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2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一天玩遍二战十大名枪,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河马 扬基帧察站 2019-02-23

前段日子在南京,正要返回上海的时候赶上大雪,高铁停运。刚在朋友圈吐槽自己呆坐宾馆无所事事,曰“坐困愁城”。朋友便找我说——你正好在南京啊?那就过来帮个忙吧。


遂有此行。




贪吃的孩子&糖果的海洋


朋友那儿的博物馆收到一批新移交的收藏品,需要维护清理之后,进行展出。触摸这些饱经风霜的老家伙们,于河马而言,不啻于一个贪吃的孩子,掉进了糖果的海洋。



我倒是很想炫耀自己的经历,可又因为,当你戴着手套沾满枪油和铁锈的时候,是不会想着去掏手机的。


还得先道个歉的是,本文又会混进去好多英语。因为汉语网络上资料缺乏,从初高中上网查轻武器资料开始就一直在用英语,很多术语只会英语原词,不懂如何翻译成术语。


这些老家伙们,有50式冲锋枪(国产仿PPSh-41),PPS-43,莫辛-纳干M1891/30,莫辛-纳干M1944卡宾,Kar98K,中正式,三八式卡宾,M1903A3,M1卡宾枪,SMLE No.1 MK.III*,从单管到双管到泵动到半自动的各种霰弹枪。


莫辛-纳干M1944卡宾枪,国产53式步骑枪的原型,自带四棱刺刀


倒是没有什么倾奇古怪的面孔,可以说都(曾经)是广泛流行的武器——甚至是被人民军队及民兵武装长期使用过的。所以这些老枪上的锈蚀和损坏,也是非常严重。除个别例子外,经常是非得拿出橡胶锤来“说服”它们(外国人,或者说主要是美国人,在用蛮力折腾武器时常说的话a little bit persuasion),否则在拆解、清理的过程中,这些老枪的零部件那是一点都不配合。


同志,面对顽匪,你需要的说服力!(看看中正式刮下来的铁锈!)




从哒哒哒爱好者到拉大栓爱好者


因为对机械结构的着迷,以及对武器演进的关注。我从资料上了解老式武器的点滴,也是有所积累。但总体的感受还是如同雾里看花,一切不过是等闲识得。


说起来,我一直是个自动武器的爱好者,乃至不少游戏的ID,都会是Machine Gun Fanatic(机枪狂热爱好者)之类作为开头。怒吼而剧烈蹦跳的武器,间或迸射出耀眼的火花,升腾起刺激又寡淡的烟气,那如光焰之鞭的弹道——虽然实弹射击体验有限,但足以让我念念不忘。


大概是我们这一代小时候接受的教育里,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匪、日寇和美帝。虽然明了从单发步枪,到连发步枪,再到半自动/全自动步枪,这个历史的行程是很重要的,但是潜意识里总觉得手动武器是落后的代名词。



但是现在倒是挺喜欢老式手动步枪的,是所以朋友一说我就屁颠屁颠地赶过去了。个中变化,我自己也说不清缘由。似乎是因为游戏,对栓动步枪压抑的情感,突然被释放了出来吧。


其他的志愿者们,大多是学校的学生,还没有选择专业方向,即使了解轻武器,也未必熟悉老家伙们。这就让我充大佬、好为人师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至少我能跳过大家摸索探究的过程,迅速把武器不完全分解,半是炫技半是帮忙。我也因此敢厚着脸皮,自顾自的从同学手里拿过他们正在清理的武器,由我来专属调教。


这些老家伙里,虽然缺了直拉枪机的怪杰们,栓动武器的主要枪机流派都有了——有俩缺了枪机,挺遗憾的。M1903A3其实无所谓,就是美国山寨毛瑟枪机嘛,SMLE No.1 MK.III*就非常可惜了,后闭锁凸榫开栓力量轻,拉栓行程短就没法体验了~


SMLE No.1 MK.III*


当然,关闭枪栓时击针就位(Cock on Closing)的特色,我还是能体验到的,毕竟有三八式嘛!


