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PK新华社,两大央媒微信运营团队谁更强?

传媒一线 2019-12-18

来源 | 编前会


今天,微信公众号“金台新声”发表题为《拥有2600多万粉丝的人民日报微信,有几个小编?》的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人民日报这个“超级大号”背后的运营团队。此前的6月20日,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发表题为《新华社微信公众号背后的年轻人》的文章,介绍了新华社这个主流媒体大号的微信运营团队。


通过两篇文章比较不难发现,两大央媒官方微信公众号背后的运营团队有许多相似之处:人数都不多,基本以80后、90后为主,都充满激情与干劲,不断推出爆款产品。当然,两个团之间也有些不同之处。今天,编前会根据上述两篇文章将两者做一个对比。



01粉丝数量

人民日报:

2600万


新华社:

2000万



02团队状况


人民日报:


8人,以90后为主,也有几个80后。


中心主任丁伟,前一晚一起熬夜到两点,第二天早上七点他又出现在群里工作。而且,不是一天如此,是一年365天如此。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胡老师不喝水,崔老师不吃饭。”主编胡洪江老师事情多,一坐下就开始在电脑和手机间游走,一个接一个处理,几个小时不起身,也顾不上喝一口水。


新华社:



不到10人,以80后、90后为主。


关开亮的名字梗已被玩坏,但他也能用梗把稿子玩出新花样;

王朝虽没有传说中的CP马汉,干起活来依然以一当十;

95后的李永锡虽然“年幼”,却独当一面写出无数高赞原创;

看似宅气满满的李昂,背后深藏着新华社“神笔大侠”的功与名;

徐祥达细致稳重,常能使“平平无奇”的文字变得精彩耐看;

英俊男孩周喆绝非虚有其表,是可靠的排雷好手;

徐步云选稿速度飞快,有他在从不愁稿荒;

唯一的女编辑陈子夏,除了善于包装产品,还热爱与网友互怼;

微信团队先后由两位“70后”全职负责人带队:刘洪和于卫亚。



03工作状态


人民日报:


清晨五点,闹钟响起的那一刻,早班选手从床上弹起,下载音频、核对内容、发送【新闻早班车】。一旦哪天发送稍晚,就会有网友留言提(督)醒(促)小编别睡过了,所以早班编辑常常睡不踏实,后来基本都练就了比闹钟提前一分钟醒来的技能。


除了常规发布微信内容的早晚班,每一天,还有策划机动班选手在完成【夜读】、【新闻早班车】和其他策划、数据报送等工作。遇到重大报道或有多个任务需要完成时,请自行脑补他们的上班时间……


新华社:


从清晨五点多开始,直到深夜甚至半夜;从时政新闻的权威发布,到社会热点的紧密追踪;从深度和严肃,到幽默和科普……新华社微信公号每天源源不断地推送着各类消息,日均推送条数基本保持在20条以上。白班夜班轮替,每班次2至3人,全年无休;重要报道节点上,全员到齐,哪怕有人刚刚结束上一个班次。



04内容制作


人民日报:


选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这篇就是社会个案,不值得报道;这篇阅读量很高,但并没有意义;这篇发出来可能会误导大众,不能发……如此筛选完一圈,还要再度精选公众关注度高的内容。所以,值班编辑常常抓着逐年稀少的头发请上天赐予选题,或是悄咪咪匿名转发杨超越……


选题定好后,也不是机械复制转载,常常需要再次加工。找到原始来源,进行文字疏通、版面编排、替换没有版权问题的图片,最重要的是还要核对内容。


编辑杨翘楚还记得有一篇介绍革命先烈的稿子,他光核对内容就用了1个多小时,每一个人物生平、每一个故事、每一张图片,都要反复确认。在发一篇讲外卖小哥带着小女儿风里雨里送外卖的报道时,编辑赵雅娇担心对孩子的生活有不利影响,十几张照片,她一张一张给孩子打了码。


起标题也是一门大学问。有一次编发一条警方处理一起恶劣行为的稿子,编辑们纷纷出主意:“刑拘!”“处理来了!”“被刑拘!该!”……丁伟老师最后提议,就用一个字:“该!”推文发出后,阅读量噌噌上涨,后台一众留言都说“标题666”。不过,微信编辑们可是沉默了好一阵,心想: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出来……


新华社:


“这篇写得真感人,就是微信粉丝不一定爱读。

“先用标题吸一波关注,图跟上,闪光句划出来,好文章总会有人用心读的。

“这产品挺有意思,就是简介文案土了点。

“那把原文案里的重点提出来,重新用微信广告的套路写一版。

“成,20万(阅读量)秒变200万。



05成就


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胡洪江老师带着我们集思广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讲述了共产党“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成就,并拟定了《你好,十九大!加油,中国!》这样亲切又有力的标题。这篇深情又振奋的图文,发送不到10分钟就已10万加阅读,最终收获超过1124万阅读,点赞数超过22万。


做儿童节条漫《“其实,你早就知道答案”》时,本就时间紧任务重,执行最初的文案会比较轻松。编辑李娜与主编胡洪江以及漫画团队反复讨论,她觉得,现在的方案“还行”,但是人民日报微信应该是“很行”。统一意见后,他们把原方案推倒重来,终于在文案截稿日赶出了一版更好的方案。这条推出后,阅读量不到一小时就过了100万。许多人说,没想到人民日报也能做条漫,而且看哭了。


除了自主策划,新媒体中心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更是我们强大的资源宝库。去年,中心推出“时光博物馆”,搭建实体让大家身临其境体会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迁。小伙伴们在现场拍照、采集故事,素材第一时间传回来后,我们筛选素材、提炼主题、梳理线索,迅速组织成文。《原谅时光,记住爱!他们在这里写下的40个时光故事》《今晚,请给我们一首歌的时间。这里唱着记忆里的40年》《这些留言,是写给时光的诗。一行字,40年……》人民日报微信推出的十几篇文章,在线上引发一波又一波热潮。


新华社:


2017年,“刚刚”一鸣惊人,打出新媒体标题与互动的现象级“双响炮”,引发网友热议、业界探讨和他人争相模仿;2018年,“新华社小编怒怼涉毒明星洗地粉”成全网热搜,被评价为官方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典型案例;2019年,“95岁战斗老英雄张富清”事迹相关稿件在微信端口经过重新包装播发,引起广泛社会关注,推动稿件获得中央领导重要批示……而各类重大战役性报道、10万+、100万+,更不胜枚举。


-End-


长按二维码

加入传媒人专属交流群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位


往期精彩推荐:

2019上半年广电媒体融合的四大新亮点

广电“假融合”的十大表现

短视频最严审核标准出台:100种内容被禁止

互动剧,风口还是泡沫?

《长安十二时辰》能救优酷吗?

湖南台台长吕焕斌:如何在互联网上再造一个湖南卫视?

2019偶像养成综艺报告:元年之后的折翼之殇

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

装睡的广电人

直击传媒热点 解读行业趋势

一线传媒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