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人大官微点赞东城人大:制度建设激活创新
聚 焦
近日,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在“建党百年 新时代人大工作巡礼”专栏中刊发了“东城人大:制度建设激活创新”的文章。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在全面梳理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定职责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区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按照“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梳理、贯通、完善、创新相关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区人大工作制度共104件并严格落实,确保区人大工作始终“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加强对区“一府一委两院”的依法监督,有力推进全区中心工作和法治东城建设。
地方人大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第一线,每项职责都关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都应当得到严格执行。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从“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的要求出发,以制度建设为引领,规范人大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建议督办、选举和任命人员监督等各项工作,以扎实的规范化建设成果和工作成效,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东城区的实践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这既是北京市各级人大依法履职、担当尽责的生动写照,也为增强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活力,更好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梳理制度规范
保证履职依法有序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法律法规不断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新的具体职责,对地方人大工作提出新的具体要求。依据现行法律和北京市地方性法规有关地方人大工作法定要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使用清单方式梳理职责,根据法律法规动态完善,并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开展工作,有效确保法定职责得到全面履行。
法定职责有清单,人大履职不缺项。“去年,区人大常委会对照履职事项清单分别就首都核心区控规实施、环境保护状况、法治政府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进行监督调研,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开展。”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吴松元介绍道。
吴松元提到的这个“依法履职事项清单”重点呈现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履行的37项法定职责。比如,根据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每年听取区人民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此外,“依法履职事项清单”还列举了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等具体履职方式,哪些职责每年履行,哪些定期履行以及怎样履行,在清单上一目了然。
制度规范作保障,法定要求严落实。两本厚实的制度汇编——“东城区人大工作制度汇编”(58件)、“东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建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汇编”(46件),是规范化建设成果的直观反映。这两本制度汇编成为区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履职必看工作指南,得到普遍关注和严格遵循,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履职宝典”。
不仅如此,这两本制度汇编还成为区“一府一委两院”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指引。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与对口政府部门密切协作,结合两本制度汇编分别梳理各部门依法行政法律依据并形成清单,作为推进依法行政重要依据,增强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工作氛围,促进了法律法规在区域贯彻实施。
在实践中建起来,在实践中用起来。制度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制度的设计必须源于工作实践、符合工作实际,才能在实践中立得住、用得好。”吴松元介绍,规范化建设是在学习、调研基础上深入开展的,而且相关制度建设严格遵循了常委会议题审议程序,围绕哪些制度规范需要保留、哪些需要“立改废”这个问题,各工作机构分头梳理,研究室牵头汇总,经主任会议逐项研究后提请审议,成熟一件推出一件,出台一件推行一件。
“专题询问办法”的制定过程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一个例子。依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开展专题询问。对于这项常规工作,各工作机构反映,询问程序不固定,选题没有具体依据,影响了工作开展。于是,在办法制定过程中,围绕关注点,找准发力点,明确“区一府一委两院”接受专题询问是回应人民群众民生关切重要途径,规范了询问流程,界定了代表议案等选题范围,并对部门依法如实接受提问、落实相关建议提出要求,形成询问工作闭环管理,为工作的准备与开展提供了制度指引。
吴松元介绍:“办法一出台,就在询问创新物业管理体制代表议案办理情况时加以运用,一事一问、一问一答的询问方式,以及规范高效的询问程序得到各方肯定,办法也顺利通过‘验收’。”
贯通制度规范
保证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健全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制度,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是法律法规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明确要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向前一步”,在规范人大工作同时,深化对区“一府一委两院”的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推动区“一府一委两院”依据法律法规明确法定职责和接受人大监督的方式,体现在其规章制度中,并与区人大相关制度规范相互贯通,促进了各个国家机关在法治轨道上协调一致高效运转,保证了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区委“四套班子一起干,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作要求得到充分体现。
在去年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两条例”执法检查中,区人民政府按照“执法检查工作规程”和政府相关工作制度积极配合人大调研、落实人大整改意见,在履行设施建设、宣传动员、服务保障、检查督促等职责方面发力,得到参与调研代表的肯定,促进形成法规实施良好氛围,推动参与垃圾分类是公民义务的观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居民好习惯。
用制度规范服务大局,推动区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人大工作的要求,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地做好人大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相关制度规范,推动各个国家机关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区委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这在推动区委“五个东城”部署落实中得到突出体现。
