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2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河马说国枪】光耀千秋的八一杠,真的是反击战催生的么?

扬基帧察站 扬基帧察站 2019-02-23

【上期内容A:卷怒涛,疾风急,一鼓作气到汉城:朝鲜人民军坦克兵七十年

【上期内容B:从“和平使命2018”到“东方2018”,史无前例的不仅是规模


首先啊,给大家看一张图。

 

当年的帧察视频发布地:http://www.pearvideo.com/author_11549210


如今看来,这个页面,犹如一座矗立在过去的里程碑(按养鸡的说法,叫墓碑)……当年选的这张背景图,如今看来也算是得意之选。


是的,本篇要说的,就是81式自动步枪。当然,大家叫“八一杠”更多些,毕竟使用折叠托的81-1式(读作八一杠一),比使用木托的81式更常见。



而说起81式,河马首先想起的,是二十年前我军各部队大门执勤战士的形象——


87式大檐帽,帽墙中间有一条红线;

一张晒黑的脸庞,视端容寂;

87式战士常服,翻领,有个领带,虽然认真整理过着装,但总有那么些褶皱;

81杠和81式子弹袋,通常是第二位不持枪的哨兵带着弹药(枪弹分离);

胶鞋(穿着胶鞋打领带,当年我军一大怪)。


如果说现在多数人心目中,95式是人民解放军的名片。那么当年的81杠,在河马我的心目中,就是解放军的代名词。


1999年建国50周年的世纪大阅兵上,81式是徒步方队轻武器中的主角


毕竟稍微用点心,只要从外形就能看出81式自动步枪的独特性,它与56式以及其他国家的AK系列武器之间,都有着微妙的不同之处。枪管上有环(后来才知道,是枪榴弹的闭气环),准星在导气箍上,导气管紧贴着枪管,扳机护圈距离弹匣有一定距离。


从小到大,时至今日,我粗糙的文辞,一直无法言喻其中的美感。


这种看着更舒服的情况,就和南斯拉夫M59/66类似,其造型上也比原版SKS(包括M59)好看(连接导气管和准星位置的,是发射枪榴弹用的L形标尺,竖起来自动切断导气管,确保发射药能量都用来推动枪榴弹)


在95式引起网络上的大范围讨论之前,倒是很少听闻81式如何如何——当然也得说明,81式的时代,是在网络时代以前了,自然各种纷乱的声音会少很多。但众所周知,56半生产比56冲耗时,56冲虽基本合格,但是不能完全满足部队对步枪的需求,63式又毛病缠身……81式,似乎没什么毛病?



诚然,在95式步枪引起的种种讨论里,81式作为其“前任”,往往也被拿来作为比较对象,自然也面临着一个被过分拔高的情况——河马自己得承认,情感上的偏好,使得自己对81式评价也是特别高的。


《士兵突击》里的台词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印象


毕竟,81式也是河马唯一有过的实弹射击体验。


运用下挂枪榴弹的81杠,注意使用小握把抵肩操作


然而网络上的纷争嘛,谁知道键盘那边是谁。所以河马更倾向于,尽可能去了解现役中兄弟哥们的想法,毕竟他们分散在各个军兵种,更有些感受过从81到95的过程。


显然,部队更喜欢95式(再埋个包袱,相比95-1,很多人也更喜欢有小握把的95式)。


好奇心“害死”伍班副,jpg


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长时间的使用自然会产生感情。作为一支无托结构步枪,95式的优点与缺点都非常鲜明;而在已经形成使用习惯的老兵那里,81杠拥有空仓挂机、拇指即可操作保险快慢机的种种优点,可能就因为他们在换装95式的时候要改变种种习惯,使得这些优点被放大了——大家都有个习惯,一种武器便于操作的优点是理所应当的,而其难用的部分就会被刻意记住。



而对还没有对81杠产生“肌肉记忆”的,年纪稍小些的军人来说,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乃至去拥抱95式的优点。至于更新一代的军人,95式是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摸到的第一支枪,就更不会对81杠有更多情感了。


