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增强询问实效 合力破解难题——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专题询问记实

北京人大 2021-11-26


关 注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议案办理暨相关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书面报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询问。多位常委会委员、列席代表踊跃提问。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市人才工作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人到场应询。专题询问还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给现场和收看网络直播的观众奉献了“干货”满满的精彩问答。询问“剑锋”所指的都是市民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带着“热气”、透着“辣味”,揭出了痛点和“短板”,更问出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举措和责任担当。一位参加本场专题询问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坦陈,“这种网络直播的专题询问形式,让我们感到压力,但更是一种有力鞭策!”

专题询问会议现场。摄影/薛睿杰


1

直击重大民生问题

“开场”问出“辣味”

  “抢”到第一个询问机会的是丛骆骆委员。而他在一开场,便抛出了一个备受关注、同时也颇带“辣味”的问题,“医疗和养老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专题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医疗和养老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用地获取难;二是社会办医疗和养老机构所用房屋很多为存量房屋,绝大多数房屋的规划用途并非为医疗和养老用途;三是受规划、房屋产权等政策限制,疏解整治后的厂房、工业用地等很难调规用于医疗和养老。同时, 相关政策创新不足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也给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请问对此问题有什么考虑,应如何解决?”
  市卫健委在应答时表示,社会办医用地用房相关方面的问题确实是社会办医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破解以上难题,已会同市发改委、市规自委等部门,制定了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分工方案。“方案中明确,社会力量可以通过政府划拨、协议出让、租赁等方式取得医疗卫生用地使用权。除原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规定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或改变用途由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外,经土地和房屋所有法定权利人及其他产权人同意后,对闲置商业、办公、工业等用房作必要改造用于举办医疗机构的,可适用过渡期政策,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使用土地。该文件将于近期正式印发。”此外,市卫健委还表示,会进一步加大医疗领域的政策创新力度,适应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
  市民政局回应,“下一步将积极与市规自委、市住建委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养老土地规划保障的落实,补足养老服务设施短板;研究制订利用存量土地和闲置设施发展养老服务的工作指引,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的试点,打通土地利用、施工审核和消防验收等工作环节,进一步简化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申请审批程序,支持社会力量利用存量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
2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
精彩问答信息量大
  近年来,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不断把“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次专题询问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精彩问答,信息量很大。
  张伯旭委员提问,“2020年4月28日起,《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正式实施,与之配套的制度尚未出台的还有多少项?已出台的政策在哪里可以最便捷地查询到?”这个问题也是一针见血,带着“呛味”。
  市发改委回答,“需要出台的政策措施是82项,已完成了61项,还有21项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和推进过程当中。”随后,还详细介绍了为方便企业查询和准确理解这些政策所做的工作,以及查询政策的方法等。
  成燕红委员提出了“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中仍存在标准不统一、文件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市政务服务局在应答时表示,在服务流程标准化方面,现在已从咨询、预约、受理、审查、告知、送达等各环节进行了时限标准、服务渠道、责任部门等全流程的规范,推进办事信息全过程、全环节实时告知。下一步,将依托大数据平台和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继续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加强电子证照汇聚和应用,实现电子证照种类齐全、更新及时,减少企业群众办事材料的提交。聚焦身份证、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民生保障等高频的政务服务数据需求,开展相关数据在线调取与核验,支撑全网通办、全程网办和网上实办。
  李爱庆委员将问题抛给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便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更好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方面,将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表示,将推动税收、水、电、社保等部门在免除费用、简化流程基础上,与社会投融资主体共享,为金融机构创新贷款产品提供数据支持。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多方协同、信息互认、统一认证的机制,推动实现金融性业务线上一站式办理。政府性融资担保方面,下一步将推动各区增加本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支持重点发展小微担保业务。加快出台经营指引,引导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聚焦小微企业、涉农企业、降低担保费率。扩大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的使用范围,提高使用效率。
3
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精彩问答“干货”满满
  服务业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五年来,为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制度体系作了新的探索和贡献。而这次专题询问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议题的问答,也可谓“干货”满满。
  “服务业扩大开放需要进一步优化软环境。2017年北京制定了关于推进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先后在海淀、朝阳等八个地区进行了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试点。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这些社区在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还不够宜居宜业,与国际人才的需求还不相匹配,工作生活环境还不够便利。如何围绕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进一步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张越委员向市人才工作局发问。
  市人才工作局在应答时表示,目前,从国际人才社区实际需求出发,梳理了十件重点实施清单。这些实事主要涉及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服务、品牌提升等方面,是国际人才工作生活中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关心关注的具体问题。计划建设的项目包括新建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外国人住宅,改造升级特色示范街区等。力争使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孙杰委员提出,“市政府关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中提到,‘开放改革政策的突破性不足’‘各领域区域开放力度还不均衡’。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的举措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市商务局回应,针对开放政策突破性不足的问题,争取在“自贸区+”的基础上全面升级服务业扩大开放。所谓自贸试验区+”,就是指在自贸试验区施行的服务业领域开放政策,凡符合北京发展定位的,北京市均可按程序报批后在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工作中进行试点。针对领域和区域开放不均衡的问题,将探索开放新模式,实施产业开放与园区开放并行突破。对于郝志兰委员提出的有关北京城市副中心“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的建设发展问题,市商务局表示,“副中心的服务业基础还相对薄弱,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全市水平还偏低,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还不高。”并进一步表示,以此次人大专题监督为契机,市区两级将共同研究改进,在持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过程中,完善市区统筹工作机制,强化先导区建设的政策设计,强化项目支撑。推动先导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4

