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设立人大常委会40年综述】与时代同步 与改革同频 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北京人大工作

北京人大 2021-11-26

今年,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弹指一挥间,地方人大常委会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有关决议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赋予了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同年12月13日,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启首都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4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在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回首来时路,是一届又一届市人大常委会接续奋斗,与发展同向、与民生同行、与时代同步的铿锵足音。截至今年11月底,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及法规性决定235件,修改187件次,废止92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143件,基本覆盖了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这些法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3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召开。
台基厂8号院,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旧址。


立法引领改革护佑民生

面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盲点”,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领导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突出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制定修改了一批体现时代要求、首都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探索出“小切口”“双组长”“专班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为改革发展、民生保障保驾护航。
——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为市民群众健康提供更强保障,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保卫“首都的蓝天绿水白云净土”……以人民期待为第一动力,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4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盯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控制吸烟条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一部部接地气、有温度、有生机的条例相继出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助力改革,基层治理有法可依。城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保障规划科学有效实施?如何在保护街巷肌理的同时谋求新发展?市民的诉求如何及时响应?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街道的权责如何明晰?
紧跟市委决策部署,一批聚焦城市治理难题,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法规相继出台:修订城乡规划条例,为落实新版城市总规提供制度性保障,为拆除违法建设等提供法律支持;制定街道办事处条例,为基层赋权,明确职责清单,“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的基层治理实践以法规形式固化;修改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强制分类,明确个人分类义务;物业管理条例立法提速,物业费收多少,业委会如何组建、谁来监督将有法可依……
——聚焦“痛点”,打出立法“组合拳”。交通拥堵是复杂的大城市病,包含机动车、非机动车,涵盖静态、动态交通,涉及秩序管理、规划建设等多个方面,单靠一部法规很难解决。面对广大市民和代表们对有序、规范、畅通的交通出行环境的强烈呼吁,市人大常委会一年内制定机动车停车条例、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和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改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打出“立三法修一法”组合拳。既划清了机动车、非机动车的管理界限,又实现了和上位法、同位阶法协调一致;既保证了单部法规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兼顾了同一领域法规衔接,形成了对全市动态、静态两大交通体系和机动车、非机动车两类重点交通工具的有效覆盖。
——开门立法,万名代表下基层。今年8月,人大代表们很忙。为做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走进街道社区,围绕是否应该总量控制、是否应该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等8个关键问题,面对面听取市民群众意见建议。
这是本市首次在法规草案形成阶段,就将拟修改的内容,通过三级人大代表交给群众征求意见。炎炎夏日,走访、入户、座谈,市领导们率先垂范,先后深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农村地区。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市16区人大常委会同向发力,500余位市人大代表、3000多名区人大代表、近8500名乡镇人大代表,总计1.2万余名代表深入全市247个代表之家、2348个代表联络站,直接听取24万余名市民、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者、环卫工作者及4170个单位的意见建议,让法规修订的过程,成为开门立法、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的过程。

监督问效彰显责任担当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最严格的法律需要最坚决的执行,才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40年来,围绕全市大局,市人大常委会寓支持于监督,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奏响了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最强音。
——立法监督同向发力,“两老问题”一督到底。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老去。1990年,北京比全国提前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首开居家养老地方立法先河,审议通过《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体系建设、专业运营、医养结合、康复护理服务……5年来,每年聚焦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督办代表议案、专题询问等监督形式,推动法规落实落地。
 “我从1992年开始在这儿住,以前又破又乱,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了,保温层也不够,路上坑坑洼洼,车停得到处都是,绿化更是基本没有……”家住清河毛纺北小区的刘阿姨亲眼见证了自家小区的大变化。如今,鹅黄色的外立面,银白色的窗户框,干净整洁的道路,车辆有序停放……有着二十多年楼龄的老楼已经“旧貌换新颜”。
毛纺北小区只是北京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的需求,2016年起,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督办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相关议案,聚焦加装电梯、管网改造、物业服务、娱乐场所、健身场地和改善停车条件等重点问题,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下展开。通过解剖麻雀、先行先试、推广典型,支持市政府将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纳入“疏解整治促提升”十大专项行动。
——增强实效,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各区道路停车改革是否有序进行?不合规的电动自行车是否仍在店内违法销售?快递外卖车辆逆行乱闯的问题有没有好转?在相关法规实施不到一年之计,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对交通领域“两条例一决定”贯彻实施情况启动“组合式”执法检查。街巷胡同、居民小区、交通路口、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共享单车停放点、快递外卖集散点……近4个月的时间里,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各位副主任和秘书长任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专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等60余人组成执法检查组,分7个小组赴城六区和通州区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委托其他区人大常委会进行自查,实现了全市十六区检查全覆盖。
注重执法检查同立法修法相衔接,是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为促进法规普及、强化法规实施而逐步形成的工作机制。备受市民关注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当年4月,在条例实施的第二个月,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启动了为期半年的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就建设施工扬尘、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工业和挥发性有机物、燃煤等污染防治以及能源结构调整、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等内容开展了6次专题调研。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市政府坚持边查边改,“停、关、罚”并举,当年依照条例立案处罚1000多起,处罚金额超过2500万元,对“大气专项执法周”期间查处的近900起环境违法行为全部曝光。
——创新方式,推动预算审查监督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从首次组建财经代表小组,到吸收各专委会参与,从扩大初审时间,到网络直播大额专项资金询问……为了看紧政府的“钱袋子”,市人大常委会对预算审查和监督工作进行了诸多改革创新。
 2013年11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一场针对大额专项资金的专题询问锁定10亿元规模的“旅游专项”。为什么企业的经营项目一定要由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支持?为什么项目不招标?不请监理公司?……9位常委会委员犀利发问,聚焦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权责统一的大额专项资金运行管理机制。
这场专题询问,首次以网络直播的方式面向全体市民公开。此后,市人大常委会又相继对文化、科技等大额专项资金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市政府建立完善了大额专项资金设立和退出机制。2016年市政府出台政策,明确现有专项到期后,不再设立新的大额专项资金,全部回归部门预算管理属性,进一步健全了权责统一的财政资金配置体系。
从2013年开始,预算初审会议由过去的一天半增加至三天。截至目前,已先后选取市政市容、环保、交通、民政、科技等部门,每年对一个部门进行专题审议。除涉密部门外,全市196个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预算全部公开。自2018年起,市政府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亮出“全口径、全覆盖、全方位”的国有资产“家底”。

