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5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河马说怪枪】有一种步枪,可能只有海军才知道怎么玩!

扬基帧察站 扬基帧察站 2019-02-27

【上期内容:毛子大飞机又要抢咱们活了?放心,这回它没这个能力!


如各位读者所知,河马从小,就很热爱和崇敬自己当兵的老爸。


意见嘛,当然还是有的。比如简单粗暴的教育风格;未必有胡萝卜肯定有大棒的具体方式;对我一个城市出生长大的熊孩子,抱有过高的吃苦耐劳预期之类的……


还有一个意见,就是既然有个当兵的老爹,为什么我蹭不到枪玩呢?


那……实在是没办法,海军舰艇兵的轻武器虽有,但肯定不是日常使用的,甚至,老爹其实拥有舰艇兵中比较丰富的轻武器使用经验,即他曾是舰艇VBSS指挥员——老131“南京”舰跳帮一组组长,我也是到了2018年才知道的。


海军舰艇兵武装更使用现役主力轻武器,都是很后来的事情了


因此,河马在孩提时代,见过摸过的武器,就是老掉牙甚至有点“奇门”的玩意儿。比如莫辛纳干1891/30步枪(还不是M1944/53步骑),改膛的38大盖,那都是武装更叔叔手里的武器,这些老枪啊,更多是用来表明武装更的身份。轻武器库里确有好枪,但有严格的保管制度,不到重要的时刻是不会取用的。


所以,说是“奇门”,其实是条件艰苦。但作为一个海军家庭的轻武器爱好者,我还真的知道海军舰艇兵专属的一些特殊轻武器。


而且,几乎不会有别的军兵种使用。


德军U艇使用过的抛缆枪


今天要说的就是抛缆枪,但是河马了解这个正式名称的过程,却有些曲折。


小时候问老爹,照片里他手中拿着像是莫辛纳干一样,但又不是的奇怪武器,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撇缆枪”,并且描述了将缆绳抛射到另一艘船上,或者落水人员附近的使用方法。


这东西,在一个浙江兵嘴里,就叫“撇缆枪”,注意老爹的扳机纪律,只是拍个照片留念,枪栓都处于后方,依然是握持握把,并未伸出食指去触碰扳机


撇缆枪?撇?这是什么字?


当时还小,读书不够,知道撇字是挺难写的字,是个名词,表示笔画丿;也可作量词,修饰造型像是丿的物件;也知道撇作为动词有抛弃的意思的;但却不知道“撇沫子”这种“荡开”或者“舀”的动词义项。作为一个浙江人,生活中学习上,河马描述类似动作的字,主要有丢、抛、扔、甩……后来还有掷和投。


总之,撇字,成了小时候的一个疑团。


直到后来,河马去大连读了本科(因为4年的生活经历与帧察团队里两位辽宁人的教导,河马把刚写上的“去东北读了本科”,给改成现在更准确的样子)。


如养鸡所调侃的“网瘾少年”那样,我是个网瘾很大的人。


一日,与同学们一起打射击游戏,虽然枪法不精,但是在游戏中却有奇特的作用——丙探知道,我玩射击游戏从来是KD很差,但是分数很高的怪人——我擅长丢手雷,在熟悉的地图上,未必能够在对射中击败同学,但是他们经常会被从奇怪角度飞过来的精确投弹所击中。


大连同学来了一句:“卧槽,河马你撇雷真厉害!”


就像现实中的河马有一把子力气擅长投掷一样,游戏里河马经常自称Hippo Grenadier,即河马掷弹兵,这是很多个版本之后的河马掷弹兵徽标


听到这个奇特的动词,我突然若有所思,然而因为在游戏里又“死”了一次,赶紧放下思绪继续游戏......以致于到后来,寝室间对战时,会有同寝室的高喊“河马撇雷了!”把对方惊的跑出掩蔽。


在那次游戏后,我想了好久,终于想起来,小时候的自己听到的、并且百思不得其解的奇怪名字“撇缆枪”。


哦,原来在大连的方言里,抛掷、抛射用的词是“撇”——至少在当地口语中,撇字的运用远远高于上述提及的其他近义动词。一查字典,发现原来撇字,确实有平着向前扔的意思。即使查了字典,我还是形成了一种印象:毕竟我也算去过全国各地,但是撇字作为常用动词的,在我所见过的地方里,还就是大连。


