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2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河马说国枪】为人民军队量身打造的它,为何依旧黯然退场?


【上期内容:日本最新宙斯盾的娘家,以后说不准能造航母呢!


56式写的很急,更多写的是河马自己的认知,虽然这是本系列原本的出发点,但是这样不仅是显得内容缺乏支持,也显得没写完……所以,本篇就平衡一下,以抄书为主吧


说到63式步枪,很多军迷都知道有这么把枪存在过。



但除了正常描述里的前期溢美之词满篇,而后的盲动莽撞导致惋惜……一般人对其的了解,差不多就如此了吧。


不过对于河马来说,63式是一支颇有意思的武器。因为基于63式,我终于明白了一点,战术思想对武器的设计与发展,有多大的影响力。



最初,63式的名字,是“7.62毫米自动步枪”。


7.62毫米自动步枪  1958年11月,枪弹及近战武器专业会议决定,研制通用枪取代步枪(56半)和冲锋枪(56冲),其性能以半自动步枪性能为主,冲锋枪为辅,即不仅有冲锋枪的火力,还要有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刺杀威力。

……

1961年,通用枪在北京的审定会上确定为056型(后改称656型,厂史原标注,除书名外,无解释括号内为河马添加,下同),后又经过某些修改,生产了100支,性能良好。

……

同年(指1963年),根据第五机械工业部要求,科研所又设计试制了6种折叠托自动步枪样枪送北京选型。


《某厂厂史(1889-1990)》,第xxx页。


63式,也一度被称作“通用枪”。



二、研制63式自动步枪

……

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自动步枪。以后,弹道枪车间小批量生产了500支,其中300支交北京部队试用。在部队试用中,战士对枪爱护倍至,认为该枪性能和勤务性好,操作和格斗方便,不低于同类美式枪。定型后,工厂每年生产200~300支,逐步完善产品设计和改进产品工艺性。


《某厂厂史(1889-1990)》,第xx页。


似乎,关于63式的一切都在走上正轨。


3. 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主要指标及特点:口径7.62mm,弹种56式弹,全枪质量3.91kg,全枪长1023mm,精度R50=5cm,寿命15000发,供弹具20发。


1959年至1962年研制,1963年设计定型。累计产量222.288万支,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生产的第一支自动步枪。


《某厂厂史(1889-1990)》,第xxx~xxx页。


以上是63式最初的描述,但是具体的变化,不是有点多,是太多了。


美军、澳军(西方世界)在越南战争战场上接触到了63式,对其认知,一度将其称作68式。看一支武器,当然要看铭文,铭文上大多会有生产日期,综合其谍报机关获得的,相近年月(1968-1969年)这种步枪大规模列装解放军现役的情况,将其称作68式也是正常


63式自动步枪在设计定型时性能是良好的,单发射击精度优于半自动步枪(56半)和美式M16步枪(使用M193弹药)。经过几年小批量试制,1965年至1968年,工厂每年生产200~300支给部队试用,发现问题又继续改进和完善,是比较成功的产品。


《某厂厂史(1889-1990)》,第xx页。


同一段,下句话就是: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


这个干扰有多严重,就是原设计被改的面目全非,从原设计中的锻件整体机匣这种机匣生产消耗工时较多,较昂贵,重量较大,但是机械性能较好,精度较高;改为生产中的冲铆机匣,这种机匣成本较低,生产较快,重量较轻,但是如果需要确保武器性能不降档,需要贯穿始终、非常严格的质量控制——这却是当年近乎完全缺失的。全枪寿命也从原设计的15000发,降低到10000发。


原设计的锻件整体机匣


投产后改为冲铆机匣,这也是大部分部队修械手册上的形制


1971年10月,工厂统一产品图定为WQ301-1产品,名称为63-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


《某厂厂史(1889-1990)》,第xx页。


大概是河马资料搜集不力,除了那句文字描述,找不到最初定型63式的精度数据。姑且以63-1式开始3年(1972~1974年),对比一下56半复产开始3年(1978~1980年)精度测试数据。



《某厂厂史(1889-1990)》,第xxx页。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63式(大批量生产型)的性能处于非常尴尬的状态,精度已经达不到最初定型时,优于56半的要求;火力上虽有空仓挂机等提示射手的特性,但是弹匣容量较小为20发;体积和重量上又长又宽又重,无论是针对56半还是56冲(30发弹匣),又有什么样的竞争力?



