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党代会专题报道】协同发展绘就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北京人大 2023-12-23
市党代会专题报道

  

  京畿大地,宏图徐展。
  从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到京张高铁保障冬奥,从市级机关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到北京“三校一院”落地雄安,从“动批”疏解变身国家金科新区到三地共同打造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过去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融合、向广度扩展。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三省市党政代表团互访学习考察,高位推动合作,三地越走越亲,呈现出“人熟、事畅、心齐”的新气象。
  市京津冀协同办负责人说,过去5年,北京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重点领域任务取得新进展,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


疏解


“牛鼻子”牵引高质量发展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也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
  2017年以来,本市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2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44个,集中疏解任务基本完成。
  5年时光,曾经人潮涌动的“动批”变了模样:天和白马市场变身北矿金融科技大厦,世纪天乐市场成为北京金融科技中心……
  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连续减量约110平方公里;
  全市常住人口、城六区常住人口近5年来连续下降;
  核心区三级医院床位累计疏解2200余张;
  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启用;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启动分期分批疏解。
  “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首都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深刻转型。”市京津冀协同办负责人说,“减法”换来高质量发展的“加法”,科技、商务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近6000个;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8500多公顷。


两翼


协同共进比翼齐飞


  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两片沃土,是北京再次起飞的“两翼”。
  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北京市始终把支持雄安新区作为分内之事,扎实落实京冀两省市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9月,北京送来了雄安新区启动区第一批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项目——以“交钥匙”方式建设“三校一院”,建成后分别由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和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雄安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雄安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也将不断增强。
  如今,幼儿园已经建成交付,中小学今年竣工,医院预计明年竣工,北京多块“金字招牌”即将在雄安悬挂起来。
  5年来,京雄直连直通交通体系初步形成,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加快编制,超千家在京企业机构在雄安注册,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设立分支机构142家。
  另一片沃土,也迎来五年巨变。
  2019年1月,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在城市副中心挂牌办公。市级机关首批搬迁涉及35个部门、165个单位、约1.5万人。
  “刚搬来的时候苦点累点,但看到副中心越来越好,到处充满生机,我们更加有信心在这片热土上扎根。”最先搬来的职工为城市副中心点赞。
  点赞背后,是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后就成了“网红打卡地”;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拔地而起;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投用;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一批市属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约1.66万家,优质要素资源加速集聚……
  城市副中心正在加快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是城市副中心的底色,生态品质大幅改善。
  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携手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连续三年举办的北京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20余个、意向投资额约800亿元。位于燕郊的有研稀土负责人表示,“感谢两地政府搭建平台,签约项目顺利落地,2021年产值就突破了2亿元,2024年预计将突破8亿元。”
  跨界道路正在加快打通。通州区与北三县对接道路已达10条,厂通路开工建设,姚家园路东延、石小路、通宝路等均已签订接线协议;京通快速路各收费站除早高峰外,实现免费通行;轨道交通平谷线加快建设,通车后北三县群众出行将更加便捷。
  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渐成生态绿洲,大运河京冀段即将实现旅游通航,成为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新名片。
  北京潞河中学、北京实验学校与三河合作办学,中日友好医院、友谊医院等16家央属、市属医院与北三县开展合作,让北三县群众就近享受北京优质教育医疗服务。
  “北京将继续全方位支持雄安新区开局起步,高水平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二者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共进、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相关负责人说。


突破


重点领域硕果累累


  凤凰涅槃,临空腾飞。大兴国际机场投运已满两年,北京形成航空“双枢纽”格局,助力打造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
  京冀携手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京冀协同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冬奥牵引带动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一体化交通网络“跑起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越来越多城市进入“环首都1小时交通圈”:2018年,京秦高速北京段建成通车,市域内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打通;2019年,京张高铁开通运营;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行;2021年,京哈高铁全线贯通;2022年,京唐城际铁路即将建成通车……
  生态环境持续“好起来”。2021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3.1%;三地携手建设生态水源保护林,治理风沙源,绿水青山擘画美丽京津冀。
  协同创新步伐“快起来”。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底成立。2017年以来,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3000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1400多亿元。
  产业对接协作“串起来”。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完工投产北京项目达到56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3000家。保定产业与北京关联度已达77%,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累计产销整车超过63万辆,实现“一个工厂带动一个产业基地”。
  疫情防控“联起来”。京津冀疫情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建立,共同筑牢首都防疫屏障。推动环京地区防疫政策协同,建立通勤人员数据库。全力支持重点企业上下游配套供应商复工复产、物流保通稳畅。
  区域营商环境“优起来”。京津冀三地及雄安新区实现互设“跨省通办”窗口,三地税务部门共同发布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大大简化了流程,企业拍手称快。
  老百姓的获得感“多起来”。坚持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津冀布局,为当地居民就近就学、就医提供便利。先后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开展教育帮扶项目;54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展望


现代化都市圈加快构建


  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应有之义,是发挥首都“一核”引领带动作用的主动作为,也是北京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已列入国家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快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支撑,按照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圈层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京津冀三地已经对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形成共识,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经过多年协同发展,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2021年,北京企业对“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投资次数分别是2015年的2.4倍、2.2倍、2.1倍,三个圈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4成。
  未来,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支撑下,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将加快构建。现阶段环京地区通勤圈建设是重中之重,将以发展区域快线、加强公共服务配套为抓手,促进一体化发展,更好实现职住平衡。京津雄功能圈将加强两翼联动,唱好京津“双城记”。节点城市产业圈将进一步畅通区域市场循环,强化资源要素聚集,推动节点城市发展。北京将继续深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以拓展腹地为支撑,以一体化为路径,主动作为,携手津冀抓好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吕明芳




【要闻】王晨: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要闻】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二百二十八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一百七十七次会议召开

【市党代会专题报道】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要闻】“两区”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百余个标志性项目和平台在京落地

【聚焦】“北京中轴线”申遗 百余工程复兴老城

【学习】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评论】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

【聚焦】见山望水寄乡愁——地方人大助力绘就乡村美好画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