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积木片玩法|怎么问问题能让娃搭的更高级

晨宁 晨宁的 2022-07-20

第一次接触Kapla积木片是有一年夏天去参观冰岛玩具博物馆,一个小木屋里放满了简单纯木色积木片,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多米诺骨牌呢。后来回家一了解,原来这些看似简单的积木片其实能搭建各种复杂的造型结构,非常得脑洞大开,开放到大人也想玩起来。让你们感受一下吧

摩天大楼

高塔,有没有看到真实建筑物的错觉?

农场小世界,用木条积木搭作为围栏

摆各种造型

搭建这样的建筑需要的不仅是想象力,更要一颗细致、专注的心,还要需要保证每个木块做到平衡和稳定,这些玩法都在鼓励搭建者去思考,如何把搭能搭高,怎么能不倒,怎么建围墙, 等等...kapla积木篇完全依靠重力堆叠,而乐高的积木是可以连接在一起,所以对平衡,对称,和构建策略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登陆上图这个网站找脑洞大开的玩法,kevaplanks.com,他上面有各种主题的搭法,例如桥梁,高楼,高塔,摆造型和很多拓展玩法,在这上面总能找到一些与灵感碰撞的火花。


我们是在美国亚马逊上面购买的


这一篇文我来讲讲我们家2岁和4岁的哥倆是怎么玩Kapla积木,以及我们在配搭过程中的提问技巧,怎么引导他们过渡到更高阶的搭法。这些提问技巧不仅是搭积木,可以用到我们育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和孩子的对话,回答孩子的提问。让我们带着脑子去和孩子沟通,在这样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也锻炼了高级思维能力。


首先先引入一个Bloom的思维模式图,可以看到金字塔低端是低级提问LOTS(lower-order thinking skills),金字塔顶端则是高级提问HOTS(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简单来说,高级提问为孩子提问时留下了反思的余地,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再去分析,加工,重组出来再回答。相比之下,低级提问只需要一个“yes"或“no"的回答,或者典型的“什么”的回答,这些都不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搭积木的时候


“你在搭什么?”(低级提问)

“我看见你搭得很高,你是怎么搭能搭这么高呢?”(高级提问)


我们问孩子们的问题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孩子自然的成长并不会让他们的思考从低阶过渡到高阶,这是需要学校和家里共同创造的。在问高级问题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更加理解在玩的东西,将玩的兴趣转化为对事情的理解和探索。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我们怎么去问,开放性的问法有助于让孩子们去反思,也让他们能自己主导去探索。

哥倆接触到Kapla积木有一年半了,从一开始的自由探索到拿到积木就知道要搭什么了,这个过程参与了很多我的观察和纪录,也有很多一问一答,发现了他思维方式的转变,这里我分了搭积木的六个阶段,也谈谈怎么互动让孩子往高阶搭建:


先看结构:


第一阶段:探索只在于积木片的本身,发现积木片与积木片之间的联系

第二阶段探索在于积木片的本身的同时,发现了搭高和塑形的乐趣

第三阶段:知道两个积木片之间可以架起一片新的积木,立体感即视

第四阶段:会建围墙了,了解积木是可以建立一个平面环闭的空间

第五阶段: 使用不同的积木片,打造出不同的高度,图案和平衡

第六阶段: 更有创造的搭建,可以打造出来建筑物的结构了,开始考虑怎么构建结构会更稳定,怎么能在这个基础上往高搭


具体来看看:


01

第一阶段:

探索只在于积木片的本身,发现积木片与积木片之间的联系


例子1:不知道积木是干什么,只会拿着积木到处瞎跑


我们可以问:“你要带着积木去干什么,能带我去看看吗?”


例子2:看到高塔楼就要推到,因为还没有搭建的能力,推到那一刻也是学习的过程,不但知道了因果关系(推了,所以倒了,声音很大),还给了他们能掌控积木的自信,这种自信会让他们以后更有信心把积木搭起来。


我们可以问:“塔为什么倒了?怎么声音那么大呀!”

02

第二阶段:

探索在于积木片的本身的同时,发现了搭高和塑形的乐趣,我们可以把积木倒一地,让他们独自开放性得搭,不参与大人的想法,也不干涉

例子1:

这次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搭一个塔楼,他没怎么想就开始堆砌起来,搭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在搭建到稍微高一点的时候塔楼就坍塌了。我先是共情,没有提出建议,而是试着鼓励他进入更深入的思考:


“你建的塔楼为什么会倒下了?”

