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四十年 | 面向世界 合作交流 融合发展
面向世界 合作交流 融合发展
环境学院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传承创新,卓越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拓展国际合作,以高水平国际交流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能力、学术引领力和全球声誉,持续稳步向世界一流环境学科迈进,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强化学生国际胜任能力,
培育全球环境治理英才
设立全球环境国际班,培养学生全球领导力。全球环境国际班采用“国际化、开放式、实践型”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环境专业人才。自2011年启动以来,全球环境国际班共招收了157名学生,派出244人次前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40多个环境领域海内外机构开展实习,参加各类缔约方大会并有效协助中国代表团进行谈判。全球环境国际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设立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5大特色活动,学生全面发展,斩获各类奖项。其中,2016级高隽入选2019年罗德学者,2023届毕业生程浩生入选2023年罗德学者。多位毕业生表示,国际班“让我树立了扎根中国大地,治理全球环境的理想”。
国际班学生赴威尼斯国际大学交流
开拓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学院有计划、高频次地派出学生参加海外学习,累计派出学生175人次前往海外高校学习。目前,环境学院已建立8个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海外合作院校涵盖美国耶鲁大学、密西根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法国巴黎高科路桥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威尼斯国际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著名高校。学生全球视野得到有效提升,一批优秀学生进入环境领域国际组织和机构工作,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出清华声音。
中法环境高级管理双硕士项目学位授予仪式
完善国际学生培养体系,提升生源和培养质量。环境学院利用引智项目,邀请海外学术大师来华授课、举办讲座,营造更加国际化的育人氛围;建设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全英文博士、硕士项目,不断完善全英文课程体系,加强中外学生趋同培养。目前,环境学院国际学生的招生数量、结构层次、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走在全校前列,在校国际学生比例近8%。截至2023年底,环境学院国际生毕业生达 261人,来自六大洲的44个国家。其中,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玛哈拉回国后在其就职的大学创办了环境学科并担任系主任,来自伊朗的哈米德和来自澳大利亚的史凯特是首位和第二位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国际生。
环境学院国际生生源地图
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交流,
贡献清华环境智慧
构建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提升国际科研合作水平。截至2023年底,环境学院共与 38所著名大学、15家海外研究机构及政府部门、6个国际组织、24家海外公司建立了国际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享和整合优质资源,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科学研究项目。2014年至2023年,学院承担/参与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项目21项,承担/参与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项目57项;年均发表国际合作论文100余篇;与美国哈希公司、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等海外机构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合作。
立足国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环境治理经验。一方面,环境学院教师借助国际宣传平台,讲述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做法和成就,为全世界了解、学习中国环境治理经验提供“窗口”。王书肖教授在《中国日报》专家访谈中表示,中国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参考的大气污染控制路径。刘毅教授表示,2024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明确了针对特定区域环境管理的目标和重点,这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化的重要实践,为世界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另一方面,环境学院教师通过国际会议展示中国环境治理成效,为全世界客观了解中国环境治理现状提供科学依据。王灿教授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布《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对全球197个国家的碳中和进展进行了系统评估,全面评价各国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公正转型提供中国视角、作出中国贡献。
推进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环境学院扎实推进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等重点领域大科学研究计划,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德国、芬兰等国家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大气霾化学”研究,探索霾化学与气候变化,支撑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建设“跨介质环境大科学装置”,探索环境复杂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科技支撑跨介质复合污染系统治理和人与自然和谐样板构建,也为我国组织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提供关键实体支撑;打造“天工数据库”,发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学术论文智能分析应用“天工GPT”,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制定2024-2035 研究计划,拟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合作探索“环境微生物暗物质”,挖掘环境中超级微生物,支撑绿色减碳增汇。
王灿在COP28发布《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提升清华环境国际影响力
举办品牌国际学术会议,提升国际学术声誉。环境学院自2005年发起“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和国际固体废物工作组联合主办,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8届,成为国际固体废物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大会之一;2013年发起的“大气污染控制费效与达标评估暨大气霾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10届,成为大气环境领域中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研讨会之一。2022年,发起“国际卓越青年学者环境论坛”,聚焦环境前沿热点,为环境领域青年人才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为交流学术研究观点提供了重要的多边交流平台。
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由环境学院负责编辑出版的全英文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gineering)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期刊。该刊于 2007年创刊,2009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近年来,该刊国际影响力稳健提升,最新影响因子为6.7,排名进入环境科学领域一区,期刊为中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提供了面向全球的窗口,促进了中国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发展。
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展现清华环境使命担当。环境学院支持包括柬埔寨、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制定化学品及其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等政策,助力实施区域项目40余项;近年来,环境学院教师牵头组织“一带一路”“无废城市”线上区域会议和专项培训100余次,约60个国家超过5000名政府官员、科研人员参与;2022年正式发起“国际无废城市网络”,目前已有蒙古、柬埔寨、马来西亚等 33个不同国家的省份、城市加入,拥有包括巴塞尔公约埃及区域中心、伊朗区域中心在内的35个网络成员,持续为全球固体废物及安全管理贡献中国智慧。
FESE期刊封面
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将继续通过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环境学科,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清华智慧。
编辑 | 张楠楠
审核 | 李淼
责编 | 陈超
环境学院40周年院庆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2. 四秩春秋,砥砺奋进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40周年院庆公告
3. 院庆征文 | @清华环境人,环境学院40周年院庆期待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