北京破产法庭运行受关注

  “2019年破产法庭建立后,本市在提高破产案件审理效率、降低破产成本、提高破产重整成功率方面存在哪些制约因素?下一步还有哪些改进措施?”陈永委员向市高级人民法院提问。
  “企业破产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职工安置、资产核定、工商与税务调整、企业信用修复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时间以及各部门的支持。另外,在重整案件中,通常需要招募战略投资人、协调各方商业谈判、企业管理结构升级等。种种因素,决定了破产案件的审理是一项需要各方协调推进的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工程。”市高级人民法院表示,当前的制约因素,包括需要法院进一步加强对破产案件的审判监督管理,统一破产案件裁判尺度,加速推进破产程序;此外,管理人处理从接管企业到企业注销的全流程事项,管理人的履职积极性和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件的审理进程,尤其是当前破产案件数量增多和案情复杂化,对管理人履职也提出了全新挑战。同时,办理破产涉及查询企业信息、处理涉税事项、处置财产等,均需要高效的府院联动机制作为保障,以实现破产程序效率和价值最大化。”
  市高级人民法院还特别提到,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83条中有9条涉及办理破产工作。12家政府部门与市高院联合签署《建立企业破产工作府院联动统一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13家政府部门出台16项制度25项措施。这些措施极大提升了管理人办理破产的便利度。根据管理人协会测算,这些措施可节省办理破产时间120天。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建立法院、政府和管理人三元格局的办理破产体系。进一步提升破产审判质效;强化司法救治职能;加强对管理人的监督管理和履职保障;落实府院协调联动机制。
5

人大出卷 政府答卷

人民阅卷

  在专题询问现场,随着提问人的增多,“呛味”和“辣味”也在不断升级。
  市财政局回答了关于“针对事业单位无形类的国有资产管理,采取举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提问;市文旅局回答了关于“采取措施通过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来扩大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的提问;市经信局回答了关于“采取举措消除门槛,让更多项目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倾斜”的提问……
  无一例外,“考官团”都是直奔主题,询问不绕弯子;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询问的内容和要求,在回答中也都敢于直面矛盾、开诚布公,一一呼应关切。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人大开展专题询问,其“形”在于询问,而“神”在于依法监督,在于促进有关职能部门倾听民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正如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在这场专题询问现场作总结发言时所说:“各位委员、代表询问的问题针对性强,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主体在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找到了短板,找到了病因,为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虽然相关部门现场作了应答,但对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一一的剖析,会同审议意见建立工作台账,做好整改,切实做好人大监督的后半篇工作。”
  监督有“刚性”、回答有“干货”,这仅仅是促进问题解决的开始,仅仅是人大监督的前半篇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人大是“出卷人”,政府是“答卷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本着实事求是原则,认真做好问答,增强专题询问的针对性;有关职能部门把“答问”,作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的依据,借此推动工作的高效开展。而人大,也要努力加强“问”后的工作,加强跟踪督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给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北京人大》

作者:张雪松

责编:丁琦

【要闻】习近平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闻】北京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市学习考察——纵深推进交流合作 唱好京津“双城记”
【人大动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近期重点工作
【脱贫路上的最美代表风采】郭凤莲:让更多乡村“敢叫日月换新天”
专题询问问出实效 营商环境走向更好——《北京人大》杂志2020年第8期和您见面了!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