而我父亲手里拿着的奇怪轻武器,正式名称就是PL-130型抛缆枪。


如图所示,正式名称真的叫抛缆枪,如果这么叫,像河马这样的南方人,就不会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然而同样如图所示,在舰艇、军港公开的展示场合,这东西的名牌上大大方方的就叫做......“撇缆枪“


至于现代汉语中直接有撇缆这个词的原因,倒是挺简单的。一来是手动或机械能抛缆,是近乎水平抛出;二来抛缆枪也被叫做撇缆枪,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海校”——大连舰艇学院,可是在大连啊!


大连作为滨海城市,本来就有很兴盛的航海文化,出了不少水兵、水手。作为培养海军基层指挥军官的摇篮,舰院的工作人员自然有许多是大连人,因而大连方言影响到整个海军,也是非常正常了。


读研毕业前夕漫游各地,曾带着父亲的心愿,代他拜访过这所院校


如果要我马上说这出舰院的全称,我会下意识地说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水面舰艇学院”——因为那是老爸督促我用功学习时,讲自己一个农村孩子如何如何用功拿下炮兵学院第一名的往事时,说的名字。


现在的名称,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前身是1949年的“安东海校”,同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这里便是人民海军舰长的摇篮。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尚且能让我一个算是搞军事自媒体的人,把舰院的正式名字都叫错。大连方言对舰院、整个海军乃至航海汉语术语产生影响,把“抛缆枪”叫成“撇缆枪”,也就是理固宜然。


至于“一海校”,那是一个旧称呼,是河马自己使用(比如作笔记时)的简称。


还有一种恶趣味,同予者何人?


大学假期,回家的我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向老爹宣布了为什么他们会把“抛缆枪”称作“撇缆枪”。老爹愣了一会儿,笑出声——他说自己从未注意到这一点,正式名称的确是抛缆枪,但是大家都撇缆枪,撇缆枪的叫。


甚至,用“抛缆枪”在网络上收到的结果,远不如“撇缆枪”来得多。包括百度百科词条,就是叫“撇缆枪”的。


总算说完了名字的这点事儿,言归正传,舰艇之间需要系缆绳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较好海况时横向系缆,可以由水兵抛掷缆绳——近乎水平向前扔,的确符合字典义项,图为165“湛江”舰水兵向166“珠海”舰抛掷缆绳


但是,海况可不总是称心如意的——或者说总是不称心如意的。高海况下,舰艇为了保持抗风浪能力,会维持较高的动力输出,本身风大浪高,舰艇动力又强,相互靠近并系缆,是一种颇为危险的操作。


更何况,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流速越高,压强就会越小,两艘动力船只之间流体流速自然高与另一侧船舷,就会导致两船“惺惺相惜”——不对,“惺惺相吸”,是为船吸效应,如果保持距离不当,车钟舵令不明,极易导致相撞……


大海啊,他都是……这个表情


关于船吸效应,河马之前制作的视频中有较为详细生动的表现——


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131353


当然,河马一个文科生,流体力学肯定不太懂,却一定要靠网络现学现卖,为什么会制作这个“船吸效应”相关的内容呢?因为河马稍微知道些海军操舰等业务的皮毛,此前美国太平洋舰队六连撞事件这样的大新闻,怎能错过?


