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人大代表进家站 答好赋能基层治理“关键题”

北京人大
2024-09-16


聚焦                   

这些年,遍布全市的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都挺忙。

从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到征集市区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议题;从听取城市更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的立法建议,到“双减”、院前医疗急救等执法检查组来找问题、听诉求……在这里,反映大事小情的市民群众,耐心倾听的人大代表和答疑解惑的政府部门,通过一场场直接见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宏大叙事增添了更多“烟火气”,也与接诉即办同向发力,帮助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共同作答赋能基层治理的“关键题”。

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更是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

规范化、全覆盖建好家站只是开始,常态化、有活力的用好家站,充分发挥制度效能,才是关键。

人大代表带着立法监督议题来到代表家站听建议、解难题,让接地气冒热气的基层声音直通决策过程,同时凝练履职议题,形成高质量的建议转交政府部门办理。自上而下的“聚民意”“聚民智”和自下而上的提问题提诉求在代表家站实现了双向互动。

海淀区上地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开展“进家站见选民”代表联系选民月活动。上地街道供图


规范化建好用好家站

代表依法履职有平台有载体

“积极服务代表依法履职、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是市人大常委会为代表家站划定的职能定位,背后靠的是高标准、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和依法有序、充满活力的履职活动。

加强顶层设计,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全市代表家站的规范化建设。

本着因地制宜、集约高效、就近就便的原则,如今,全市各区在街道、乡镇设立代表之家345个,在社区、村和选区设立代表联络站2590个,1.6万多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家站,实现了行政区域全覆盖。

东城区建立“四个定期”活动机制,确保家站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密云区提出“五个有、五公开、五到位和五定期”来完善建设和开展活动,切实把家站阵地筑牢用好;大兴区为每个镇街配备专职人大工作人员,确保每个“家”有负责人,每个“站”有站长……

为了离群众再近一点,很多区不仅将家站建在街镇、村居、社区,还向企业、园区、楼宇和商场延伸,一些联系点干脆建在代表的工作地或居住地。

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只有活动常有、代表常在、群众常来,才能真正打通“桥”、连上“心”。

如今,代表进家站的活动也更加制度化。结合北京城市“大基层”特点,全市各级人大积极探索“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的闭会期间履职制度,即代表每月带着市、区人大立法监督议题“进站”联系群众、听取意见,每季度带着问题“回家”学习充电、提升能力,每年带着履职成绩单向原选区或选举单位述职、接受监督,代表进“站”入“家”,让各种利益诉求竞相表达,进而合理平衡,最终取得民意“最大公约数”。

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

打通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

遍布全市街道乡镇的代表家站,不仅为代表履职提供了阵地,为群众“沉浸式”民主参与提供了平台,也成为密切“两个联系”的有力抓手。

从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制定修订开始,凡是关系百姓日常生活的法规草案都开始走进代表家站,全方位听取立法建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执法检查中,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走进家站,征求了六千余位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如今,人大代表进家站察民情、听民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

以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各区人大,街工委、乡镇人大各展所长,不断催生出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经验。

在大兴区瀛海镇的代表联络站,一块人大代表“亮身份”的公示板格外引人注目。展板上,除了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的姓名、职务、照片、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居民还能直接扫描二维码,选择代表并线上提交问题,就会得到家站的回应。

在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家站“跑”进社区成了代表履职常态。既是街道干部,也是家站联络员的段红艳从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得到灵感,将13个选区选出的25位区人大代表一一“编”进社区,形成了“街道工委书记负总责+24位代表与24个社区结对”的局面,推动人大代表进社区、近人民,确保群众的每一次诉求都能得到回应。

密云区深入开展“三级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活动,不到一个月时间,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1130余人走访联系选民群众1.2万余人次,汇总形成乡村振兴、安全生产、城市更新等方面共70余件人代会拟提意见建议。

代表们一次次走进家站,在与群众的“面对面”中有效激发了履职的热情和动力,一场场热烈讨论也打破了人大工作的“神秘感”,法律程序与民意基础兼顾,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可感可知。

代表履职融入基层治理

与接诉即办共同跑出为民服务新速度

曾经,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立法时,通过全市代表家站平台征集立法意见,为这部“为民服务法”站稳人民立场、汇集民意民智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愈加完善而有活力的代表家站,与接诉即办改革互为补充、互相助力,共同将目光放在人民群众所思所盼之处,为民解忧、为民办事。

在当选顺义区人大代表之前,绳桂玲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社区工作。同样是为群众解难题,人大代表和社区书记两个身份,有什么不同?

