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宋代大儒的“山珍海味”,你吃过几种?
► 郑樵(1104—1162年),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宋代史学家、校雠学家。所作《通志》,堪称鸿篇巨制,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是继司马迁《史记》后又一部规模宏大的纪传体通史。
►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夹漈山
朱熹十分敬佩郑樵隐居“山林三十年,着书千卷”的执着精神,一直想找个机会拜访他。
夹漈草堂山门
夹漈飞瀑
朱熹下马石
夹漈草堂
《通志》
洗砚池
吃饭时,虽有贵客光临,生活捉襟见肘的郑樵只能端出白盐、白姜、荞头和白豆腐招待客人。这平淡无味的“四白”,朱熹仍吃得津津有味。
占星石
草堂方竹
曝书石
朱熹离开时,书童愤愤不平,他认为朱熹是当代名儒,郑樵用“四白”接待十分怠慢。
郑樵塑像
朱熹笑着说,送客不忘读书,郑樵的学问乃由此而来。
出米石
风动石
在这副对联中,朱熹把对郑樵博识多闻、执著修史的钦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史学大家郑樵以“山珍海味”宴请大儒朱熹的故事也由此传开。
摩崖石刻
夹漈草堂俯瞰
人生贵相知。朱熹与郑樵两人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一样的博学多才,相似的理想、追求和抱负,共同的诗歌爱好,使两人在诗书酬和中一见如故、相互倾心。他们是高山流水之交的典型代表,两人不仅学术造诣高深,更以“君子之交”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供稿|莆田市涵江区纪委监委
来源|莆田晚报、莆田文旅、莆田侨乡时报等
图片|陈剑清、蔡昊、范将、姚庆滨、郑明涵、林庆华、陈建华
责编 | 吴菲
往期精彩
朱子廉洁那些事儿
有一种树,叫“谷树”
追“星”,请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