故而还有后续视频,河马用眼疲劳到视觉里多层重影,几小时内怒啃美军71页事故调查报告,对2起美海军撞船群死群伤事件进行简要解读和演示,并制作视频,应该是中文网络最详细也最生动的吧。


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212133


“菲茨杰拉德”号:好巧啊……“麦凯恩”号:是的,我也撞了


至于用来对比“菲茨杰拉德”号撞击后损伤情况的同型舰“本福德”号,正是由美国海军舰长所著畅销书《这是你的船》中的舰艇,是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明星舰艇、模范单位……很不幸,“本福德”号,也是6连撞其中之一。


这书可畅销了,美国海军作为本星球最强海军,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河马认识的新一代海军军人,都(被要求或者自觉)读过此书


河马一位在海军的好友如是说,他们对我所做视频的较高评价,让河马超级开心,觉得自己生活有意义


以上内容,既是回顾当年一点微小的工作,也是向大家表明,海上航行时,两舰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极其重要;为什么要抛缆系缆?因为靠帮非常、非常危险。


咱们接着说这个奇怪的轻武器。PL-130型抛缆枪,名字很简单,就是“抛缆”(额,“撇缆”当然也行)的拼音缩写,跟空空导弹取自毛主席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霹雳一声暴动”的“霹雳”代号并无关系,是我军轻武器装备中毫不起眼的存在。当然,它占用了这个号码,以后我军空空导弹必须避开130了


再看一下此图


图里的字儿太小,抄录一下:


舰用PL-130型抛缆枪可用于救援船只或落水人员,最大射程130m。由抛缆枪、引缆箭、空包弹以及线缆组成。其中,抛缆枪是在53式步骑枪基础上研制改造的滑膛枪,口径11mm,全枪质量3.8kg,引缆箭箭杆为金属材料。而箭头由橡胶或梧桐木制成,前者用于救援船只,后者用于救援落水人员。


空包弹根据装药量不同,其弹壳分别涂以不同的颜色,红色弹壳空包弹装药量较大,用于强风中抛绳;黄色弹壳空包弹装药量适中,通常情况下都使用该弹,白色弹壳空包弹装药量较少,用于弱风中抛绳,线箱中的缆绳有白色和橙色两种,前者配合橡胶头引缆箭对船只救援,后者颜色醒目,用于配合木质头引缆箭对落水人员救援。


救援人员时,木质头与橙色缆绳浮于水面,并配用炮火指示,方便被救人员发现缆绳,并通过缆绳将被救人员拉上船。救援船只时,由于需要的牵引力很大,通过抛缆绳发射到被救船只的尼龙绳所能承受的拉力很小,难以拖动船只,因此需要先利用尼龙绳系于过渡缆绳,再用过渡缆绳系于牵引缆绳,最终由施救人员拉动缆绳,拖动船只实施救援。


当然,这里所说的,其实只是抛缆枪的一种用法,舰艇之间系缆,横向也好纵向也好,补给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抛缆作业。


如果没有抛缆枪,线缆当然过不去,补给就无从展开,并不是每个水兵都如同大力水手


PL-130型抛缆枪以空包弹为动力,射程130米,可以应对各种海况,各种舰型之间系缆的需要。


从我军手榴弹投掷教员创纪录的90米级投弹距离来看,我觉得大力水手吃了菠菜都不扔不出130米


作为一种用53式步骑枪(莫辛纳干卡宾枪)改造的抛缆枪,看起来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轻武器……但是,又很不简单。


首先,要把线缆寄到引缆箭上,这就是枪口上开孔的作用。但是,线缆不仅要牢牢地系在以火药气体推动飞行的引缆箭上,还得飞出去,并且不能被枪口上开孔磨坏,就得用好水手结。


你以为这个操作简单么?


各国舰艇的开放活动时,经常会出现水手结的展示。河马曾听到参观的游客,吐槽这个东西没什么意思之类......这其实是海军的一种低调炫耀:老百姓吧?不会吧?还不懂得羡慕吧?


就我的生活经历而言,军人家庭搬家非常非常频繁,老爹那一手神一样的绳带捆扎水平,是我每看到一次,都要叹为观止一次的——看一眼箱子,比划一下绳带长度,开始打包,不用胶带,不用塑封,节能环保可再利用,还能贴心地制作出加粗的提把,降低压强,方便提拿,到最后绳带不会偏短或过长,总是恰到好处……据他的说法,是我军传统背包带技术+水手结技术的融合运用,至今家里还存有不少坚固的纤维绳带。