总之关于95式的分析,将在系列后续文章中详述,这里就不多讲了。


81式之所以有这样成功的评价,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先从上期讲的63式说起,虽然其设计思想上,有不少设想不符合实际的部分,但最初的63式仍是一支相当不错的武器。然而那个年代的诸多问题,导致现今我们看到的63式,大多为文革期间投产的63-1式,说它百病缠身并不为过。


被河马戏称为“缺孔”的标尺,虽是缺口准星的形式,但是上面有个封顶


许多资料里提及81式开始研制是1979年,实际上在63式面临诸多严重问题,零敲碎打的补救已经无法起效的1969年,81式就以“第二代7.62毫米自动步枪”的名义开始研制了。1975年,原第五机械工业部决定把第二代自动步枪研制工作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这才有1979-1980年期间,以一年多时间的研制试验,通过国家靶场的鉴定和两部组织的定型鉴定的情况,否则一支改动如此明显的枪不可能这么快就弄出来。81式的成功,是建立在其背后多个型号经验教训支持上的。这些型号里,我们知道的有63式,而我们不知道的,还有若干个。


自动机的运动、开闭锁直接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尤其对点射精度的影响更为明显。为提高81式枪族射击精度,围绕自动机设汁采取了一些综合措施。


加强对自动机运动的导引,机框导轨长度连同复进到位后的辅助导轨。全长为110mm,相应的机头杆部与机框配合长度为70mm,使每一发枪弹的闭锁状态尽量一致。又靠拢了机匣导轨、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距离为18.5mm(56冲为25mm),机匣导轨位于枪管中心上方6mm,与活塞、复进簧中心靠拢,使自动机运动平稳,运动件质心降低,减小动力偶作用。减小运动中撞击,防止射击时全枪振动影响点射精度。枪机运动为较长行程130mm(56半为100mm),保证自动机后退与复进适当能量,控制合理射击频率,前后到位撞击面尽量接近枪管中心并左右对称。但由此导致扳机护圈与弹匣座之间距离过长,外形不够美观。


——以上内容来自《枪炮世界》网站


可以看到,81式的导气管几乎是压在枪管上的,这种设计,在之前63式的文章里也提到过


AK式导气系统


81式使用活塞短行程自动原理——也是63式应用的自动原理,后坐能量比AK的活塞长行程后座更柔和,也被视为是比较适合自动步枪的设计(也有直接叫最适合的),可以说为了符合我军需要,81式除了外观上让人想起AK之外,改进工作也算是操碎了心。


AR的气吹式自动原理,直接省掉了活塞,精度没的说,但是火药燃气直接吹枪机里面,对发射药质量、清理维护(定期润滑)的要求就很高了——当然,河马遇见几个具有丰富枪械经验的美国人,坚持认为气吹系统优越性极高,对气吹系统抱有极大信心


81式的机匣结构是冲铆,从一开始就是。63式的问题,如果真要溯源到源头,就是从锻压瞎改成冲铆。而63式走过的弯路,趟过的地雷,全都变成了81式发展的助力。


诚如AK发展中从铣削机匣到冲压机匣,说起来只是工艺的改变,乃至光从结构上看,有一定机械知识的人都能理解;但这个改进过程却耗时很久,并且在其间发展出多个(子)型号,为什么这样?


——枪械毕竟是有个药筒在枪膛里爆炸,推着弹头飞出去,火药燃气驱动自动机运作的,是个常年在“干重活”的机械设备,机械结构上稍有弱点和缺陷,都很容易随着使用而放大。



这种问题,是有鲜明案例的,比如说英国人的EM-1和EM-2(SA80枪族的先声),设计人员基本完全缺乏轻武器经验,在一般机械上可以可靠运作的设计,在枪械上,就是行不通!就是会出包!要不然,为什么后来还要请德国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改进到堪用。


现今依然流传于世界各地,有着不小使用团体的枪械,基本都付出了这种程度的努力,不同的是这种努力完成于什么阶段——在设计与生产阶段努力完成的,就会成就可靠武器的名誉;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完成,留到了使用阶段再去解决,那就怪不得这种武器恶名昭彰,SA80如此,AR系也一样,即使它们早已非复吴下阿蒙,但是当年出的问题,当年损坏的名誉,要完全挽救已不可能。


