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莆田长寿面:洁白的“五线谱”

中国人爱吃面

从南到北

花样翻新

每一种面的背后

都藏匿着一股浓浓的乡情

陈力雄 摄

在莆田,手工线面有着特殊的地位。早在宋代,线面就已经融入莆田文化生活,大小喜事都能见到它的影子,深受莆仙人民的青睐。



林斌 摄

马莉 摄

线面用料简单,工艺却十分繁琐。以精面粉为原料,配以一定量的精盐、食油、茹粉等,经过发面、捶打、挤压、团圈、搓细、拉抻等近十道工序,每道工序全部手工操作完成,制作出来的线面才能色泽洁白、线条细匀、口味劲道。

马莉 摄

线面的好坏视天气而定,一般在冬至前后,天气足够干燥、晾晒条件足够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制作出咸淡适中、口感最佳的线面。

曾炳麟 摄

马莉 摄

面架一字排开,数百条线面高悬其间,倾泻如帘,慕名而至者给予一美称:“能吃的五线谱”


刘朝阳 摄

年岁交替,线面是莆田民间吉祥文化的象征。每到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线面,面上覆紫菜、金针、花生、荷兰豆、蛋皮,整碗线面鲜活饱满,寓意一年一岁的丰富,更有“食面了添一岁”的良言俗语。


因此,即使工艺繁琐,每逢年末,依旧有很多当地人特地制作线面食用,或是将其当作一份心意赠予他人,以此寄托美好的祝愿。

马莉 摄

莆田线面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长寿面,也叫妈祖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可拉长至数米,是面食类中长度最长的面,故名为长寿面,有着长命百岁的寓意。

黄丽珠 摄

“妈祖平安面”被称为莆田的“状元小吃”。相传当年妈祖默娘救人于海上归来,家人便为他们奉上一碗亲手烹制的热腾腾的面,后来沿海渔民出海前,一直沿袭此习俗,祈求亲人平安归来。随着妈祖文化的不断传播,千年以来,妈祖面以不变的技艺和味道一直传承至今。

马莉 摄

严慧敏 摄

悠悠线面情,一线一箸思华年!悠悠细长的线面,是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坚守,在漫长的时光里静静沉淀、悄悄绽放,成为众多莆仙游子魂牵梦绕的乡愁。


来源 | 莆田文旅、莆鱼网

供稿 | 莆田市荔城区纪委监委、莆田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