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 ——“十个明确”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述评之九

北京人大 2022-09-25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以“十个明确”系统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涵,其中之一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风云变幻,把握历史前进方向,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为人类发展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2月5日至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同来华出席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式的外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密集会晤,一个关键词被国际政要们反复提及——
  “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对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解决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发展倡议”,一个蕴含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宝贵经验的全球化表达,自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短短数月间,在国际社会凝聚起强烈广泛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旨在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这个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从“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到“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两个“不掉队”,让世界看到了一位大党大国领袖的历史担当与人民情怀、天下情怀。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在全球坐标系中的位置发生着深刻变迁,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从未如此紧密。
  新形势下,应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的重要课题。
  “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并就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提出要求;
  2018年6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用“十个坚持”深刻阐述其主要内容,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时代价值愈发凸显。
  2021年8月,美军撤离阿富汗,给当地人民留下饥饿与贫困,为地区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大家是命运共同体,也是安全共同体。关键时刻应该共同发挥作用,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稳定。”出席上合组织和集安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就阿富汗问题提出3点意见建议——推动阿富汗局势尽快平稳过渡;同阿富汗开展接触对话;帮助阿富汗人民渡过难关。
  随后,中国一批批粮食、物资、新冠疫苗运抵邻国阿富汗,为当地人民纾忧解困、雪中送炭。
  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缅甸、中东、叙利亚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成为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推动五核国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新时代中国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始终做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
  2021年11月,上海,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背景下,进博会拥抱八方来客,尤显可贵。
  连续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传递出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鲜明信号——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连年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将自身发展同各国共同发展结合起来,与世界共享发展新机遇。
  践行新型国家相处之道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这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份外事活动日程表——
  9月2日,9:55,会见苏丹总统巴希尔;10:20,会见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10:45,会见毛里求斯总理贾格纳特……从早到晚,一天11场双边会晤,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
  “尽管纳米比亚只是一个小国,但中国领导人说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我们彼此相互尊重,我们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谈及中非合作,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由衷感慨,“有什么理由不欢迎中国这样的国家?”
  在历史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的今天,国家间互动愈发频繁,国际关系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基于对国际大势的准确把握,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国际关系向何处去”给出中国答案。
  2022年2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俄元首举行“新春之会”,这也是近年来两位领导人举行的第三十八次会晤。
  此次会晤,双方发表两国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集中阐述中俄在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方面的共同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
  拥有更多的资源、具备更强的能力,大国之间和睦世界才能和平,大国相互合作才有全球发展。从两国最高领导人频繁会晤到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全方位推进,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从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明确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三点原则,强调要把稳舵,使中美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从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到推动金砖合作走稳走实走远……中国致力于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深刻阐述中国的国际关系观:“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还能走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历来处于基础性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2021年11月29日,一则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新冠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正是为了确保疫苗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推动弥合“免疫鸿沟”。
  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正确义利观凝练着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发展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关系的基本原则,丰富着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深刻内涵。
  从正确义利观到真实亲诚对非工作方针,从中非合作论坛到中国—拉共体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国始终不忘自身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底色,永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是提出者、倡导者,更是推动者、践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作为国家主席先后出访41次,足迹遍及五大洲69国,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接待来华访问的国际政要数百位,引领中国同各国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说:“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获是‘朋友圈’越来越大。”
  携手开辟人类光明前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就任国家主席后,首站出访俄罗斯,向世界提出重大理念——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重大课题的深邃思考,是对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给出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从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载入党章和宪法,到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已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2015年9月,纽约联合国总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两个“共同”,凝聚着全人类的最大公约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价值层面进一步深入,内涵愈发丰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元首外交定向把舵、砥砺前行——
  双边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同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等国领导人深入沟通,凝聚共识,倡导中国同有关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
  地区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出访、主持重要主场外交活动场合,分别提出打造周边、亚洲、亚太、中国—东盟、上合组织、中国—中亚、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
  全球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得到各方积极呼应。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应者云集、各方共商共建共享——
  2022年2月6日,北京,中国同阿根廷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至此,同中国签署相关合作文件的国家增至148个。
  “‘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自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8年多时间,世界上已有超过2/3的国家同中国就此达成合作共识。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也是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贡献智慧力量、展现大国担当——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推动二十国集团实现从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转型,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
  “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跃居第三位,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新时代中国已从全球金融体系的普通参与者,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变革的“发动机”。
  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一场场主场外交,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进程。
  “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202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发出呼吁。
  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境界,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编:史健



【要闻】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要闻】北京冬奥组委举行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 蔡奇致发布辞

【要闻】构建新发展格局讲座举办,蔡奇要求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

【要闻】王晨:依法履行代表职责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评论】热烈祝贺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共同奏响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乐章

【评论】热烈祝贺北京二〇二二年冬奥会圆满成功——“双奥之城”写就新的传奇

【聚焦】筑牢法治根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要闻】“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