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护航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锦绣山河为名,非凡十年为证,我们完成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书写。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进入了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环保领域法律9部,修改17部。生态环境领域现行法律达到30余部,初步形成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充分运用现代遥感、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等强化执法监管,真正让环境保护“长出牙齿”,摆脱“单打独斗”局面。法治护航美丽中国,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立法修法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制定生物安全法,标志我国生物安全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作出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标志大气、水、土壤、固废、噪声等主要污染物防治法律制修订工作全面完成。制定湿地保护法,修改森林法、草原法和土地管理法,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制定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全面推进“江河战略”法治化。制定黑土地保护法,充分发挥“小快灵”立法特点,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目前,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立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南极活动与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原子能法、国家公园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等法律的制修订工作也取得一定进展。法治护航美丽中国,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新时代砥砺奋进,历史的如椽巨笔绘写壮美画卷。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修法工作中贯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一方法论。制定长江保护法,明确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期组织长江流域土地、矿产、水流、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制定黄河保护法,规定国务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加强对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天然林、湿地、草原保护与修复和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工作的指导。修改森林法,要求将重要江河源头汇水区域,重要江河干流及支流两岸、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重要湿地和重要水库周围,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等区域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划定为公益林。制定湿地保护法,指出建设项目确需临时占用湿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要继续在抓紧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提升法律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加强法律体系协同配套工作等方面下功夫,使生态环保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协调统一。法治护航美丽中国,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习近平总书记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态保护好比是分母,要对分子做好减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对分母做好加法扩大环境容量,协同发力。”运用法治方式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一个突出的特点和亮点。2018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高规格、全覆盖、动真格、求实效,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2019年,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引入第三方力量对法律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2020年,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法律责任,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危害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两大突出问题,守护沃野千里;2021年,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围绕生活垃圾分类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强抽查暗访,构建宜居亮丽新环境;2022年,开展环保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全国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环保领域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连续5年开展10部生态环保法律和相关决定的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6次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10次带队赴地方检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人大贡献。对生态问题的深刻把握,检验着历史眼光、责任担当,折射着民生福祉、人民情怀,体现着执政能力、发展质量。“我们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从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出发,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看,也是这点最重要。”2013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十年禁渔”的万里长江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从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林场到沙土变良田的库布其沙漠,“绿色地图”在人们身边接续铺展;从云南大象北上南归到“微笑天使”江豚时隔十多年再次亮相长江水面,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成为美丽风景……大道如砥,大势如潮,亿万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描绘出“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神州美景。大美河山,万物皆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个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生动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深刻昭示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兼顾、实现共赢。时间前行不舍昼夜,连结起过去和未来,铭记着光荣与梦想。新时代新征程,只要我们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扎实推动绿色发展,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必将谱写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新华章。【要闻】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研究本市2023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等事项 市委书记尹力主持会议
【要闻】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三百一十七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二百六十六次会议召开
【聚焦】咬定青山不放松 留得清气满乾坤——写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周年之际
【聚焦】在坚持中赢得战略主动——近三年来我国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述评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思想共鸣 汇聚精神力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宣讲活动综述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北京人大》2022年第11期和您见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谱写复兴伟业北京篇章
【评论】新征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