“自从有了12345,大家反映问题的渠道更加畅通了,如果代表建议还总是提哪个地段的路灯不亮、哪个地方的信号灯缺失这些‘琐事’,含金量就没那么高了。”

和绳桂玲一样,不少代表工作在街道社区一线。在家站听到群众诉求为“未诉先办”提供了途径,垃圾桶设置不合理、私家车乱停、文化设施不够等问题,不出社区,在家门口就能为群众排忧解难。

同样,社区规划、路权归属、公交线路……这些单靠社区、街道解决不了的“要紧事”,就成了绳桂玲提出代表建议的履职议题。

正如绳桂玲所言,代表们走进家站积极履职、听取意见成为了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有益补充,共性诉求、倾向性问题的办理也催使代表以更宽的视角、更高的站位,提出更加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在东城区东四街道代表家站,人大代表、居民代表、街道领导、责任规划师、物业经理、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给“美丽院落”改造出谋划策,擦亮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底色。

在丰台区东高地街道,代表家站里的“人大代表在倾听”活动,把居民反映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办理清单、反馈清单,在推动爬楼机安装、便民终端机落地、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中回应着民生关切。

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在人大代表和代表家站努力下,锲而不舍推动破解管网改造难题,帮助224户500余名居民告别发黄饮用水。

从房前屋后的“身边事”,到公共服务的“大民生”,代表履职融入基层治理,与接诉即办工作互为助力,共同推动群众“急难愁盼”得到系统化解决,精治共治法治焕发新的活力。


流动代表联络站里的乡村振兴“金点子”


延庆区千家店镇人大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集中开展“进站”述职活动。千家店镇人大供图


“从清明假期忙到国庆假期,一直没闲着,多挣了两三万元。”过去大半年时间里,一锅热气腾腾的铁锅鱼,让延庆区千家店镇贺强家的民宿生意有了新变化。

从曾经零星散落在各个村落的农家菜,到如今乡村振兴的新产业,“铁锅鱼”这张特色美食新名片的诞生,要从千家店镇流动代表联络站里的一句“抱怨”说起。

千家店镇地处远郊,面对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的情况,镇人大把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搬出楼宇,搬进了民宿、戏台、乡镇食堂这些更接地气儿的环境里,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代表、表达意见。

“永宁有火勺,井庄有豆腐宴,咱千家店怎么没有特色美食?”2022年,在一次流动代表联络站的活动中,村民们的话让镇人大代表周尚芹上了心。

“‘百里山水画廊’是千家店的招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把镇里的旅游搞好。”周尚芹说,平时在村里跟大伙儿唠家常,有不少村民提出要打造属于千家店镇自己的美食品牌,更好地吸引游客、振兴产业,让大家致富增收的同时,也让“百里山水画廊”更有影响力。

带着大家的意见,周尚芹走访了多个民宿经营户,考察旅游淡旺季各家的经营状况和食材供应情况,还到周边村镇调研取经。经过认真调查和详细准备,2022年10月,她和几位代表共同提出了“关于打造千家店特色饮食的建议”。

镇政府“接件速办”,将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工作加速推进。“在进一步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铁锅鱼在不少村子都有很好的口碑,制作也相对容易,加上千家店镇的鲜鱼品质好,最终确定将铁锅鱼作为特色美食,在全镇推广。”千家店镇副镇长晏会英说。

代表建议的落地让周尚芹放了心,也让村民们有了新期待。镇里专门邀请专业厨师对村民进行统一培训,确保各户做出的铁锅鱼在色、香、味等方面保持一致。去年清明节假期期间,铁锅鱼在千家店镇6个民俗村的24户民宿进行了试点,获得了游客广泛好评,补上了百里画廊特色美食的缺口。

田间地头,最具烟火气。“我们这里村离镇远、户与户远,但人大代表和群众却能紧紧连在一起。”镇人大工作人员马菁堃说。这样的“强联系”,靠的是走出房舍,流动起来的代表家站,更是从被动等群众上门,到主动去群众身边的思维转变。

