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竹子遇见非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大约有70余属1200多种,由于很多竹子的原产地在中国,也被称为中国的文物标志。千百年来,中国人把竹子融入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各地匠人们还不断挖掘竹文化中的清廉元素,将传统文化融入竹制品,先后申请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形随心起,心正刀准

刀斧向内,去粕留精

刻竹思廉,正直如初


竹刻(莆田留青竹刻),是利用薄似纸张的竹皮不同层次颜色表面,融雕刻书画、诗文、印章、造型于一体的工艺品。刻(竹雕)作为一种正式的作品,在西周时便已产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中期,竹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流传于福建的兴化(即今莆田、福清南部,惠安北部及永春等地)。2014年,竹刻被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留青竹刻传承人刘志高正在展示竹刻技艺

传统留青竹刻作品《望归》

守艺如竹,虚心受道

胸有丘壑,连贯流畅

不腐不蛀,清廉本色


竹编,是人们对竹子进行工艺化的突出代表,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堪称传统手工艺、竹篾用品与文化完美结合。


尤溪县竹制品手艺人编制竹笠


安溪竹藤编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唐宋时期,便有“畚”“筐”“焙茗”等竹制品,千百年来,农具、茶具、日用器具中属于竹编的相当普遍,目前用竹编制作而成的器具共有14类40多个品种。


安溪县湖上乡盛富村村民展示竹藤编技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把竹子制作成细如发丝、不腐不蛀、永不褪色的竹丝,再采用挑、压、破、拼等多种工艺针法,做成一件件如刺绣般精美的物件。


闽侯竹编工艺是传统手工业的突出代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以麻竹、毛竹、慈竹等各类竹为原料,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原料,然后配上串丝、插花、雕花、配件等不同装饰,制成不同种类的工艺品。

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下郑村村民正在展示竹编传统工艺

圈笼体、上笼牙、下垫子

装撑子、排篦子、装笼顶

步步细心,才能结实牢固


黄家蒸笼手工技艺,是采用柳杉、毛竹、水藤等天然材料,经过八十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有着易熟保温、透气不馊、造型美观、轻便耐用和天然环保等优点。该技艺始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2009年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制作工艺是柳杉片手缚技艺的典型遗存,在全国民间手工艺中独树一帜,堪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活化石”。


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黄家村村民盘制腰箍


黄家蒸笼半成品
制作完成的黄家蒸笼

选竹刮青、剖竹劈篾、拉丝编制

心中有尺、手中有规、尺寸有度

剔除杂念、执以操守、永怀敬畏


      浮竹岭纸帘技艺,是通过将竹子进行刮青、制篾、晾晒、分丝、拉丝、编帘等十三道工段近3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工艺品。该技艺于2022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浮竹岭纸帘技艺不仅是闽西优秀的传统技艺,也是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分丝拉丝


竿舞花灯,团结一致

以竹育人,纯净刚毅

尚学勤业,环环有节


越南竹杆舞(南靖),原属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2015年列入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重大节日,越南归侨们大都以跳竹杆舞来表示庆祝,如今南靖县还通过组建“侨之音”宣讲队,以越南竹竿舞、民谣、朗诵等创新形式,宣传廉政教育、移风易俗好家风,让清廉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南靖县小学生在表演竹竿舞

 在三明市,人们用竹子制作成各式各样寓意深远的花灯,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八宿花灯、池氏文武关刀灯以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青桥灯等等。人们通过一盏盏花灯,表达向天祈福、风调雨顺、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子孙兴旺等美好愿望。


永安市小陶镇二十八宿花灯演出现场




泰宁县上青桥灯演出现场



竹因直而尊

艺因守而高

人因洁而正

咏竹言自律

颂竹尚清廉

愿我们都能以竹为友

以竹为师,以竹为范


供稿 | 综合各地市来稿
编辑 | 黄隆星、陈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