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北京立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让看山护林保水的人增收

北京人大 2021-11-26


北京立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让看山护林保水的人增收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4日 14 版)
作者:贺勇


核心阅读

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面积约占北京全市的2/3。

近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草案)》提交审议,北京市正通过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法治方式促进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打开北京市地势图可以看到:北京三面环山,西部为太行山余脉,北部和东北部为燕山山脉。处于山区的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区的全域和昌平、房山两区的山区,是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北京将这部分地区划为“生态涵养区”。

近日提交审议的《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一大亮点就是围绕“不让保护生态环境者吃亏”,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专项补偿、综合补偿、发展补偿、横向补偿等方面均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这意味着,《草案》将为促进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不让保护生态环境者吃亏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全市面积的2/3。据介绍,全北京约80%的林木资源、60%的水资源、65%的湿地、95%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都位于该区域。

“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生态涵养区的地位,凝聚共识,总结固化实践经验,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方式促进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北京市司法局局长李富莹表示,为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由于地理位置等限制因素,目前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发展依然相对滞后,亟须推动转型提质发展。2019年,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生态涵养区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87亿元,仅占全市16个区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

“不让保护生态环境者吃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主任金树东说,保障好生态涵养区的基本权益和发展权益,正是此次立法的一大亮点。

《草案》明确规定,“市财政部门应当合理安排对生态涵养区的转移支付资金,推进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据介绍,北京对门头沟等7个承担生态涵养功能的区给予支持,资金规模为每年30亿元。在资金的使用上,注重提升各生态涵养区的统筹能力,这样既增强了市级资金的引导性,又调动了各区工作积极性。

同时,北京市加大市级投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生态涵养区建设项目的范围和比例,促进生态涵养区发展条件改善。对生态涵养区乡村旅游发展涉及的瓶颈道路、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市级资金给予100%支持;园林绿化和乡镇道路建设方面,市级资金支持比例提高到100%;在现行市对区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基础上,每年预算安排每个生态涵养区1亿元。


设立绿色发展资金,区域结对促发展

 

水墨画、竹灯笼、宁静古朴的小院,抬眼便是青山苍翠的美景……散落在村里的精致民宿,正成为门头沟区梁家庄村的支柱产业。

在“创艺乡居”36号院内,村民孙荣星作为“小院管家”,正在打扫客房。51岁的孙荣星是村内的低收入户,之前以打零工为生。去年,村里建成了17套精品民宿,优先聘用村内低收入户进行管理,孙荣星经过选拔和培训,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长期工作,与之前相比,收入更多也更加稳定。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部,区域面积1448平方公里,98.5%都是山地,曾经是著名的“京西矿区”。1998年起,门头沟区开始大规模关闭各类矿山。不久前,北京最后一座国有煤矿大台煤矿停产,门头沟千年采矿史正式结束。全面退出采矿业之后,门头沟一直在转型爬坡。以梁家庄村为例,2010年煤矿关停后,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全村一半人口成了低收入户。

在7个生态涵养区中,门头沟是唯一一个纯山区,转型之路该如何走下去?《草案》提出,“建立区人民政府结对协作机制,通过给予财政资金、承接功能疏解、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干部人才交流等多种方式,推动生态涵养区与其他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据介绍,门头沟区与西城区“结对子”,西城区一次性出资4亿元,门头沟区每年出资1亿元,成立共计8亿元的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归属门头沟区,实行专账管理、专户核算、专款专用。这些资金将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优质社会资源向门头沟区集聚,重点围绕45个市级低收入村、29个区级低收入村,打造精品民宿项目。

经过审批,梁家庄村的“创艺乡居”项目获得了500万元资金支持。良好的生态蕴藏着致富的希望,目前门头沟区已有精品民宿项目30多个,越来越多的村民捧起了“金饭碗”,吃上了旅游饭。

门头沟打造精品民宿的绿色发展实践为全市生态涵养区提供了样板,7个生态涵养区纷纷与中心城区结成对子。按照要求,各结对区对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1亿元,对房山区(山区)、昌平区(山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0.5亿元。


优化生态公益岗位设置,完善培训管理机制

 

延庆区永宁镇王家堡村地处宽谷地,两旁群山绿意盎然。村民尹明和胡文莲夫妇便是青山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山林的守护者。

自2005年开始,延庆区有了护林员这一公益性岗位。尹明和胡文莲第一批加入护林员队伍,由于年龄限制,尹明当时只做了两年护林员,胡文莲则一直干到今年3月才退休。正是因为有了护林员这份收入,2015年,他们家拆掉老房子,盖起了新房子。

然而,目前生态涵养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偏低。2019年延庆区人均可支配收入36429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草案》提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优化生态公益岗位设置,整合岗位职责,完善培训管理机制,统筹生态公益岗位补贴资金,合理确定岗位补贴标准,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

“目的就是要让看山、护林、保水的人民群众实现绿岗就业增收。”金树东表示。

据统计,目前北京郊区有4万多农民通过当山区生态林管护员实现绿岗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达7000人,人均每月增加收入638元。全市每年投入生态公益林促进发展机制资金7.5亿元,127万山区农民人均直接收益356元,其中包括4.04万山区低收入农户,超8万人受益,217个低收入村实现人均年增收1160元。

平原生态林养护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不低于60%、规模化苗圃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不低于50%、山区营林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不低于80%……2019年,仅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就吸纳1.9万名京郊农民就业增收,平原生态林养护、森林健康经营、规模化苗圃建设等共吸纳本地农民4.2万人就业增收,其中低收入农户1000余人。

在密云,为保护好首都人民的大水缸,密云水库周边实行畜禽禁养,养了十几年牛的农民万明泉拆了牛圈当上了保水队员。“以前我是靠水吃水,现在我要保水吃水。”万明泉说。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张雪松


【要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京举行

【要闻】专家学者建言献策,蔡奇陈吉宁围绕北京“十四五”规划深入听取意见

【权威发布】《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全文)

【征求意见】公开征求对《北京市保守国家秘密条例》的意见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