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一脉传“城”:守护中轴线 传承历史文脉

北京人大 2023-12-23
聚焦


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中描述到,“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代表了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体现了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


故宫夜景。(摄影:雨阳)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轴线申遗是件大事”,要“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北京中轴线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对标公约、助力申遗:立法为遗产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2011年,北京市启动中轴线申遗工作。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轴线保护和申遗工作,要求把传承北京城市历史文脉的中轴线保护好,把中轴线申遗作为统筹保护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确立的世界遗产保护制度,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助力申遗的必要环节,条例对标公约要求,从整体保护、保护突出普遍价值、维护完整性和真实性、设立保护机构、编制保护规划、划定遗产区和缓冲区等方面,对北京中轴线保护作出了规定。


明确对象、整体保护:维护北京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突出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时空观、宇宙观,承载了辨方正位、天人合一、以中为尊、礼乐交融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礼仪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以秩序为特征的理想社会治理方式的追求。
为了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和参与保护,条例同时明确了具体遗产点位,包括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
除中轴线外,与之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环境,作为承载中轴线突出普遍价值的一部分,也是条例保护的对象。具体包括,在中轴线居中对称格局下形成的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景观视廊、历史河湖水系、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与中轴线价值密切相关的国家礼仪传统、城市管理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


依法履责、统筹管理:保护北京中轴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北京中轴线是历史留给城市的宝贵文化遗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中轴线的责任和义务。条例鼓励、支持公众参与中轴线保护活动,同时明确了多层次的保护主体和保护责任,着力构建系统、规范、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市政府和中轴线保护对象所在地的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将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是规定市文物部门主管中轴线的整体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中轴线相关保护工作。
三是建立中轴线保护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中轴线保护的重要事项。
四是设立中轴线保护机构,具体负责中轴线的保护、监测、研究和展示等工作。五是明确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保护责任人依法履行保护责任。


统一规划、严格保护:维护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
北京中轴线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700多年风云变幻,保存延续至今十分不易。条例坚持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围绕保护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维护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提出了一系列保护要求和保护措施。
一是规定市文物部门组织编制保护管理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且明确了保护管理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主要内容。
二是规定了中轴线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监测报告制度,全面构建监测体系,监测保护规划的执行以及保护对象的现状、变化等情况,提升预防性保护管理水平。
三是明确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要求。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对居中历史道路、广场、临街建筑、历史城廓、景观视廊、历史河湖水系、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传统等其他保护对象分别提出具体保护要求。
四是明确在保护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的,按照城乡规划、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批。
五是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规定相一致,对保护区域内不符合保护规划的现有建筑物、构筑物的腾退、改造作出规定。
六是规定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保护责任人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对危及遗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或者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条例还就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保护职责,以及破坏或者损毁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未经审批在保护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其他影响中轴线传统风貌、历史格局的活动等行为,与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了衔接性规定,为中轴线保护提供刚性约束。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让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活起来
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只有深入梳理挖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文化展示,促进合理利用,才能保持中轴线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发挥传承文化、启迪思想、推动发展的作用。条例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主体,规定了多种传承利用措施。
一是明确政府采取措施,从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开放、鼓励捐赠实物资料、鼓励开展遗产价值研究、鼓励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六个方面,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
二是鼓励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保护责任人积极开展遗产价值发掘、阐释和传播活动,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向公众提供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信息。
三是明确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文物、交通等部门采取措施,统筹遗产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促进中轴线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四是政府加强对保护区域内业态的引导,培育和扶持符合中轴线遗产价值传承的业态发展。


公众参与、提升共识:凝聚遗产保护的社会力量
公众参与是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保护区域内社区公众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遗产价值的准确认知,提升共同保护的社会共识,促进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传承发展。对此,条例明确了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一是要求市文物部门建立遗产信息平台,为单位和个人查阅信息、共享研究成果、开展保护利用提供便利。
二是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开展研究、宣传政策、捐助资金、提供场所和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中轴线的保护利用。
三是明确市文物部门建立中轴线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四是要求保护机构建立与保护区域内居民的日常沟通机制,听取对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五是对保护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保护共治、成果共享:让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涉及遗产地环境建设与居民生活,以人为本、尽可能让公众受益是中轴线申遗保护的重要原则。近年来,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加强重点地区综合整治,探索了北京老城保护和改造的“共生院”模式,将申遗保护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既有文化传承,又有宜居生活。对此,条例明确,政府统筹协调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遗产保护共治、成果共享。

来源:《北京人大》杂志
作者:刘文杰
责编:张雪松




【要闻】栗战书在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闻】王晨:坚持全民普法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 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建设法治中国
【要闻】中办转发《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通知》
【要闻】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召开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蔡奇讲话 陈吉宁李伟魏小东殷勇参加
【要闻】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二百四十四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一百九十三次会议召开
【聚焦】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  决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7月27日召开  李伟主持
【学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评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论“三农”工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