“因为村间距离远、老人行动不便,要是坐在联络站里等,往往一天都难见几个人来。现在我们直接走到群众身边,每次都很有收获。”周尚芹一边说一边展示她每次参加代表活动时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

不止铁锅鱼,近年来,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代表们在千家店镇收集并整理了上百条带着乡土气息的群众心声,形成了区人大代表建议4件、镇人大代表建议15件,推动镇内增加了500余个智慧停车位,解决了全镇停车难的问题,在景区增设公厕指示牌、推动维修更新护栏千余米,百里山水画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从群众中来,更要到群众中去。流动的代表家站让“坐等式”接待变为“上门式”联系,一件件落地的代表建议,更让群众在生活的点滴变化中,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


“四型”代表联络站里听民意


昌平区南口镇“善治”代表联络站举办宪法学习活动。南口镇人大供图


“我们这边是服务型代表联络站,心连心!以前老旧小区房屋漏水,现在都给解决了!”说起昌平区南口镇的服务型代表联络站,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在昌平区南口镇,代表联络站分成四个类型:服务型“连心”代表联络站、治理型“善治”代表联络站、发展型“惠农”代表联络站和学习型“汇智”代表联络站。

之所以分类,是为了更好靶向发力,以特色化建设保障和服务代表有效履职。分类的标准,是各联络站所处区域的特征和主要发展诉求。

服务型代表联络站位于镇中心区,面对的是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难题。联络站首先攻坚的是困扰居民多年的旱厕改造。

南口镇中心区多为平房区,由于产权单位较多,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后,物业企业和产权单位对厕所管理责任不明晰,造成公厕管理不严格,部分厕所缺少最基本的用水和照明。

这些问题,区人大代表苗广义挂在了心上。2022年“连心”代表联络站建立后,他与多位人大代表在联络站和居民群众、乡镇干部、政府部门负责人坐在一起,商量对策、研究方案,通过“做好南口镇城区三类以下公厕升级改造”“关于建立南口镇统一的公厕管理体系”等一个个代表建议,推动区、镇政府高位统筹,拿出千万元改造修缮资金,将公厕纳入统一管理,最终完成全部61座旱厕改造,为城区文明打造了新标尺。

“我们是服务型联络站,‘连心’顾名思义,就是要跟群众常联系、办实事,才能心连心。”苗广义说。近年来,从旱厕改造到道路修缮,从路灯改电到推进南口工厂大操场全民健身场项目,从解决房屋漏雨到疏通下水管线……联络站里一件件代表建议让贴近民生的“小事”落地,代表和群众越走越近。

除了服务型,其他类型的代表联络站也立足本区域,为代表履职和群众办事搭平台。

让乡村旅游“活”起来、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是位于北部文旅区和西北部农旅区“惠农”联络站里代表们最关心的事。以“为农、助农、富农”为目标,联络站多次组织代表到具有丰富文旅资源的羊台子村、居庸关村等地调研文旅产业发展,参观当地的共享农庄实验基地和乡村民宿。

在治理型联络站,代表们围绕无违建镇创建、城乡环境建设等多个主题挨户走访、逐个调研,把“意见建议征集月”变成代表深入选区的“赶场月”,完善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村庄物业化管理等代表建议助推陈庄村、七间房村等地率先完成基本无违法建设镇创建。

如今,学习型“汇智”代表联络站已经成为代表们和当地群众学习教育的新窗口。联络站定期邀请群众进站,广泛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代表们不仅能在站内勤“充电”,还能走出去,在产业园和企业园区了解发展难点和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意见建议,既把民情民意收集上来,又把好的政策向企业宣讲下去。

“特色建站、建特色站,‘四型’代表联络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南口镇人大主席李燕说,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借势而为,开展针对性、实效性活动,用特色增亮色,办更多老百姓心坎上的实事。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史健



【要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要闻】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一季度“开门红”安排建议和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等事项
【要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
【聚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高质效做好代表建议工作——202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召开
【聚焦】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建议办理让“民意”变“满意”
【要闻】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1月21日召开
【要闻】两会一年间|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人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