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世界的排名也大幅上升,但是第31位的全球排名,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衡量,仍很不适应。这说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数字服务方面,除了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外,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十四五”时期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将跑出加速度。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数字政府功能
近年来,政府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外网以及各种跨部门的大型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方面都作出了极大努力,政府的服务和监管手段、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对加快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在数字政府建设中,要提高数字服务水平,应重点消除制约数据治理能力与数字治理能力的体制机制壁垒。未来我们如何才能在数据治理方面取得真正的突破?除了要重视技术支撑外,关键还是要抓住权力运行这个“牛鼻子”,如浙江政府内部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浙江改革的核心要义包括:一是抓住了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矛盾,“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地避免内部扯皮推诿现象,而背后的逻辑是数据整合和壁垒消除,重塑部门关系、重构业务环节、集成共享数据、党群政府联动;二是这一改革为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战略扫清了政府内部体制机制障碍,消除了长期困扰政府有效运行的诸多部门壁垒;三是引发了政府内部的业务重组、流程再造、部门协同等多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四是党政机关内部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也改变了传统政府管理的整体运行格局,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数字政府建设如何更有效地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
改善政务环境,构建优质高效的数字服务体系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坚守的重要目标。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说到底要体现在便利、公平、廉洁和高效这四个层面。一是良好的政务环境,必须让企业和老百姓感到便利。如果公众办事时程序繁琐,缺少便捷感,这个服务型政府就可能徒有虚名。二是公平公正。这实际是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极大考验。公平公正意味着政府要“一碗水端平”,不管对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其他市场主体乃至公民个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都要一视同仁,这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具备的前提。三是廉洁。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必须建立在政府施政的廉洁基础之上,不难想象,一个利用公权力在实施行政审批和市场准入的管理方面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政府,会给市场环境带来多大的危害,在这方面我们有太多的教训可资借鉴。四是高效。主要指政府在公共治理中不仅要正确地作为,而且要高效率地提供市场服务和监管。政务服务的便捷、公平、廉洁、高效,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围绕这些目标,构建优质营商便利服务体系、完善的民生服务体系、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只有构建起健全完善的政务服务体系,并能在实践中健康地运转,才能不断促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进一步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数字服务提供保障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是我国在政务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创举,上线运行两年来,成效明显。这一平台经过发展和完善,有可能演变为国家政务服务和监管大平台,并依托中国政府网,发展为中国政务服务的总门户。政务服务平台之所以要朝这个方向发展,在于我国目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主要还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市场监管这一块还在建设过程中。而政务服务既包括政务服务本身,也应包括市场监管,按照这个目标,未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具体说来,一是应把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进一步引入政务服务平台系统中来,提升政务服务监管的智能化水平。二是应在“三跨”上下功夫。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一网通办。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目前距离这个目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至少那些高频办事事项应在全国实现一网通办。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各个地方首先要能在本省、市内实现一网通办,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全国一网通办就很难实现。三是要加快构建统一的全国市场监管平台。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的成功,为构建市场监管平台积累了重要经验,但监管平台构建难度将更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设立,打破了部门分割的障碍,虽然目前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大的格局基本理顺了,但因为市场监管的内容复杂,涉及的领域繁多,再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五级管理体系,都给构建统一的监管平台带来了难度。有的地方如上海,在推进一网通办的同时,又提出一网通管,并进行了积极探索。
提高数据治理能力,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
在大数据时代,政府的数据能力直接关系到政府施政的整体成效,聚焦到营商环境改善方面更是如此。条块分割、部门壁垒,一直是我们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开放的最大障碍,有些涉及到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要通过果断改革来解决,如中央在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机构大整合就是很好的范例。但在机构整合后,如何提高数据治理成效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内部数据流动的协调,数据开放共享的机制、制度等。大量实践证明,政府作为公共数据的最大拥有者,如果这些数据不能被盘活,就只能躺在各自的数据库里,要素价值很难充分发挥。这是数据治理普遍存在数据整合度低、共享度低、开放度低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改变“三低”现象,使之变为“三高”即数据的整合度高、共享度高和开放度高,就成为公共数据治理的重中之重。 提高政府数据治理能力,还应对现有的APP应用进行大规模整合,减少社会使用中的诸多不便。社会服务APP的快速发展无疑给普通民众、企业等各类机构提供了极大方便。但越来越多的APP也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个人信息的大量外泄,为社会网络犯罪等提供了空隙。因此,对于面向企业、社会公众的APP应用,应从数据集成治理的角度,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提供统一的入口管理,涵盖大量的应用和服务,提升APP的整体服务水平。比如,江苏省无锡市将原来政府面向社会的57个APP,整合成一个“灵犀通”,涵盖了700项服务功能;上海市为市民服务的“随申办”更是整合了上千项为民服务事项。通过整合APP,实现对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公共服务等的整合,从而极大地提升公共数据的使用效率和水平。
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对营商环境的科学评估,优化营商环境
为了改善营商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内的政策法令。2021年11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开展营商环境持续试点的工作意见,对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中,加强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2018年,国家发改委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有关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世行的12个指标即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财产登记、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等,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几乎全部涵盖。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增加了获得用水用气、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和包容普惠创新等6个指标。在此之后,许多地方政府也结合本地实际陆续提出了一些地方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未来,在进行营商环境的评价中,应更多地运用数字技术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评价的科学性,把评估变为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和改善的动力。另外,数字服务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汪玉凯)
来源:北京日报
【要闻】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 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更好扛起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任——蔡奇带领新一届市委常委到北大红楼感悟初心使命,重温入党誓词
【要闻】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李伟主持
清风轩 | 《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