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着力点
一是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
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强化政策引导,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硬件和软件、渠道和平台,夯实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基础。
二是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这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
要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丢掉幻想,正视现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
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要为科学家和留学生回国从事研究开发、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服务保障,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国效力。
三是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这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再次证明制造业对国家特别是大国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意义。
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要对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进行系统梳理,摸清薄弱环节、找准风险点,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逐步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实现自主可控。
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企业根植性,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即使向外转移也要想方设法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
四是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五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这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联结点。
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优化分配结构,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切实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要坚持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
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增强在对外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
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来源:求是网
责编:吕亚南
【要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
【要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二十五次委员长会议 栗战书主持全国人大
【要闻】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 决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9月21日召开 李伟主持
【聚焦】“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技术普及法执法检查侧记
【学习】激荡清风正气 凝聚党心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