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4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从直10首飞15周年说起:当武直不再是中国陆军的稀罕货

扬基 扬基帧察站 2019-04-05


4月29日,是直-10首飞15周年。



那时候,直-10的高清图片一点不比歼-10好找


在世纪之交诞生的那一代武器装备里,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歼-10之前有歼-7、歼-8还有引进的苏-27;

052B/C前有052、051B还有引进的现代级;

99式坦克之前,还有88B和88C(也就是96)......


多少人曾爱慕它当年的容颜......


如今在军网陆军版,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一张直-10的高清大图,早就腻了


但直-10之前呢?可能有人会提起“小羚羊”、武直-9(也就是直-9武装型和后来的直-9WA/WZ),但它们显然并不是真正的武装直升机。当我们提起“阿帕奇”、“浩劫”的时候,很难会把直-9武装型放在和它们共同比较的天平上。所以,直-10之前......近乎于没有。


当年哈飞琢磨过一个“专武-1”,如今看来像是直-10和直-19的合体


所以在2005年的《战地2》游戏里出现了那个长得跟意大利A129几乎一模一样的“武直-10”的时候,大多数还不清楚现实世界中直-10存在的人们,一边在游戏里不熟练地用着它摧城拔寨(《战地越南》虽然有直升机,但玩的人还是没有玩《战地1942》的多),一边疑惑PLA啥时候就有了这么酷炫的现代化武装直升机?


说起来这个星是最骚的,毕竟后来我们在实际飞行物上见到这个军徽,那还是在......


的确,作为共和国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0从外观上就给人一种站在高技术起点上的印象。低噪声特性的五叶旋翼、低信号特征的菱形机身横截面、神秘感十足的墨绿色涂装......包括早期原型机的多种技术状态中,发动机喷管带有降低信号特征的遮蔽设计,都让我们当时觉得超英赶美就在今朝。


这喷管往上拐个弯的设定简直骚啊!可惜后来要减重......


即使后来中途配装的加拿大普惠公司PT6发动机在美国的逼迫下断了粮,涡轴-9发动机也以非常高的可靠性担起了保障直-10量产装备的重任;尽管直-10从载弹量到防御能力都一直被人诟病,但这并没有减缓直-10生产装备的速度,不断取代着辛辛苦苦顶班的直-9WA们。


2016年8月6日,随着当时的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换装一批直-10,中国陆航直升机总数终于突破1000大关


除了和涡轴-9一同成长之外,直-10也带动了很多在此之前技术储备相对薄弱的产业发展。比如两代国产武装直升机头盔显示器,都是在直-10上完成验证和装备的。而在下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诞生前,直-10也将进行进一步改进以适应各军种作战需求,毕竟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第一代头盔显示器,夜视目镜收放状态不同


头盔旁边两个“手电筒”是夜视仪的物镜,夜视图像叠加在两个绿色的衍射目镜上,下面是欧洲“虎”式直升机的头盔,两者原理类似


最近曝光的第二代头盔显示器,采用单片大型衍射镜片视场更好(对比下图AH-1Z使用的TopOwl外观上也毫不逊色),融合了现代战斗机头盔显示器的技术,可以整合更多功能


直-10推动的进步还不止于此。随着这些飞行指标出色,航电性能先进,武器打击效能高的“树梢杀手”大量装备陆航(包括与之搭配的直-19),陆军在制定任务时也在逐渐习惯给陆航加码,而这些训法战法上的突破是很难靠之前“占坑”的直-9WA/WZ实现的。



军迷都逐渐习惯了在官方报道中看到漫天蜻蜓的场面


但观念的转变,还不应满足于此......




从习惯于有直升机,到习惯于直升机就是直升机


这个拗口的小标题,反映的情况其实不仅仅是陆航一家的事儿,但随着陆航编制调整和空中突击旅的组建,还是以陆航为例更有说服力。就说一个小小的细节,虽然现在同在一个空中突击旅里,各分队编制也统一称之为营/连,以更好地符合陆军身份,但空地勤人员仍穿着飞行服/机务服,和直升机搭载的突击单位官兵身上的迷彩装具作训服形成了鲜明对比。


既然在空中突击单位,就也得学着穿戴地面战斗装具了


这事儿如果往浅了说,也就是个不熟的问题,解决方法也不难。比如前不久在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就组织了两类人群相互熟悉交流,建立“一家人”意识的活动,陆航直升机飞行员不仅要学会95式自动步枪等轻武器的使用,更要学习一些陆军基本战术,这样才能选择更好的机降地点和时机;同样突击单位指挥员也要对直升机的飞行性能、机载武器威力等数据,才能更好依托直升机这个平台作战。


顺便提一句,直-8G机舱里这个附加油箱让其内部空间更小了......


如果把视角拓宽到我军军种间空地协同的格局上看,早在此次军改前,我军就曾试图通过中高级领导干部交流任职的方式,打破军种思维的藩篱。例如现任空军南宁基地司令员的刘国胜将军,2003年就曾交流到陆军41集团军某师担任副师长。


刘国胜曾任2009年国庆阅兵歼-11梯队长机


但通过多年实践,部队也发现了,如果要到师旅一级领导岗位才能完成这种思维转换的话,这对加速推动军种间整体协同的作用仍然有限。所以近几年,空军开始组织一些年轻飞行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让这些成长空间大,学习能力强的干部们熟悉其他军种作战的相关知识,其成效也正在近期的实战化演兵场上体现出来......


联合,首先得让大家坐到一起


但话说回来,跨军种学战法是一回事,但军种间的固有观念还是另一回事。往深了说,对于穷惯了的我们来说,“会飞的玩意儿”毕竟昂贵,要把它们和地上跑的家伙们看做同类——比如按照苏联人的观点,武装直升机就是飞行坦克,突击运输直升机就是飞行步战车——确实不容易,所以用起来难免还有些“抠”。


然而随着我军开始组建更多的空中突击旅,陆军的直升机装备数量还将迎来一个巨大增长,当直升机装备数量和坦克装备数量已经不存在数量级的差异时,继续把直升机当做高高在上的东西更是大可不必。早在几十年前,在越南的美帝和在阿富汗的苏修,早就适应了直升机作为一种“消耗品”的使用量和损失率。


从“万人千车”到“万人千机”,需要突破的除了财力,更多是胆力


而从更宽泛的角度说,作为均曾在二战战场上损失成千上万架飞机的“资深强敌”,美俄对飞机和直升机这些军用航空器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思考——它们和坦克、战舰一样,本质上都是工业品,平时有损耗很正常,如果连这个都接受不了,还怎么打仗?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何时能有更多的人从内心深处接受这个观念呢?




聚焦我军新质战斗力形成中的重重侧面,丈量通往打赢道路的层峦叠嶂,请关注本公众号和我们的微博@yankeesama的帧察小队。


假期太短暂,我们又见面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