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晖丨到底什么叫“蕞尔小国”?

LYCAEUM 蓝色木Lyceum 2021-03-12

点击上方⬆蓝字⬆进入主页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可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文章哟~


“寒酸”


“秘辛”


“打牙祭”


“电光石火”


“抓髻”


“钟鸣鼎食”


“全军尽墨”



“有染”


文史抉隐


许晖

往期回顾




“蕞尔小国”


到底什么叫



文丨许晖


“蕞尔”虽然是一个极为生僻的词汇,但今天仍然在使用,而且使用的频率还比较高,通常用于以轻蔑的口吻称呼国土面积非常小、又喜欢冒犯大国的国家,比如“蕞尔小国”、“蕞尔小邦”这样的组词方式。那么,“蕞”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可以用来比喻小国呢?


先来说“蕞”的读音。“蕞”有二音,一读zuì,这也是今天的通用读音;一读jué,读这个音的时候,“蕞”其实和“蕝”是同一个字,自汉代起方才分道扬镳,各自表述。《说文解字》中只收录了“蕝”,而没有收录“蕞”。


接着来说“蕞”和“蕝”的字义。《说文解字》:“蕝,朝会束茅表位曰蕝。”也就是说,古代诸侯朝谒国君的时候,将一束捆扎好的茅草树立在地上,用以表明各诸侯国的位次。今天的奥运会开幕式,用标牌写明各个国家的名称,标牌后面才是国旗和运动员,也是同样的意思。


《国语·晋语》中有一个诸侯会盟的故事,就是这一制度的形象写照:“宋之盟,楚人固请先歃。叔向谓赵文子曰:‘夫霸王之势,在德不在先歃,子若能以忠信赞君,而裨诸侯之阙,歃虽在后,诸侯将载之,何争于先?若违于德而以贿成事,今虽先歃,诸侯将弃之,何欲于先?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今将与狎主诸侯之盟,唯有德也,子务德无争先,务德,所以服楚也。’乃先楚人。”


古人会盟,要用嘴微吸牲血或者将牲血涂抹在嘴旁,这就叫“歃(shà)”,所谓“歃血而盟”即此意。这次在宋国的会盟中,强大的楚国坚决要求领先歃血盟誓,于是才有了晋国国卿叔向对大夫赵文子的这番话,意思是说诸侯会盟,要以德行为先,没必要争先歃血。过去周成王在岐山之南与诸侯会盟,楚国还只是荆蛮小国,只能负责放置束茅,设立望表,和鲜卑共同守候庭院中的火炬,还没有资格参与会盟。而今天竟然能够和我们晋国轮流主持会盟,这就是因为楚国修德的结果。


“茅蕝”,三国学者韦昭注解说:“蕝,谓束茅而立之,所以缩酒。”将束茅树立起来之后,从上往下浇酒,酒慢慢渗下去,就像被神灵饮尽一样,此之谓“缩酒”,“缩”是渗的意思。“望表”,韦昭注解说;“谓望祭山川,立木以为表,表其位也。”遥遥地祭祀山川,树立木杆以为标识。这些都是古人祭祀的常用方式。

《左传·昭公七年》中第一次出现了“蕞尔国”的表述。在一段对话中,郑国国卿子产谦虚地说:“郑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意思是郑国虽然不强大,就像俗语说的“蕞尔国”,小小的国家,但也已经三代执掌国柄了。由此可知,当时已经流行把小国称作“蕞尔国”的俗谚了。


到了汉代,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儒生叔孙通为刘邦制订朝仪,率领学者和弟子“为绵蕞野外”,“绵”是束茅的绳子,立表为蕞,“绵蕞”就是上文所说的“置茅蕝”。司马贞索隐引如淳的注解说:“翦茅树地,为纂位尊卑之次。”“纂(zuǎn)”是继承之意,也就是说,“绵蕞”的目的在于标明尊卑的位次,以便后人有法可依。如何标明尊卑之次?“翦茅”也,显然是以束茅的长短不同来标明,尊者长,卑者短,因此用“蕞尔”来比喻小小的样子,最初并没有轻蔑的含义在内。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蕝”和“蕞”分道扬镳:“蕝”专用于“绵蕝”一词,引申为制订、整顿朝仪之典;而“蕞”则专用于“蕞尔”一词,“蕞尔小国”之称即由此而来。


- 全文完 -



“蓝色木Lyceum”

新浪微博:@蓝色木Lyceum

投稿邮箱:lyceum2018@163.com

期望与诸位作知识与美的逍遥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