我只能解释武器运作,但是绳结真的不懂


这种技艺,在现代社会中是相当冷门的——我只是看过老爹利用绳带打包,在大四毕业时,曾经帮助室友打包自己的台式机(他怕托运弄坏,坚持自己携带),强行依葫芦画瓢,期间多次延长绳带,最后还剪掉多余的,终于马马虎虎捆扎结实,并且制作了一个方便提拿的握把。这番折腾,甚至引起了同学们的围观。让我欣慰的是,室友一路从大连火车叮咣叮咣提到陕西家里,台式机包装与捆扎,都没有出现问题。


水手结这种古老的智慧,还是很有用的,左下角甚至有专门的抛缆用绳结球


而说到发射的部分,其实也挺有门道的。


PL-130使用的是53步机弹(对,就是机枪系列文章里提到的,生命力强大到不科学的7.62×54mmR)的空包弹发射引缆箭。相比目前各国军队使用的中间威力弹、小口径弹药,像是53式步骑枪这样的老式步枪,发射的是全威力步枪弹,后坐力是比较大的——各种现代12.7mm甚至14.5mm口径大口径狙击步枪/反器材步枪,通过高效率膛口制退装置+缓冲机制+枪托底板的运用,其射手可感的后坐力,就是以老式步枪后坐力为标准的。


可以说,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老步枪,是现代军队容许的抵肩武器后座力上限。


PTRD-41反坦克枪,虽然也有各种反后座机制(比如这巨大的制退器,和自动退壳、抛壳)但是老式大口径步枪抵肩后坐力是远超过使用同种弹药的现代武器的——甚至有“左肩一枪,右肩一枪,去野战医院”这样的笑话,这个笑话有一定真实成分,如果抵肩动作错误,被后座力撞到脱臼,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


7.62×54mmR弹药(PKM通用机枪),7.62×39mm弹药(AKM突击步枪),7.62×25mm弹药(PPS冲锋枪)体积对比,后坐力谁大,一目了然


也许有人又要说了,河马你絮絮叨叨一大堆,到底要说啥,不就是53步机弹空包弹么,后坐力比较大,知道了知道了,说那么多能咋样?


7.62×54mmR空包弹,也是PL-130抛缆枪的抛缆动力


因为,抛缆枪的后坐力,不是一般的54R弹药那么大而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武器发射或者说身管武器发射时,其后坐力,是弹丸或抛射物(projectile)质量越大,那么后坐力也就相应增大。


一般的54R弹药,弹头无非是10g左右,抛缆枪打出去的引缆箭+线缆,要在高海况强风中飞行并着陆到需要系缆的舰艇上,重量还是得有那么一些的。也就是说PL-130,应该被视为像老式步枪的膛口榴弹发射器那样的武器。


莫辛纳干的膛口枪榴弹发射器。枪榴弹即使只是用空包弹的发射药来发射,但因为抛射物质量大增,后坐力可谓大到“臭名昭著”


你以为为啥枪榴弹标准操作里,有个肩托怼地上的用法?后坐力大啊亲


不信,看看人民海军实际运用抛缆枪的情况,这是发射瞬间,注意射手左手脱离了前握把,很说明问题


因为我军军记素有“不擦镜头”的坏习惯,我们不能分辨空中哪个黑点才是引缆箭的箭头……但是身边飞速窜出去的绳索,还是表明了这张照片的状态,是发射抛缆枪的瞬间,此时这支PL-130抛缆枪,几乎从水兵那儿脱手。


这一点,并没有办法归咎于照片中的水兵,因为抛缆枪的后坐力就是这么夸张的;厚厚的救生衣也不利于武器正确抵肩;更不要说新兵入伍时,以小口径武器为训练枪械(舰上作训服已经是07式海洋迷彩了,说明是近年),导致新一代军人对后坐力可能有误解,造成抵肩动作的疏忽。


德军的U艇抛缆枪,枪托并不是普通的毛瑟G98改造的,而是一个全新的枪托。其前端护木段鬼畜膨大,一是增加重量,方便控制后坐力(毕竟不是步兵武器,不用整天抱着跑来跑去);二是方便抛缆枪射手抓牢武器


其枪托是专用枪托,从其长度也能看出来,这个抵肩长度是非常长的,既是增重,也有另外考虑


对比一下正常长度的G98枪托


正常G98的枪托抵肩射击效果,可以看到枪机尾距离眼睛很近,如果抛缆枪也是这么短的枪托,枪机尾很有可能戳脸上(或者更糟糕,眼眶里),所以枪托一定要长!