这些老步枪在维护清理中,稍有疑难杂症,都会被我腆着脸抢过来解决(除了其中一例以外),我的体验算是很充分了。





德味十足然而还是缺德的中正式


毛瑟枪机——包括Kar98K和中正式,是中规中矩的经典栓动步枪枪机。


打开枪栓时击针就位(Cock on Opening),所以操作枪机初始力量要求高一点,枪膛开有泄压孔防炸膛;开栓时有个预抽壳动作,防止膛压过大抽断壳。总体操作是很均衡、流畅的。



网络图,上旋枪机时,该斜面实现预抽壳


这批武器里,有两支Kar98K,其中一个是完整的,另一个被插上了中正式的枪机。而且这俩的枪机还错位了,被我对了一下序列号,换回来了。


有意思的是,这支原装,身上戳满了纳粹鹰标(检验合格标记,武器型号和生产时间铭文等,德国人有打铭文强迫症,所有部件上面都有序列号)的Kar98K,体现了德国工艺的烦人方面。它是所有老步枪里组装最精密的,但是当枪机脏了、生锈了之后——而且对比同来的其他几支枪,其实锈的非常非常有限,是稍微生锈了而已,但即使如此,就已经好不了了!


网络图,我接触的是3802号Kar98K


从拉栓到拆下枪机的全过程里,手劲儿是你指望不上的,哪怕有蛮力如我,不用橡胶锤子去“说服”,那枪栓是不会动一下的。而更有意思的是,虽然枪机和枪身锈蚀严重,但是抽壳钩大体完好,甚至弹性非常过剩,在取下枪机的瞬间,自己把自己崩出来了!察看发现,抽壳钩处于一个奇怪的弧度(正常抽壳钩无论是否分解都应该是比较直的,有弧度也是导致枪栓卡住的一大原因),其断面非常清晰整齐,没有气孔之类的质量问题,额……关于毛瑟式枪机,后面还会说个奇怪的事儿。


网络图,正常的Kar98K抽壳钩,但是3802号抽壳钩弧度很大,把自己绷断了


中正式,仿毛瑟M1924标准步枪,除了像枪栓之类的小区别,总体非常Kar98K——所以可以拿两者枪机互换着玩。留在大陆的中正式步枪,大体是饱经战火硝烟的洗礼,它的身上说不定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但是——


中正式锈的完全不可理喻。


那么多老步枪,其锈蚀是各种各样的。比如那支M1903A3,金属部件表面完全布满了锈迹,整个金属部件轮廓都扩大了,除锈努力基本上完全失败,可能被丢在室外无人照料很久;莫辛-纳干M1891/30也是总体锈蚀,还丢失枪管环套之类部件,但是存放条件应该比M1903A3略好,除了接触布料或者有长期滴水的位置有小片马蜂窝式锈孔,至少刮得动除的了锈;莫辛-纳干M1944马枪总体状况良好,外观仅次于Kar98K,仅有的3支不经过清理维护可以直接操作的步枪(另外2支是三八式马枪)。


网络图,好的烤蓝是发黑闪亮的


中正式,比起其德国近亲Kar98K,枪栓与枪管解套之间公差大很多,表面烤蓝很不走心。德国枪轻轻刮掉锈迹,烤蓝总体是闪亮发黑的。中正式的烤蓝,基本就斑驳成一片一片,和迷彩似的,甚至有些部分从出厂就没烤蓝!就是钢铁原色!重灾区是标尺下面。


网络图,中正式的烤蓝就(上)……所以自然锈蚀严重


而中正式枪栓卡的死死的,原因也让河马无法理解。大部分老步枪外露部分锈蚀这很正常,但是只要打开枪栓,在被枪机封闭的位置,托弹板、托弹簧、抱弹口,基本都是状况优良,不至于锃光瓦亮、光可鉴人,但是明显有“廉颇老矣尚能饭!”的豪气。


网络图,对比外国收藏的Kar98K,中正式抱弹口和弹仓都锈了,自然卡的死死的


中正式枪机卡死,就是这些部件都锈了……之前做视频节目的时候,提到过巩县兵工厂生产中正式的设备,原本是刘庆恩将军专程赶往美国监督,进口用来生产半自动步枪“刘庆恩自装枪”的,这些先进设备因为刘庆恩将军的病重和逝世,无人在意半自动步枪,都拿去生产落后的中正式了。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如此庞大的巨量部队,中正式总产量也就60-70万支。国弱万事哀,真的让人高兴不起来。


暴力除锈




苦心孤诣的日式骚操作


接下来是日本人的仿毛瑟改进枪机作品——三八式马枪,总计3支,2支完全可操作性,1支略卡要橡胶锤。


旁边的小可爱就是三八式马枪


体验了一下拼刺刀前退子弹说法的来源——手掌按压枪机尾并向左转是关上保险的必然步骤,关闭保险是拼刺刀前的重要工序,否则极易误伤。而八路军拼刺刀前如何保障安全呢?打个排子枪,把子弹打掉自然就安全了……