当时各部队修械手册里,提及63式的缺点,往往是这样说的:


它的主要缺点是:瞄准装置不易矫正(应为校正,河马注);射弹散步较半自动步枪大;横向尺寸也较大,握持不如半自动步枪方便。


《枪械教材》原xx军区后勤部军械部翻印,1976年8月,第xx页


更不要说,63式的生产过程中,有着不胜枚举的各种问题。


由于机匣轻率地由锻件改为冲铆,造成工艺上的许多问题,也给产品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


……


由于冲铆机匣报废多,超差处理品多,零件互换性差,枪的精度不稳定,故障率高,外观粗糙,防锈能力不好,射击时导气系统冒火星影响射击。


《某厂厂史(1889-1990)》,第xx页。


就算改成63-1式了,63式在技术上的命途多舛,就结束了么?


没有。



1970年有几千支枪因质量太差转为民兵使用。1971年后,工厂曾组织几次攻关和质量检查,未能解决问题。1976年4月,国家轻武器定型委员会在北京召开63式自动步枪质量汇报会,工厂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由工厂组织攻关组,将冲铆机匣改为锻件机匣


《某厂厂史(1889-1990)》,第xx页。


然而,这一攻关计划,让63式恢复原本模样的最后机会,又因为政治运动搁浅了。在这个时候,部队的意见已经很大了,战士们喊出“还我半自动”了,据说全国12个军区中就有9个军区打报告要求换枪。更严重的情况,则是:


关于设计上带来的问题,有射击时向后冒火星,严重的危害射手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导气箍实际上是个活塞筒,活塞、调节塞均是自前方装入再锁住,射击时,高温、高压气体及残渣可燃物质就变成火星自调节塞、活塞与导气箍之间隙向后喷射,有的火星可以喷射到射手的脸上,甚至伤害眼睛。部队意见很大,当时的总后领导说;“起了敌人起不到的作用。”


以上内容来自《枪炮世界》网站


所以回来了


原因,是工艺太差。


经试验证明,是弹头经过导气孔时,孔边毛刺将其表面挂下铜屑经活塞间隙向外飞溅而形成火星。


《某厂厂史(1889-1990)》,第xxx页。


终于,在1978年,63式停产,撤装。部队重新装备56半。


与63式有关的一切,一度烟消云散。63式除了是第一种我国自行设计的自动步枪外,还有许多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改进。


比如,玻璃钢枪托。1969年投产6000多支,交部队使用出现折断现象。虽然在1973年由轻工业部、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五机械工业部、总后装备部联合同工厂进行木质枪托和玻璃钢枪托的对比试验,证明玻璃钢枪托优于木制枪托,但是在装配过程中仍然发现个别破裂现象,未正式投产。但护盖(上护木)仍然由木质改为玻璃钢继续投产使用。


护盖与枪托材质似乎是不同的,可能是玻璃钢材质(河马并不能确定其中区别)


还有,塑料弹匣。1970年,以日本ABS塑料原料生产了5万件塑料弹匣配发部队使用,情况良好。1974年,经总后军械部同意,按总产量1/3装配出厂,后因日本进口原料用完,国产质量不合格,停止塑料弹匣生产。


图中塑料弹匣,大概率为进口原料所生产的


而在1963年试制6种折叠托以后,1970年改进研制了折叠托63式,生产500支交空军部队使用。


著名的折叠托63式步枪照片


真正成谜的,是63式班用机枪。1970年,在63式自动步枪基础上,改进研制了63式7.62mm班用机枪,设计定型,未投入生产。但是当时的兵工厂,恐怕更多精力集中在顾此失彼的补救过程中,这种班用机枪,也随着63式步枪的停产撤装,至今未见于网络。


如果说河马个人对63式有什么想法。



首先,我很喜欢63式的三棱刺,比一般的三棱刺,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63式自动步枪网络上相关资料与描述,是河马当年曾经反复研读思考的内容。我军对这一枪族提出的要求,在我看来是颇为奇怪而值得推敲的。同时,这一型步枪,也是终于让河马厘清思路,开始故意区分突击步枪、自动步枪两个名词的开始。


这是基于中国军队的作战需求(或者说想定的作战需求)研制的武器。是真正应对我们需求(想定需求)的轻武器。河马所受教育,对国情是非常看重的,我认为,轻武器有千百种,剥离环境和用户说优劣都能说出个所以然。但是真正符合一支军队需求的,往往是自行设计制造的枪械,毕竟这是量身定制的。