这些特征,在PL-130型抛缆枪上,同样有所体现。



对比下图的正常53步骑,可见抛缆枪枪托尾部的缓冲垫


莫辛纳干在老步枪里比较落后的特点,反而成为了利好——其枪机尾和枪栓比较远离握持位置,这在作为步兵武器时导致其射速较慢,但是抛缆枪只强调那一发,所以射速慢就慢呗。图中最明显的改变,是那个显眼的橡胶缓冲垫。


这种缓冲垫,如果熟悉国产轻武器的读者,很肯能会觉得“面熟”


W03大口径狙击步枪的枪托缓冲垫就是这个结构


然后就是那俩小握把,可以说,小握把的设计,是非常棒的考虑了——小握把更有利于控制武器的指向,同时也有利于射手对抗武器的后坐力,毕竟正常步枪枪托是传统步枪握把+直护木,除了抵肩部分和射击手别扭的握持以外,辅助手基本是靠摩擦力,一旦运用了小握把,两只手从手指、手掌到手臂都能控制抛缆枪,就能更好的运用武器了!


澳大利亚海军用AUG(也可能是其国内生产型,这个距离我无法辨别)抛缆,小口径步枪时代,打膛口发射枪榴弹可以说非常罕见了,当然AUG也是两个小握把,作用和PL-130是一样的


至于像上图中几乎脱手的情况,还是没辙:即使运用了长枪托+缓冲垫+两个小握把等多重措施,抛缆枪的后坐力还是超级大,远超过现代科技加持的大口径狙击/反器材武器,人类再厉害,也无法违背物理这种基本法,不能逆天。


AR-15枪膛剖面示意图,其中1的headspace就是头壳间距,这个头壳间距生产设计时不控制好,就是武器生产设计的失败;而枪管枪膛使用到寿,因为损耗也会有变化,必须更换枪机或枪管或者都换,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头壳间距不对,轻则精度受影响,重则炸膛!


至于使用11mm滑膛枪管,这就是个降低成本、方便生产的考虑了,毕竟引缆箭是靠大致武器指向飞行,不需要子弹的高精度,那么膛线就没必要了;反正是空包弹,引缆箭是前膛装填,头壳间距也可以不用管了,只要一根能够承受抛缆枪发射膛压的无缝钢管即可,当时真是省了很多麻烦。


至于那张照片,老爹的说法是,他拿着作出硬汉姿势拍照,只是因为够长够怪足够酷炫——作为舰领导的他并不需要去操作抛缆枪。他也亲口和我说过,这个东西用起来很不舒服,“(PL-130)打一枪就会肩膀痛,比用步枪(81-1)打‘响靶’几百发都要痛”。


“响靶”是啥,以后有空说吧~好像很早的时候在铁血论坛写过这事儿。


说起来,关于抛缆枪有个似乎毫不相干的内容——近年年朝鲜阅兵,都曾经有个奇怪的发射器出现。


这种发射器有橙红色、甚至显得软质的弹头,至今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用途,貌似是个榴弹,但用于反装甲也太弱了吧......反正看到的第一眼,就让河马想到了抛缆枪


甚至河马当初在知乎分析2017年朝鲜“太阳节”阅兵装备的回答里,就提到过这种武器让人想起抛缆枪……可惜答案被删除了~~想想应该是还某种特殊用途的武器,哪有端着抛缆枪这种根本不是杀伤性武器,只是一种工具受阅的?