 

三八式马枪


三八式的弹头设计,和步枪的长枪管可以说是绝配,弹道平直,口径小,后坐力低,加上发射药燃烧充分,枪口特征也小。而马枪/卡宾枪的短枪管,可以说相当杯具,弹道变差不可避,武器轻了后坐力变大,枪口特征也变大。


 

网络图,三八式的保险


当然并不需要我实弹射击(这些老枪的实弹射击也非常危险,枪膛枪管锈蚀让经受膛压能力下降,枪管内异物有炸膛风险……),枪机操作上和步枪并无区别——也体现了日本这个民族在细枝末节上的专注与用心。因为关闭枪栓时击针就位(Cock on Closing)的特点,让枪机前半段操作非常平顺,在最后则需要稍微用力推一下,毕竟要压缩击针簧,把击针挂上阻铁呢!但是这个动作,正好是恢复瞄准线准备射击前一个动作,射击手用力把武器向前送、支撑手往后拉,正好实现这个目的,所以说操作三八式的枪机是个很舒服的体验。


 

网络图,三八式枪机特写


然而……你个倒霉的防尘盖!


 

网络图,这玩意儿可特么傻了


三八大盖之名,就是因为有个防尘盖。三八式马枪与步枪拿起来晃一晃,都会发出叮当叮当的声响,就是防尘盖在撞击枪管节套。这批3支三八式马枪,只有其中1支防尘盖是正常的;有1支防尘盖卡不住侧面导槽,会导致整个枪机卡住,又得掏出橡胶锤来“说服”一下;另1支防尘盖弹性保持的太好了,拉栓的时候一定要手掌握住枪栓压住它,否则指不定在拉栓还是推栓的时候“汀”地弹下来。这个碍事儿的玩意儿被扔掉也不罕见的。有的是缴获者嫌烦,有的是日军老兵油子讨厌那个声响暴露行踪——当然,大部分日军基本留着。


网络图,我这次接触到的三八式,皇室菊纹都被锉掉了,这两个孔是防炸膛的泄压孔


这3支三八式马枪,枪管上的日本皇室菊花纹都被锉掉了,看起来是投降移交的武器,这批日军投降的时候,还算有些秩序。




不忘初心的射击仪器:英美对精度的执着


2支没枪机的步枪,一支是刚才提到过锈的最惨的M1903A3,另外一支是SMLE No.1 MK.III*。SMLE状态良好,基本不用维护,可以说是个异数,而没有齐射标尺、取消弹匣隔断器的特征,也与弹匣托弹板铭文3*一致。


SMLE No.1 Mk.III*弹匣,注意没有弹匣隔断器了


相比前述几支步枪,SMLE的标尺是非常精细的,竖起来以后除了可以用卡扣以100码级调节标尺高度,而除此之外,卡扣对侧是一个小型手轮,可以进行精细化的距离调节……当然标尺护翼歪了点。没有枪栓真的是很让人遗憾,毕竟SMLE之名气,一大半来自于只需要手肘力量就能操作的轻快枪栓呢!下次体验就不知道何时了……


 

网络图,注意图片左侧的微调手轮,比大部分栓动步枪都要细致


而美国枪……其实可以操作的是M1卡宾枪,的确是一种轻巧趁手的武器,其枪机也是大家可以观看学习M1加兰德枪机原理——毕竟M1卡宾枪发展的时候就是作为“小步枪”来的。而这支作为二线非作战人员自卫武器的卡宾枪,虽然有突击部队诸如空降兵/游骑兵的使用情况,但总体来说是打不远的。它(后期版)却有着相对复杂而精巧的觇孔照门,手轮调节风偏,觇孔可以升降——当然也有简装版,早期的就只是个L形翻倒觇孔,当年的世界工厂美国,其国力可见一斑,越打到后期,反而能造越发精良的武器了。


网络图,M1卡宾枪晚期觇孔,滑梯调节距离,手轮调节风偏


 

网络图,早期(左)和晚期觇孔照门对比


从历史上就能发现,英美军队对精度射击是非常执着的——虽然英国远征军这样枪法贼好的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枪火网与泥泞战壕中凋零。而美国人对高精度远射的执着,在二战后中间威力弹发展潮流中,搞出了缩短长度但是威力近乎相同的7.62×51mmNATO弹,更有“步枪就是步枪”的口号言犹在耳,导致了诸如M14这种技术思维落后时代的产物等等等等……