代表联系群众履职为民

700多名市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市2000多万人民的重托。如何保证全体代表有更多渠道联系民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真正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数万人次市人大代表紧扣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深入参与立法、视察、执法检查活动;14个专业代表小组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代表的职业特长和专业优势,各专门委员会专业力量得到充实;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市人大代表一届任期内至少列席一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会前参与调研、会中参与审议、会后参与监督;代表履职学习扎实开展,代表的政治素质、思想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行权,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履职培训“量身定制”,强化代表主体地位。人大工作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强,专门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高,需要代表有过硬的履职本领。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为代表“量身定制”培训班,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兼顾,专家讲座与经验交流并举……形式多样的课程紧锣密鼓。
新代表如何进入“角色”?届首之年,及时组织全员培训,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精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履职应知应会知识技能“打包授课”,筑牢共同思想基础。
如何夯实理论基础?邀请来自生产、教学等一线的人大代表走进市委党校,突出政治培训,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培训首要内容,着力增强代表政治素质和政治荣誉感。
专业议题如何精准发力?专题培训对各项议题“逐个击破”,今年以来结合机动车停车、国有资产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等议题共举办7期专题培训班。一年来,共有457名代表参加了各类履职学习班,多种学习形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为高质量履职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家一站”,架起代表群众连心桥。走进石景山区八角街道人大代表之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碎花长沙发,温馨而朴实的环境就像自家的客厅。
八角街道共有22个社区,居民十万人,2010年率先试点建立了街道级的人大代表之家,在街道办事处设立办公室和会议室,专门用于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和开展活动。
 “代表之家虽然设在街道办公楼里,但一切布置都是居家风格,就是为了让群众和代表都能有‘到家了,说心里话’的感觉。”噪音扰民、老楼加装电梯、物业没人管……在这里,26位区人大代表一改往日只有开会时才见面,群众呼声只有开会前才集中收集的老模式,定期轮流值班,“在家”听取选民诉求群众呼声。
为打通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公里”,八角街道“代表之家”在全市率先为代表们引入了创新的在线履职系统:打开电脑,同步打开手机上的在线履职系统,身在外地的人大代表也能通过摄像头参加代表活动、收发文件、发表意见,还能跟踪议案办理情况,随时随地了解选民想法和诉求。
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是各级人大机关联系和服务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目前,像八角街道这样的代表之家,全市已有266个,代表联络站1891个。千百个“家”“站”将触角深入基层,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联系更紧。

40年履职档案

首次行使立法权

1980年8月25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市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试行细则》,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对保障代表选举工作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举办立法听证会

2004年,常委会就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举行了首次立法听证会,从公开征集到的8000多条群众意见中选择了有争议的两个事项进行听证;2005年,常委会就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中燃放时间和限放区域两个焦点问题召开立法听证会。两次听证会的成功召开,使立法机关与不同观点的群众之间进行了直接、面对面的沟通。

首次邀请公民旁听法规审议

1999年常委会开始实行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见义勇为奖励与保护条例成为第一个常委会审议时公民可以旁听的地方性法规。

首次组建代表专业小组

2004年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组建了第一个专业代表小组,即张立华代表任组长,14名代表为成员的体育代表小组。目前,已建立妇女、司法、老龄、财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建、农村、少数民族、环保和外事共14个专业代表小组。

首次以市委名义印发关于加强代表工作文件

2007年,中共北京市委转发了《中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以北京市委名义印发的第一份关于加强代表工作的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对人大工作、代表工作的高度重视。

首次向社会公开代表建议原文

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2016年首次向社会公开了代表建议原文及其承办单位的答复意见,公开率近90%。 

首次在常委会通过法规后举办新闻发布会

2019年3月29日,《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法规修订的背景、过程及下一步实施计划。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在地方性法规审议通过后,首次第一时间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法规进行全面解读。

首次邀请思政课教师观摩常委会会议

2019年9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受市人大常委会邀请,来自首都部分高校、通州区部分中学的16位思政课教师,现场观摩了专题询问。来源:《北京日报》责编:丁琦

【要闻】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2019年主要工作和2020年工作安排等事项
【要闻】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七次会议  审议表决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议程(草案)
【要闻】北京将打造“网上12345”!明年32件民生实事项目安排正在路上
【推进首都治理现代化】三张基层治理清单明年出炉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