还得多说两句,当河马兴奋而开心地写到这儿,突然发现以为是自己独家的抛缆枪文章,竟然有前人已经写过了,还是今年的……甚至我自己找来的图,都是别人用过的。顿时有点泄气。


好就好在,一个喜欢轻武器的海军家孩子,无论对武器本身还是应用上还是有点心得的,所以相信跟其他人写的相比也不算俗气。毕竟,这是河马从工作以来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写的内容,也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河马那么认真地“炒冷饭”了


为了炒饭更香,那就加料,就好比河马的炒饭一定会加火腿肠片/丝/丁那样


抛缆作业,是贯穿人类航海史的,只要是有船在开,就不会消亡的一种工作。最早的抛缆作业,显然是靠人力的,最早的用途,也不是船与船之间的,而是靠岸时系缆,防止水流把船只冲走。


后来有了多艘船只,抛缆作业就可能发生在船与船之间,毕竟古时的船只较小,运送人员啊、货物啊、交易啊、补给啊,都要靠帮,用缆绳比靠操船靠帮容易。


就像人类所有的技术都会被用于自相残杀一样,抛缆很快被运用到了作战方面——海战的早期(这个早期的时间跨度可是两千年级别),较远程武器效率都很低,弓弩、投石机、拍杆和早期火炮都是不太给力。


中国古战船,真的是把城垛移到水面上,古汉语中叫艨艟,叫楼船,还真有道理。旁边斜向顶端固定有重物的长杆就是拍杆,如图所见,这武器距离近(只有杆长)、准头差(靠一大堆人齐心协力,搞动对动瞄准)、威力差(只对较小的比如准备VBSS的快速运兵船、火战船有效果),同级别大战船靠近必然有射箭压制甲板上的拍杆操作人员,也意味着大规模跳帮肉搏战马上要来临,无法继续操作拍杆了


那么,较大规模海战中,决定战斗胜负的是什么?


是跳帮格斗!


这就不是像是现代友舰之间抛缆作业用钝头、软质引缆箭那么“温柔”了,缆绳的一端,那可是金属钩爪!金属重物既可以方便抛缆,也可以钩住敌船。


现在学校里团体中锻炼团队合作精神的“拔河”运动,最早就是我国古代水上战争中的抛缆作业之后的。用金属钩爪钩住敌船拉过来——无论对方有决心进行肉搏,或者要逃走,都得用力拔缆绳好一会儿。


就像这样,一个已经钩上了,一个在空中抛过去


随着舰载武器的进步,射程越来越远,威力越来越大,跳帮准备的开始抛缆作业也越来越不能靠人力来完成。


燧发抛缆枪……额这是幻想作品,单手抛缆后拔河,过于主角/BOSS表现,太不现实了~


抛缆炮,身管武器,发射药动力抛缆,线缆箱(架),都有了,和现代抛缆枪的差异只是抛缆火器的体积和火器的先进程度


当然,到舰炮强到完全可以决定胜负的时代,军舰之间的跳帮逐渐消失了。航海技术的发展,更大的舰船,靠帮开始出现因海浪导致两船碰撞,损坏舰船的危险可能,也就出现了不靠帮,利用横向或者纵向系缆,进行小规模货运、人员转运和拖曳故障/失事船只的操作。抛缆作业,也从和平用途,到作战用途,再回到和平用途。


几乎在舰炮强大到完全不需要跳帮,即可主宰海战胜负的同时,动力舰船也开始在世界各片水域,顶风抗浪,横冲直撞。船吸效应这种危险的情况开始出现,舰船的安全航行,必须时刻注意保持一个叫“防撞极限”的距离。


船吸效应示意图


相比商船往往人员较少,也会储备足够航行图中所需各类补给的情况。军舰可是个非常消耗物资的种类,自持力数据,就是舰艇依靠自身储备能够行动多久。而军舰所承担使命,往往有可能比自持力更久——毕竟,航速高,燃料消耗量大,要常补充;舰员多,毕竟多个部门各司其职,还要考虑损管,舰员少了可不行,那么人类活动可是需要大量淡水和粮食提供营养;弹药补给,当然是不用说了。


民用抛缆设备,就不那么“枪”了,叫撇缆器倒是恰当


即使是核动力舰艇,换一次核燃料可以跑环球航行,其水粮和弹药,还是要靠补给。于是,真正经常需要抛缆作业的,基本就剩下军舰了。反正是军用舰艇,舰上是海军军人,准备特殊的榴弹发射器——抛缆枪,无非抛缆枪是比轻武器库的武器更加常用些。而其他需要抛缆作业的民船,使用的抛缆枪并不是那么


