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典籍漫谈】中医丛书概说

2017-11-19 张如青 中医典籍与文化

丛书的基本概念

        (一)聚集书籍。

        (二)中国最早的诗文集内“杂著”的别称。

        (三)在一个总书名下,将原来独立成书的两种以上书籍汇编在一起的工具书。亦称丛刊、丛刻、汇刻书、套书。

        此类工具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性丛书,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一类是专科性或专题性丛书,如史学类的有《二十五史补编》《史学丛书》;医学类的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医宗金鉴》等。


中医丛书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种类繁多的丛书群中,中医丛书属专门性丛书类。但如果把中医丛书看成是独立的体系,它自身又可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门性的两种。综合性中医丛书兼收祖国医药学各类书籍,所收内容最少也在两类以上。


丛书的作用

        (一)汇集单本图书;

        (二)汇集辑佚古书;

        (三)提供古籍善本;

        (四)利于传播普及。

        中国丛书,始自宋代,盛于明清。

        一般认为,现存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语》。

        以后各代多有编纂,比较有名的丛书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等。

        其中《四库全书》的部头之大,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共收书3500多种。



中医丛书举例


01

济生拔萃


1938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

        又名《济生拔萃方》,是元代杜思敬辑集的一部古代医学丛书。

        刊刻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为现存最早的医学丛书。

        此书择要辑录金、元时期医学著作19种,故书名“拔萃”。

        其所辑以金元易水学派医家著作为多,可见编者崇尚、取舍之旨。

        清末皕宋楼藏书流往日本,《济生拔萃》一书也为静嘉堂所藏,国内已不见元刊本踪影。


02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万历二十九年新安氏刊本

        简称《医统正脉》。明·王肯堂辑,吴勉学校刊于1601年。

        辑录自《内经》起至明历代医家的重要医著共44种,包括《素问》《针灸甲乙经》《中藏经》《脉经》《难经本义》《金匮要略方论》《注解伤寒论》《脉诀》《宣明论方》《儒门事亲》《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垒元戎》《汤液本草》《丹溪心法》《局方发挥》《金匮钩玄》《外科精义》《医经溯洄集》《证治要诀》《伤寒锁言》等。

        此书是一部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价值的古代医学丛书,又经过校正,是一部具有版本学价值的明刊医籍。

        现存明万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


03

《证治准绳》(44卷)



明万历刻本

        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

        又名《六科证治准绳》,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杂病证治类方》(八卷)《伤寒证治准绳》(八卷)《疡医证治准绳》(六卷)《幼科证治准绳》(九卷)《女科证治准绳》(五卷)。

        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论及病种广泛,每一病证先综述明以前历代医家治验,后阐明己见,因证论治、立法、处方。

        采录资料丰富,论述条理明,具有“博而不杂,详而有要”的特点。

        是一部较好的个人自撰医学丛书。

        历代均有刊本,主要有万历初刻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等。


04

《医宗金鉴》(90卷)



清末石印本

        清·吴谦主编,刊于1742年。

        是清代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医学丛书。

        将《内经》至清代诸家医书,“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精萃,发其余蕴,补其未备”,编成医著15种,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删补名医方论》(八卷)《四诊心法要诀》(一卷)《运气要诀》(一卷)《伤寒心法要诀》(三卷)《杂病心法要诀》(五卷)《妇科心法要诀》(六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六卷)《痘诊心法要诀》(六卷)《种痘心法要旨》(一卷)《外科心法要诀》(十六卷)《眼科心法要诀》(二卷)《刺灸心法要诀》(八卷)《正骨心法要旨》(四卷)。

        内容较丰富完备,叙述简明扼要,切合实用。作为学习中医的重要读物,刊行200多年来深受医界所推崇,广受读者欢迎。


05

 珍本医书集成


        近代医家裘庆元辑,共收古今医书九十种,刊于1936年。

        裘氏从众多的中医文献中,选取较实用的精本、孤本、抄本、未刊稿等九十种分门汇聚而成此书。

        计医经类五种、本草类五种、脉学类三种、伤寒类四种、通治类八种、内科类十二种、外科类三种、妇科类四种、儿科类二种、方书类十七种、医案类十五种、杂著类(医话、医论)十二种。

        内容丰富,校勘较为精细。

        尤其可贵的是有一些著作不见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也被辑到本书中来,因而该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与文献价值。


06

中国医学大成


民国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

        近代曹炳章辑,刊于1936年。

        原计划收辑365种医著,后实际出版128种。

        辑录魏、晋至明、清历代重要医著及少数日本医家著作。

        分医经、药物、诊断、方剂、通治、外感、内科、妇科、儿科、针灸、医案、杂著共13类。

        每种均经校阅圈点,列有内容提要,便于学习,其中不少医著有历代医家评注。


07

皇汉医学丛书


        是一套日本中医药学者的著作丛书,于1936年由香港陈存仁先生编撰刊行。

        共72种,分为13类,计总类8种,包括《内》《难》等医经注释及考证、传略、目录等著作;内科学19种,主要为《伤寒》《金匮》《温病》等典籍文献的研究注解;外科学1种;女科学3种;儿科学3种;眼科学1种;花柳科学(性传播疾病)1种;针灸学4种;治疗学1种;诊断学1种;方剂学10种,包括名方、验方、家藏方、方剂词典、古方分量考等内容;医案医话类11种;药物学7种;论文集1种


08

《药盦医学丛书》



        共22种,恽铁憔编撰。刊于1928年。包括《群经见智录》、《脉学法征》、《生理新语》、《伤寒论研究》、《温病明理》等。作者是中西医汇通派的重要人物,故书中多有汇通派的观点。



09

三三医书



        裘庆元(吉生)辑。又名《秘本医学丛书》、《九九医学丛书》,刊于1924年。

        共三集,每集33种,共99种。裘氏取《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及《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之典,题名为“三三医书。”所辑内容包括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针灸、本草、方书、医案、医话、医论等各类医著。以明、清两代较有影响、较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为主,并收入少数日人所撰的“汉方医学”著作。所辑诸书大多篇幅短小,切于实用。现存初刊本。


        由于中医丛书保存并流布了大量的善本秘册,所以对祖国医药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当然,除了中医丛书以外,综合性丛书也保存了大量的中医典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道藏》、《道藏举要》、《格致丛书》、《学海类编》等。


本文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如青教授

此文为张如青教授 第三期中医古籍培训班(杭州)讲座的部分内容。感谢张如青教授对此次公众号文章的建议,再次向张如青教授表示深深地感谢。




扫一扫关注我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