“你是用哪种积木来搭建?“

”为什么你要用这种积木“


我试着用同样数量的积木片按照他的想法搭出来了一个同样高的塔,使用高级问法:


“你看妈妈的塔为什么不会倒?”

“是什么让塔楼没有倒?”

“你在加了这块砖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例子2:

面对散落一地的积木片,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你想用这些积木搭什么呢?”(答:飞机)

“飞机的翅膀是什么样的?”


他立刻就行动起来,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搭成这样

“飞机上哪里可以坐人呢?”

他找来了一块其他的积木放在十字架中间


于是他把飞机尝试举得高高的,没想到“人”和”飞机“立马就散开了掉的一桌一地,积木片给了他一种和搭建乐高前所未有的体验,因为积木片不能连接在一起


我把照片和我们的一问一答都纪录下来,这样下一次他再搭的时候我就能把照片给他看,


“看,你上次搭了一个飞机,怎么能搭一个更大的飞机呢?“

“怎么能让飞机坐更多的人呢?”


这样就能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搭飞机的经验,去寻求更有挑战性的搭法

03

第三阶段:

知道桥梁的搭法了,知道两个积木片之间可以架起一片新的积木,立体感即视

问:

“为什么木块可以架起来?“(可以指着桥墩)

”小船怎么从桥下面划过去呢?“

04

第四阶段:

会建围墙了,了解积木是可以建立一个平面环闭的空间

问:

“我注意到你们把动物都放到围墙里面了,动物们怎么出出进进呢?”

“假装这是一个湖面,动物们怎么从一个围墙里走到另外的一个围墙呢?”

05

第五阶段:

使用不同的积木片,打造出不同的高度,图案和平衡

这里他搭了一个跳水台,小狗要上楼梯,再到跳水台上跳到框里

问:

我发现跳水台和楼梯中间没有路了,小狗楼梯顶端怎么上跳水台?

怎么把跳水台建造得更加稳定?

06

第六阶段:

过渡到更有创造的搭建,可以打造出来建筑物的结构了,开始考虑怎么构建结构会更稳定,怎么能在这个基础上往高搭

问:

“我看到你在楼梯的尽头搭了一个很坚固的小房子,如果下雨了房子里的人会淋到雨吗?”

“那么你怎么给房子搭屋顶呢?“

”房子有门吗?

”你能告诉我小人怎么到房子里面去吗?”

“你能把房子搭到多高?“

有没有感觉到通过这些高阶问法,自己也有种被鼓励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孩子就更加容易被感染了,不需要大人的动手帮助,就拥有了独立过渡到更高阶段的搭建


所以当他们问为什么了,我们要用换一种形式的为什么来回答,有了思想碰撞的火花,这聊天就能继续下去


我会锻炼自己问这几种问题:


你是怎么想的?

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发现了......

你能告诉我......

如果发生了......你会怎么办?


锻炼自己问问题的方式其实是一场修行,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增强自己思维模式的机会。能真正做到每个问题不问死非常难,我经常下意识得就问成“yes”or“no”的问题,或者一些以我们为主导的封闭式问题。这个时候如果能利用一些小技巧就能让自己意识到和改进


用录音

在陪玩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自己问问题的方式,不妨每次和孩子开始玩的时候用手机把录音功能打开。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安心得观察孩子是怎么玩的,他说了什么,有什么故事,他的兴趣在哪里,我应该怎么准备自己问的问题。回头听录音的时候你就能发现,在和他们的对话中,有哪些问题是带出了更多的思考,哪些问题只是单纯的一个答案,哪些问题让这个对话无法再继续


用笔

准备笔和纸,纪录下在孩子在玩过程中提了哪些问题,哪些故事,有哪些情绪上的波动,兴趣在哪里,在一问一答中有哪些启发,这些都很好的观察孩子的机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和孩子玩耍的节奏很快,你纪录下来往往就忘记了细节


用照片

再以搭积木的例子,把他们的成品都照下来,在下一次搭建时翻出以前的照片。这是一个很好的反思的机会,可以提醒他们上次已经达到的进度,引导往更高阶段的搭法


孩子搭建过程和我们学习问问题的方法都不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就能速成的,我用了很久,循循渐进。例如搭积木,从最初的自由探索,到搭建阶段,都需要一颗永恒和开放的心态,鼓励他们去观察和探索,从而引发他们思考。这不是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启蒙么。


孩子一天一天得长大,我们自己也在成长和变化,调整和孩子前行的步伐。在这种动态变化的关系中,学会回答孩子的问题,学会观察孩子,从中发现他的兴趣,了解他们,这也是我们这段亲子关系的成长。


晨宁

2018年1月

纽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