Meanwhile in Russia


是的,现在来说毛子枪。


莫辛-纳干,不管历史和影视作品赋予其多少意义,从根本上来说,这支枪挺落后的——比如那一坨枪机尾,比如扣下扳机才能拆下枪机。枪栓远离握持位置,操作起来可以说相当慢。而且其操作所需力量是臭名昭著的大,加上锐利割手的桥夹,装填的是如不小心就会发生底缘拥堵(rim jam)的底缘弹,使之成为二战时期综合射速最慢的栓动步枪。

 

网络图,战地1中装填技巧现实中是可行的,底缘弹的坑爹让弹桥装弹很囧,会有底缘堵塞状况



网络图,这个技巧,又因为莫辛-纳干的桥夹很锋利,容易割伤手指


但是,这次不一样。老枪们大多锈的东倒西歪,轻快枪机根本是个传说而已,基于这种状况,操作武器的河马自然用上了不小的力量,总体感觉……我觉得还行。甚至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挑战(基本只用小臂力量进行操作),即立姿,维持武器抵肩瞄准,操作莫辛-纳干的枪栓,模拟完成5发射击。在M1891/30步枪上这个挑战略有瑕疵,在M1944马枪上倒是非常成功。


虽然根据事后视频观察,挑战过程中费劲儿到胖脸发红了。这支M1944马枪,就是国产53式步骑枪的原型


毕竟,即使是经过河马的清理维护,重新润滑,那几支中正式步枪,枪栓依然卡的无法抵肩维持瞄准线操作,非得放下来用上整个手臂的力量才能操作。在中正式步枪糟糕表现的对比下,以需要大力操作而著名的莫辛-纳干,反而脱颖而出。





简单粗暴!冲锋枪与霰弹枪


虽然现代冲锋枪进化了很多,更加强调射击精度,用作警方等执法力量暴力升级时的武器,或者作为特种部队摸哨用的武器。但是历史上存在的绝大多数冲锋枪,都是近距离全自动强火力的代名词。


自由枪机+开膛待击,意思就是没有什么闭锁的问题,枪机质量就是闭锁!超强弹簧,超长行程。虽然我枪管短,但是我机匣长啊!所以这就是为啥现代冲锋大多枪长得比老枪好看的原因,用上了导气自动方式和闭锁枪机以后,不需要很长的枪机长度,看着相对匀称。


 拉机柄上的齿纹,就是保险


这次出现的冲锋枪,2支国产50式,1支PPS-43,总体状况不错,只有其中1支因为润滑油沾上灰尘变成污泥坨坨,有点卡。虽然我不喜欢冲锋枪,但是能够亲自体验毛式冲锋枪设计,还是非常让人感慨的。分解冲锋枪自然也非常简单,河马又顺便向同学炫耀了一下自己的姿势水平。PPSh-41已经非常简单了,庞大扳机护圈既方便在俄罗斯的严冬里戴手套操作,也正好装下了快慢机——启动扳机切断器非常方便,扳机扣到底就会让阻铁自动复位,确保半自动射击。拉机柄上有个小块,推进去就能将枪机锁在开膛待击位置,防止意外走火。


50式冲锋枪铭文


而PPS-43的简洁,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打开机匣就能感受到,这玩意儿根本就是拿厚薄不一钢板卷出来形状的东西——取消了半自动,只剩下全自动,手枪弹你想打多远像打多准,好好泼水去!保险变成了一个升降片,推上去就能卡住拉机柄/枪机的行程,使得无法射击,操作上也更加容易。河马还专门脱掉手套体验了一下PPS-43恶名昭彰的拉机柄,一个金属薄片……疼!