81式的成功,来自于其前辈的经验教训积累,来自于成熟工艺的运用,来自于战场的呼唤,更通过了战场的检验。


战场的嘈杂环境,紧张的射手可能没注意到自己武器已经打空,空仓挂机的提示作用极大,这个特性是绝对有必要保持的


来自81式血统的CS/LR14,却没有空仓挂机,让人遗憾


总之从1969年开始研制,1975年被列为重点科研项目,1979年提出正式要求,1981年批准设计定型,到最终1985年11月,国家轻武器委员会发文正式批准定型,转入大规模生产;81式作为一支轻武器,其发展历程可谓稳定而流畅,成就了一支好枪的基础。


河马这个国枪系列进入国产武器以来,总提到“我军要求更高精度”这一要求,那我们就姑且看一看81式的精度数据。


根据最初4年生产中抽枪进行精度验收试验纪录,统计127支枪,每支枪在100m卧姿有依托单发射击三靶,每靶20发,得出每支枪三靶平均R50。127支枪总平均R50=3.942cm。56式半自动步枪,统计10年的抽枪精度试验纪录,R50总平均=4.7cm。而56式冲锋枪生产技术条件规定R50≤6cm,实际上还难以达到。


至于81式步枪的点射精度,在以上试验统计中(每季度抽试点射精度),24支枪平均70%密集界20.2×17.44(方向×高低cm)。


同样,在最初几年生产81式轻机枪抽枪精度试验统计中,32支枪单发总平均R50=3.59cm,20支枪点射总平均70%密集界16.67×15.84(方向×高低cm)。


——以上内容来自《枪炮世界》网站


河马所掌握的资料,比较可见和《枪炮世界》的资料有一定差异


可以说,由63式开启,却未能完成的梦想,终于由81式圆满了。


上文对81式的溢美之词,就先告一段落——81式的问题,也是存在的,那就是,老。


毕竟研发的起点可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而81式面临的需求,也是因为战争正在进行,而颇为炽烈。


新材料新工艺——没有,这两者,是对武器减重有着极大帮助的;

新设计——没有,解决后坐力过于暴躁的方法很直白,延长机匣,这让武器看起来有点丑;

对附件的考虑——也没有,除了河马叫做“缺孔”的标尺,安装瞄具的81式,方式方法,都比较纠结,源自AK式的机匣盖,是其主因。


上了RIS/RAS的81式,看着很……奇怪


使用全息瞄具的81式,射手也未运用瞄准镜


这种奇怪的支架,部队也没见到,光图片都比较缺乏


虽然枪管上有闭气环,但是枪口挂榴弹的图片并不多(俗称陆军海战队的对台一线部队倒是有),反而是这样下挂榴弹常见一些


而且,81式外形上非常没有特色,对于很多人来说还会觉得是AK的变种——直到21世纪加拿大人才彻底整明白:这玩意儿不是AK(他们认为算是SKS的后裔),可以说非常影响出口了。


至于国产枪械的认知啊,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能有这样的误解,即所谓“国产的自尊心影响了先进轻武器的装备”。这种自尊心各国都存在,而大家从网络层面上了解的“先进”,其实并不尽然,甚至有可能前因后果都说错了。



81式,说到底是个过渡性的武器,国产武器的发展,还未停止。河马的这一系列文章,还会继续下去……





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了解历史上人类的智慧如何推动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进化,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扬基帧察站”获取更多内容。


系列索引:


【河马说国枪】从南昌到汉城:“老套筒”见证八一军旗红


【河马说国枪】你的名字只是过客:本该是中流砥柱的“中正式”


【河马说国枪】夺过来的武器,打出来的军威:三八大盖传奇


【河马说国枪】走进半自动时代:美英帝国的“四大馈赠”


【河马说国枪】为了正规化!并不出彩的共和国初代制式步枪


【河马说国枪】冲锋枪、突击步枪还是自动步枪?


【河马说国枪】为人民军队量身打造的它,为何依旧黯然退场?


夏天太热,露趾的凉鞋又不是自己的风格;

溯溪鞋?虽然城里没那么多自然水体,当做长得不像凉鞋的凉鞋穿,亦可赛艇!

感谢新老朋友鼎力支持,我们会再接再厉,希望您的打赏变本加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