63式想定的作战需求,是强调远距离精确射击,强调发扬“刺刀见红”精神。这导致这种武器很长(枪管长520mm,超过20英寸),只有传统步枪枪托,没有手枪握把,利于精确射击与拼刺。


着力压低自动机质心和运动轴线以后,使得武器单发连发精度都有所提高。看到过“射击时枪口不上跳”的描述。



但是作为一种具备全自动射击能力的武器,没有手枪握把是很容易导致射手疲劳的;更不要说超标的体积,在丛林环境、城市环境内颇为掣肘,而在机械化步兵、空降步兵的具体运用中,载具的限制也就很明显了。


而且,63式的发展史,也让我终于注意到轻武器的改进,是有多难多坑,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果甚至跌落深渊。爱好轻武器,除了识别型号,生产过程中一点两点的小细节也值得人注意。


而现代战争高速变换的攻防态势,63式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了。如同M14这种顽固坚持“步枪就是步枪”的古老设计一样;63式的黯然离场,虽然原因更加让人难过,退回去继续使用半自动步枪,也是如同M14一样在战场上发现自己的问题。


战术,战术.jpg


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参战部队反映,56式半自动步枪火力持续性弱,56式冲锋枪数量不足。这时一些库存的63式步枪和完整的63式生产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军工科技、生产人员重新启动生产线,在标准型63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项目为:


1.改进弹匣接口尺、卡笋,使63式能使用“五星”20发弹匣及56/56-1冲锋枪的弹匣。(63式原来的弹匣口尾部有一个空仓挂机让位槽,如果在原有的63式上使用56式冲锋枪的弹匣必须先把空仓挂机取下。)


原装弹匣


2.复进簧选用优质线材缠制,增加强度。


3.减小枪机公差,强化击针处理。


紧急换装参战部队后,部队反映这种改进后的63式精度可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火力持续性增强。在一个搜索扫荡敌人的战例中,曾有两支改进的63式步枪使用56式冲锋枪弹匣在300米距离上采用短点射交替射击,20分钟内击毙击伤敌军6个机枪手,封锁住敌军隐蔽洞口火力点,使敌无法开火,掩护其他战友冲锋并俘获洞内残敌。但由于63式全枪过长,在丛林地带作战容易勾挂树枝等物,而且在使用56式冲锋枪弹匣时,弹匣容易松动脱落。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短暂恢复生产并没有改变63式步枪的命运,很快再次停产。


以上内容来自《枪炮世界》网站


年轻的共和国、年轻的轻武器行业、年轻的研发人员,以冲劲和闯劲研制出了性能优良、原本颇有前途的63式枪(族);又因为冲劲和闯劲,惹出了巨大的麻烦,导致63式自动步枪被迫提前退出我军装备序列。


对越自卫反击战里的63式,只是回光返照罢了。63式作为为中国军队量身定制的轻武器,其接力棒最终将交给81式枪族。


而其实,81式枪族,早在1969年就开始研制了。


下期,河马就要说说81式枪族了。


没有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即使读研的时候,论文看多了忘了前文关键内容,那也就是拉滚动条回去找


63式自动步枪,却值得我认真用真实的纸笔,先作读书笔记。63式,如果顺利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我畅想过,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后记


如前文所述,在慢慢认识慢慢学习的过程中,河马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套路。这种奇谈怪论啊,还会继续下去。


河马的奇谈怪论,包括一系列对武器型号的诡异称呼,包括但不限于,把FC-1“枭龙”/JF-17“雷电”称作“超七”;把JH-7“飞豹”称作FBC-1;把日本的10式坦克称作TK-X;把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称作AMX-56,等等等等……


还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选择,有的是老名字,有的是比较短的名字,有的则是记不住拼写,还有些纯粹是懒得改口。






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了解历史上人类的智慧如何推动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进化,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扬基帧察站”获取更多内容。


系列索引


【河马说国枪】从南昌到汉城:“老套筒”见证八一军旗红


【河马说国枪】你的名字只是过客:本该是中流砥柱的“中正式”


【河马说国枪】夺过来的武器,打出来的军威:三八大盖传奇


【河马说国枪】走进半自动时代:美英帝国的“四大馈赠”


【河马说国枪】为了正规化!并不出彩的共和国初代制式步枪


【河马说国枪】冲锋枪、突击步枪还是自动步枪?


夏天,雨多,雨停也快;
拿伞,占手,无可奈何;

如果有把伞,还有多种功能,能亮灯,还能砸个异物,岂不美哉?




感谢新老朋友鼎力支持,我们会再接再厉,希望您的打赏变本加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