“‘五个东城’即文化东城、活力东城、精致东城、创新东城、幸福东城,是区委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吴松元介绍道。为了推动区委有关部署体现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中,落实到政府及部门工作中,东城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五个东城’建设的意见”,就落实政府职责、强化区委决策执行提出要求。在意见推动下,区人民政府对有关工作方案修改完善,将人大监督重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下加快相关工作进度,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用制度规范促进协同,形成国家机关工作合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保证各个国家机关在法治轨道上协调高效运转方面大有可为。东城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推动各个国家机关加强协同能力建设,完善协同响应机制,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如在代表建议督办工作中,针对部门职责不清、缺乏整体统筹等问题,在“代表建议办理办法”中,建立常委会工作机构联合督办工作机制加以解决。具体做法是,通过成立跨工作机构督办专班,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同、“合力清障”,有效解决“七有”“五性”领域民生问题,代表建议办成率和满意率也连续三年提升。
完善制度规范
夯实机关工作基础
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参谋助手和服务机构。东城区人大常委会把完善制度规范作为加强机关党建、提升机关服务保障能力的“关键一招”,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会议服务、公文处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度规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高质量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组织保障等重要工作,得到区委充分肯定。
用好工作量化表,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党建对机关工作引领作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对照党内重要法规,完善“党组工作规则”“机关党委工作规则”等5件机关党建制度,明确了党组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23项具体职责、机关党委的11项职责、机关党支部的10项职责,并采用“工作量化表”形式,呈现每项职责的党内法规依据、落实方式、次数要求和责任部门,夯实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基础。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静表示:“去年,区人大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节奏快。我们充分运用人大职责清单和党建工作量化表这‘两个清单’,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业务工作发展的优势,机关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
机关干部全员参与,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围绕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实施“加强和改进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这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实施意见中‘一个都不掉队’的理念,我们组织机关干部全员参与大学习大调研,全员参与梳理完善制度规范,让大家清楚了干事创业的依据,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干事创业的能力。”吴松元说,“在拟定各项制度规范时,大家认真研讨起草制定依据、主要条款和相关说明,统筹能力和条理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创新制度规范
增强人大工作活力
建立健全人大工作制度,不仅是严格落实法定职责的需要,对于新时代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东城区人大常委会遵循“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推进街道人大工作、人大专委会工作、代表工作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人大工作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增强了人大工作活力。
用好制度创新“推动器”,助力人大工作创新。东城区在北京市最早建立人大街工委,多年来探索了一系列好做法好经验需要总结固化、上升为制度规范。区人大常委会经过深入研究,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的意见”,以制度创新引领工作创新,确保有关改革有条不紊进行,各项工作平稳衔接。意见聚焦人大街工委能否监督街道工作等重要问题进行制度设计,保障党对街道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人大街工委服务区域发展相关职能,将人大街工委办公室从街道综合保障办调整到党群办,明确人大街工委组织实施常委会授权的监督工作等职责,还解决了相关组织管理问题,为做好街道人大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一大步。
“这个意见非常‘解渴’,解决了街道人大工作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东花市人大街工委办公室主任张虹等表示,意见实施后,街道人大工作在街道“大部制”改革中进一步得到加强,人大街工委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与街道办事处同心同向开展工作,围绕街道事权和财权开展监督,组织代表依托家站联系选民群众,协助全国、市和区人大开展立法、监督调研,街道人大工作焕发蓬勃活力。
打好制度建设“组合拳”,制度创新和制度执行一体推进。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在制定“区人大专委会工作规则”等11个具体工作制度时,注重闭环管理,围绕法定要求,不仅就会议召开、代表小组活动等作出创新规定,还抓住委员出席率这个关键,引入提醒和约谈机制,明确对一年内出席会议或活动少于三次、不执行相关制度的委员进行提醒,对提醒后没有明显改进的进行约谈,促进委员正确处理委员职务和本职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专业作用。
打通制度执行“中梗阻”,提升各项工作实效。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在制定“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时,把如何增强联络站活力这个重要问题“拎出来”,就活动开展不规范、活动中形成的建议落实难这两个“堵点”,建立“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机制,并明确在代表活动中邀请街道、社区负责人参与,较好解决了联络站活动规范化、可持续性问题。
此外,在制定代表履职管理办法时,明确将列席会议代表的发言纳入审议意见书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代表参与常委会活动提出的每项建议都有反馈。在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接待代表办法中,明确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列席会议,收集整理、解答办理代表提出建议,让联系代表过程变成推动解决问题过程。对于区人大代表反映的区级层面解决不了的制度性、政策性问题,如对中央事权的央产房管理等,积极借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有关经验,建立市、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机制,由市人大代表委托全国人大代表将相关问题以代表建议形式反馈给国家有关部门,有力推动央属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作。
“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在法律范围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增强人大工作活力。”在东城区人大常委会规范化建设活动中,通过的第一个制度规范是党组工作规则,清单化列举了党组必须向区委请示报告的17项重大事项,将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按照党组工作规则的要求,从规范化建设工作计划、基本情况,到工作方式、重要问题,都及时向区委请示报告,确保规范化建设和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区委领导下,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东城区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新征程上,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将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书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篇章!
来源:全国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