭所说,人们才“改‘措’为‘醋’, 又因醋味酸,而谓为‘酸’”,用来取笑读书人。


之所以有“寒酸”一词,又之所以称读书人为“酸”,即由此辗转而来。


- 全文完 -



“蓝色木Lyceum”

新浪微博:@蓝色木Lyceum

投稿邮箱:lyceum2018@163.com

期望与诸位作知识与美的逍遥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