 

钢板弯卷成的PPS-43


 简洁到极致的PPS-43,拉机柄太薄,硌手的很


这批老枪里,还有很多俗称喷子的霰弹枪。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一支M1897霰弹枪——战地1里的Noob Cannon(菜鸟的大炮)。朋友还拿着这支M1891滑铲了一下,模拟射击,然后开始做“茶包”动作(Teabag,就是对着被自己打死的玩家反复蹲起;也叫“薯条蘸酱”,Dip, dip, Potato chip)。


Noob Cannon


游戏里还有的,就是勃朗宁A5半自动霰弹枪,两支,有包装箱,而且还是不完全分解的——倒是难不倒我,简单检查了一下几个部件,一尝试就成功,重新组装起来。其中一支护木上的螺丝锈死,无法拧开,另一支状况极好。当我们开始研究它自动方式的时候,我抬手去枪管一压,压得动,再用力能压到底——明白了!一支枪管长后座自动原理的半自动霰弹枪,也就是打起来和机关炮一样一怂一送的。为什么要专门提它,就是它还有个可调的缩喉,通过拧紧可以到全缩喉状态,这也是非常拓展知识储备的。


不完全分解状态的勃朗宁A5半自动霰弹枪,那两根细棍子是通条


可调式缩喉


虽然不喜欢霰弹枪,但是这支手感太好,装个×吧


至于其他的,无非是各种运动类的步枪,双管/单管猎枪,还有一支状况很好的.22LR的栓动步枪。




剩下的一些思考及其他


这批老步枪里,有一支非常奇怪的中正式步枪——拿过来的时候枪栓就是打开的,其枪机尾是偏转90°安装在枪机上的,这导致想要关闭枪栓的话,保险片正好会卡在枪托上,按住分解按钮并不能把枪机尾取下来,所以我也没有治好这支奇怪的中正式步枪。甚至这个枪机尾怎么装上去的,我至今也完全猜不到……


网络图,枪机尾向左偏转90°,还装上去了,同学把它交给我,但是我始终修不好,感到自己非常失败


顺便还摸了一把朋友他们前一天清理维护过的手枪。毛瑟C96(以及西班牙和国内山寨仿制版)当真是一支人机功效极差的武器,直接手持重心贼靠前,比装上了消音器的QSW-06手枪还要重心靠前。而圆柱状木柄一点都不帮忙,击锤距离贼远,力度要求贼大,想学一下抗日前辈们潇洒的一张机头——对不起,不行!所以说侧倾90°持枪,把剧烈的枪口上跳作为自然横向扫射的辅助,可以说把毛瑟自来得用处花来了。


少见的附件齐全毛瑟C96


老图,毛瑟C96手枪重心非常靠前,双手端着都觉得枪口在往下掉,比装了消音器都要夸张很多


另外在忙的时候,听道朋友在拿游标卡尺测枪管,得出7mm的结果,问我那支运动步枪口径是什么,我想了一下应该说是7mm毛瑟弹步枪……但是手头太忙,没时间去摸一下,而那支枪状况太好,没怎么清理维护就收起来了。


“博物馆奇妙日”不是没代价的。手指疼倒是意料之中,毕竟全程在抠犄角旮旯里的锈迹。而从来以自己的手劲而自豪,但是第二天小臂肌肉、手掌肌肉都感到异常酸痛,乃至吃大肉丸,用筷子都切不动……


努力回想原因,倒是并不难理解。这些长枪都是老步枪,要么是传统枪托握把,最好的不过是半手枪握把,护木都是直的,没有小握把。也就是说在反复使劲清理维护和操作的时候,手掌与手臂一直成超过50°的夹角,甚至接近90°。


这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了——为什么说自动武器要用小握把,为什么传统的直护木容易疲劳。因为小握把能让手臂手掌肌肉处于一个比较自然的状态,在施加力度控制武器和对抗后座力时,不易疲劳。否则要么是自动武器长时间射击,要么是像河马一样担当修械所工作,手臂手掌肌肉的酸痛是不可避免的。


网络图,赞美小握把!


还有想到一点,就是我们的国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大概只有我会在分解之前强迫症一样检查枪膛,在操作试用的时候一直设法避免把枪管指向人了。这些同学作为在校学生,可能会选择轻武器相关的专业方向,他们在分解武器的时候,有许多错误的操作,而我虽然在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武器的具体型号,但是稍微研究一下还是能懂得怎么分解的……


最让我难受的是,一些同学,不分男女,完全不会使用枪托。有伸直手臂把枪托对着脸的,也有把枪托架到肩膀上如同扛着火箭筒那样。


啊,哒哒哒哒哒!


好吧,本次流水账到此结束咯!真是一次疲倦但豪快的体验,哈哈哈哈!


祝大家周末愉快!




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了解历史上人类的智慧如何推动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进化,请关注本公众号和我们的微博@yankeesama的帧察小队。


使用苹果的老爷们,让你们的打赏来得更猛烈些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