美军使用.45-70空包弹,基于斯蒂文斯步枪机匣制造的抛缆枪


美军基于M1903步枪,使用.30-06空包弹的抛缆枪


这两者,特点是共通的,就是没有线缆箱,有一个挂在武器下方的线缆筒。而基于M1903的抛缆枪,也有一个非常显眼的橡胶缓冲垫。


原来,这些加料只是将历史补完,用从古至今抛缆作业、所用器械的不同,以美军为代表,说说抛缆枪的演进。不过看了一眼其他各方写抛缆枪的文章,还是有点讶异,PL-130型抛缆枪基于53式步骑枪改进而来,竟然被人diss了!


大致意思,是这东西初级、粗糙,是我军装备体系僵化的体现。


美军舰员使用M14改进而来的抛缆枪抛缆,注意飞速窜出去的红色缆绳


额……上文已经有详细的描述,说明了PL-130虽然基于53式步骑枪改进而来,看着非常古老,实际上是思虑周全、设计完备的产品。长枪托、缓冲垫、小握把,一个不缺,为了能较为舒适(或者说较为不痛苦)地使用,在枪械设计上该考虑的点都考虑到了。


抛缆,把缆绳抛过去就是了,一个系缆点,只要一次。抛缆目标舰艇上执行甲板工作的水兵,自然会将抛射到位的绳索拾起,完成系缆工作。莫辛纳干步枪虽然作为栓动武器不那么出众,但是:


本身结构简单强悍;

闭锁坚实可靠;

枪栓可以一个动作就拉开,并保持该状态(如老爹照片上那样),操作人员一眼即可知抛缆枪此时无法发射,保证甲板操作人员安全;


所以使用由栓动武器改进而来的PL-130完全可以达成目的。使用自动武器干什么?自动武器即使有空仓挂机功能,手动挂机也要俩动作;且不说空包弹和抛射物对武器自动射击的影响,难道要一次性抛缆20次或30次吗?这是要在两舰之间编织鹊桥?!


美军舰员用M16A2改进而来的抛缆枪进行抛缆作业,注意这支武器护木、握把和枪托涂有鲜亮的红色,表示这是一支专门功能的抛缆枪,提醒舰员别在需要轻武器作战时拿错了,以及小口径武器装最古典的枪榴弹发射器,也是超越时空的“忘年恋”了


更重要的一点,虽然在我军轻武器装备体系——当然是专司地面作战的单位——里,53式步骑枪早已退役,7.62×54mmR弹药也逐渐淡出(但愿,我可不敢预言这弹药何时退役),但是北美等民用枪械市场的存在,让我国依然有批量生产的莫辛纳干(类)武器,更不要说7.62×54mmR这种弹药了。无论抛缆枪的配件还是弹药,都是价格便宜量又足,用着不好么?我国经济实力是越来越强,但是军费多到可以乱花了么?一个完全合格乃至在世界同类武器中堪称优秀的武器,干嘛要换?强行去换,不是乱花钱是干什么?


美国海军军人正在查验展示一支M1903改进而来的抛缆枪,锃亮的铜器、完整的烤蓝、油光闪闪的木托,说明什么?这是一支现役的抛缆枪


因为我们的抛缆枪PL-130,是53式步骑枪改进而来,就要见微知著吐槽一番,我觉得也是没谁了……美国海军里,还有现役的M1903改进而成的抛缆枪呢!这实木钢铁还有黄铜的古典组合,和一边枪架上,铝合金下机匣、塑料护木握把枪托的M16A2,形成了鲜明对比。


试想,如果我们的抛缆枪是81式甚至95式改进而来的,主力舰艇是一代舰,是老旅大(051型)老江湖(053型),人民海军就可以算的上是强大吗?而当下我们的现役舰艇大多数已经是三代舰,使用53式步骑枪改进而来的PL-130,因为作为抛缆枪性能优秀继续使用,不是更体现了人民海军大踏步前进,却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优良品质吗?


