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2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从“凌云”看国产高超音速武器

扬基 扬基帧察站 2019-02-24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开头谨录毛泽东主席的词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正是因为这次展出的国产高超声速试飞平台的名字,恰好就是“凌云”。这种命名方式,也暗合共和国绝大多数导弹家族均以毛主席诗词中的意象命名的传统。“凌云”的研制单位,是有着“军中清华”美誉的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根据我国的一般传统,“凌云”能够以实物状态公开,本身就说明了其技术的成熟性




一看就嫌土,再看又找爹


根据公开资料,“凌云”的首次试射于2015年年底完成。但早在2005年左右,大量来自航天科工三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军内和地方高校的相关论文就出现在各类学术期刊上,这表明国内对超燃冲压动力的相关研究展开已久。



这个造型确实十分探空火箭......之前讲“烈火”系列导弹的时候,其早期型看似也差不多


至今还记得,十年前在母校的保密实验室,老师带领着我们参观那台超燃冲压发动机原理样机的场景。冲击力十足的矩形进气口,光滑的金属外表,以及喷口后方若干米处,内部干干净净的防烧蚀池(参观前刚进行了一次地面试验),听着老师讲述如何用燃油实现对发动机冷却的技术细节,都让此前对超燃冲压的概念只来自于X-43的我感觉到,我们距离世界顶级并不遥远。


几个月后,波音和澳大利亚国防科技机构(DSTO)联合主导的HIFiRE(高超声速国际飞行研究实验项目)在澳大利亚南部靶场进行了首发测试。一看到这东西的图片的时候咱又疑惑了,说好的超燃冲压都是高大上呢?就这么个探空火箭也能高超?土澳穷点俺信,波音咋看也不像啊!


注意头罩是一个简单的锥体,作为HIFiRE的首次实验,这次最大速度被限制在M8的测试主要目的,是验证整个系统能否完成工作流程


所以等到“凌云”曝光的时候,倒是没多少人第一时间往HIFiRE琢磨,不少人也跟当年我一样质疑这玩意儿怎么就高超了,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不是什么冲压动力防空导弹(红旗-8:闭嘴!我TM才不长这样)。后来有网友贴出了HIFiRE的图,这下怀疑的声音倒是少了,可是“找爹”的人又出来了......


无论是洋人的HIFiRE还是咱们自己的“凌云”,这套东西之所以长得跟探空火箭差不多,都是为了能省则省。这个“省”,不仅仅指的是省下用大型轰炸机挂载测试的架次成本。从地面对载机的加油检测以及对弹载设备上机的接电校验,到飞机慢悠悠地爬升打弹,用这样的大型平台试验一次,所需的时间周期也相当长。而且更重要的是,飞机还常有个能飞不能飞的问题,探空火箭?easy啦。


展板上的几张试验照片,高效探索临近空间,是抢占未来战场先机的一部分


就说HIFiRE的推进组合“小猎犬-猎户座”,那是相当成熟的货架产品;后半截是美国海军退役的“小猎犬”舰空导弹的第一级发动机,用于把飞行器组合体加速到M3.5;丢掉后半截后,前半截的“猎户座”点火带动HIFiRE继续爬升,发动机关机时速度达到M6.7,高度也达到190千米。此时就算载荷是个无动力纯滑翔体,HIFiRE都能靠惯性冲到300千米高度的弹道顶点。


冷战期间的大量剩余物资,是美国进行高超声速武器和弹道导弹拦截试验的好帮手


有了这个实验高度,HIFiRE无论是用于验证滑翔升力体还是超燃冲压发动机都游刃有余。虽然从图片上看,咱们的助推固发体积要比HIFiRE稍微大些,但作为实验平台,这都不是决定性的,能达到相当的测试高度,就足够为接下来的实验奠定基石了。




你说液氢好,我有煤油香


从“凌云”的首发构型就和此次展览上的样品外观基本一致来看,国产组合式探空平台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用于验证超燃冲压发动机。前文提到,其主抓单位国防科大很早就开展了相关预研,也正是因为在这一领域的突出成果,2017年11月27日,团队领军人物王振国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国教授带领团队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等的多项重大攻关项目,功勋卓著


前面提到,十年前听老师念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航空煤油冷却技术,而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重大设计难点之一,这类热防护技术也是王教授与其团队的一项重大成就。航空煤油这东西普普通通,小时候场站家属都能用脸盆偷着往外卖的,用来冷却散热肯定是不如专门研制的碳氢吸热燃料或者液氢了,更不要说如何在“12级大风中点燃一根火柴”(形容超燃冲压发动机在强大迎面气流中点火的难度)。


每次看到这样的图都让人操心点火问题


然而,在任何一个航空兵场站,或者任何一艘航空母舰上,长期储存或加注排放航空煤油,都是其基本保障能力的一部分;而液氢也好,碳氢燃料也罢,这都不是任何普通航空兵单位能天天伺候的东西。因此国内长期坚持存在重大技术难关,看似“土气”实则“高端”的航空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路线,对高超声速有人/无人飞行器的发展普及,都有着战略级意义。



当载机和武器本身的现代化程度逐渐让保障力量越来越“压力山大”的时候,如果还存在燃料难以保障的短板,就更难以接受


高超这个话题,实在太庞大,不是才疏学浅的我能说得明白的。但通过小巧的“凌云”,不断验证成熟的组合式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小型化技术,我们至少能够畅想一个十分有趣的未来。




当超燃冲压遇上......


当21世纪即将进入第三个十年时,高超声速不仅是我军下一代重型反舰/陆攻巡航导弹殊途同归的技术标尺,也是用于战术飞机的下一代机载武器实现高效突防的必由之路。


打破宙斯盾+标准3/6的“金钟罩”,是下一代反舰武器最重要的使命


以空对舰打击为例,目前我军的通用型空舰导弹是鹰击-83K和鹰击-91,前者射程较远但突防能力不足,后者可以超音速突防但射程和威力又有欠缺;而鹰击-12和鹰击-18的尺寸重量,又限制了其在战术飞机上的挂载使用。虽然现有组合尚可满足以岸基为主的海航现有装备结构,但我们必须要考虑航母时代怎么过日子的问题。


谁都知道高超大法好,比如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2导弹也展示好几年了,目前状态仍然未知


未来以弹舱内置武器为主的第四代舰载机,对武器尺寸提出的条件显然要比歼-15更加苛刻。即使“海丝带”可以和歼-15改进型配合使用,但在舰载航空兵总规模相对有限,且需把主要精力用于争夺制空权的情况下,下一代空舰导弹的尺寸还是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以一个较小的出动波次实现足够的导弹投射量。


而高超声速带来的突防能力跨越式进步,也让我们有底气用相对较少的弹群规模带来不逊于、甚至高于上一代反舰导弹大规模弹群的毁伤能力。当这种毁伤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能迫使对手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应付它们,从而使得其他海基和岸基重型反舰武器的作战效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正如很多高新技术武器领域的情况一样,美国这方面的起步当然也比我们早......那不是失败了么!


首战用我不是口号,用我必胜才是根本。中国的高超声速武器家族不是为了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存在的,争论它们的爹是谁、娘哪位也没有意义。这些正在朝体系化、通用化方向发展迈进,更小更快更廉价的“飞天利箭”,现在还处在向成果转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军迷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等到它们能够堂堂正正对外公开的那一天,必然还有更多幕后故事等待揭秘,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尊敬的“共和国脊梁”的事迹等待公开。




聚焦我军新质战斗力形成中的重重侧面,丈量通往打赢道路的层峦叠嶂,请关注本公众号和我们的微博@yankeesama的帧察小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