以上内容,只是河马发现自以为是“独家+深度”,被人占了先,只能稍许写写深度,恼羞成怒要撒气吧~


顺便说句,在甲板上着手补给作业的舰员,工作环境其实挺危险的


军舰在浪里晃啊晃,突然的涌浪可能导致意外颠簸使水兵跌落海中;而抛缆枪打出来乱窜的引缆箭,还有即使系缆之后,摇摇晃晃沿着缆绳划过来的油水管路、干货容器,都可能撞到舰员,所以海上补给需要很高的组织协调水平,水兵本身精湛的业务能力(熟悉甲板布局,牢记个人分工),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乃至机警灵活的身法。


关于其中细节,以后若有机会河马会请教在海军的朋友(尤其是其中差点掉海里的几位),以及虽然转业已久,早已是地方乐呵呵胖老头形象,但是因为看新闻时发现地方船舶靠帮作业不合理,突然恢复严厉、干练、强悍舰领导形象的老爹。


一如往常,晨曦再次侵入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的办公室,欢快的鸟鸣,庆祝着太阳的升起。


辱印准备!图为印度海军“德里”号导弹驱逐舰


听过一则有趣的,关于抛缆枪的逸闻。抛缆的过程中,虽然两舰会尽可能保持等速,但是海浪高低起伏,导致舰艇姿态并不是那么稳当,而抛缆枪后坐力较大,操纵较为困难的固有特点,导致海军舰员在射击抛缆枪时,未必能如愿将引缆箭打到目标舰艇的甲板上。而两舰距离有时较近,引缆箭依然有较强动能打到上层建筑的情况(不要小看梧桐木、橡胶或者美国海军用的网球,动能充分的时候撞那一下还是挺厉害的)。就会出现抛缆目标舰艇的舰员吐槽:xx舰抛缆枪怎么打的,漆打掉了我们得去补,blahblahblah~


而说到这里,就会想起一位美国海军军官,去印度“德里”号上观摩5天之后,在互联网上与网友分享的见闻。



翻译:先感谢大家!

1.你们有没有见过美国军舰执行海上补给作业的场景(UNREP=Underway Replenishment,河马注)?我们两舰并行,(用抛缆枪)打过去一根缆绳(如果没有概念,就是一根很粗的线绳)。缆绳一端是个很好很软乎的网球,会在对方甲板上弹跳,对方舰员会拾起(并进行系缆)……印度海军抛缆是打一个矛头过去!一根他娘的矛头!那种,16英寸(406mm)长的金属制头上是尖的……


补给前抛缆的缆绳头上是金属还有矛尖,这是补给还是准备拔河后跳帮啊?……太古典了,太海盗了,太可怕了,就算印度人多无所谓舰员伤亡,戳坏了舰艇咋办?


PL-130是个型号,但是到底该怎么称呼这种特殊的轻武器?正式名称是抛缆枪,但是叫撇缆枪,在最严苛的汉语语法考量下也是对的。虽然这个撇字曾经是“少年河马之烦恼”,至今自己也依然觉得这个动词来源于大连的方言,但的确是有字典和术语作为支持。


撇缆枪√,抛缆枪×


而如果你在现实中发现河马本人,聊聊抛缆枪,会发现河马自己这两个名称混用的厉害,甚至在游戏语音里和大家说“我撇雷啦!”……毕竟在大连生活了4年,至今也会偶尔念叨诸如“小牛拉小车”、“水桶”、“彪呼呼”之类的大连方言。


PL-130型抛缆枪,可以说是莫辛纳干步枪体系里最为奇特的存在,其造型也别致到好看。其本身,更是伴随并见证了人民海军漫长的发展岁月,到我们核航母下水服役,她还会继续忠实如以往地工作着。



系列索引:


【河马看怪枪】被三头大象追出来的双管钛合金大枪,半价销售哦!


评论上墙不易,推荐个容易上墙的;
想贴哪都能贴上的酷炫玩意儿,
还软硬咸宜,
不试一下嘛? 

感谢新老朋友鼎力支持,我们会再接再厉,希望您的打赏变本加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