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2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战略”之处,不在步枪——QTS-11型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小传

河马 扬基帧察站 2019-02-24

后排左四为杨子荣


1月3日,中央军委首长集体视察了中部战区陆军某师侦察情报营。该营侦察二连为解放战争时期传奇侦察英雄杨子荣(《智取威虎山》即由杨子荣事迹改编)生前所在连队,曾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


尽管训练场上陈列着8轮装甲侦察战车,查打一体无人机等多种信息化侦察装备,却仍然难掩战士们使用的QTS-11数字化单兵综合作战系统(Q=轻武器,T=系统,S=士兵)的光芒。而军委最高首长亲手持握QTS-11系统中步榴霰三合一武器并瞄准的画面,更是让人回想起毛主席在观看1964年全军大比武时手持56式半自动步枪瞄准的往事。



说起来,虽然QTS-11系统并不认识河马,但是河马却与之渊源颇深。早在河马开始工作的第一篇文章里,就写过当时还被广泛误称为“05战略步枪”,资料还不是很多的QTS-11;后来还在诸位朋友的协助下制作过一期“擦边儿”视频——而在这次公开的视频画面中,河马又发现一些可以帧察的内容。


虽然在之前几年中,QTS-11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有一些视频资料流出,一则年代久远清晰度不高,二则大多也是远景,并不能看清其中的细节。此次报道虽然依然大量混用了老素材,但是有那么一些新的角度。


多套QTS-11数字化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同框,这很罕见




退化论还是进化论?回顾QTS-11武器部分的发展史


首先河马要对QTS-11明确定义。它不是一把枪,而是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单兵综合作战系统;是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头盔、防护-携行一体化装具、单兵信息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头盔瞄准具、通信设备、手持式单兵电脑)和步榴霰三合一武器在内的全部装备,并不仅仅是步榴霰三合一武器这样一支“大枪”而已。这一点在分析评价这套系统的意义时非常重要,请诸位读者务必牢记。


当然,对于大部分军迷来说,这支“大枪”也难免是这套系统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毕竟上下两个管子,又能打枪又能“放炮”,有个酷炫的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外形上就足够让人感兴趣。虽然关于QTS-11的武器部分,河马之前在各种作品中已经讲了很多,但这里还是要从头再总结一遍,纠正网络上其他文字的猜测与推测中的那些严重偏差之处。

 

最终的量产型QTS-11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3D模型


作为当时跟踪强敌的“陆地勇士”未来士兵系统,和OICW“理想单兵战斗武器”发展的产物,2000年,国产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由总装备部批准立项。


只是演示可能布局的早期论证模型之一,明显基于95式步枪的无托结构且未加装瞄具

注意榴弹的弹匣位于扳机之前


相比同样由无托布局的AUG步枪发展的AICW,我们这个方案看着还不错......


无论是何种方案,从立项开始,其武器系统部分的研制目标就是瞄准OICW——融5.8mm自动步枪(作战效能基本相当于95/03式步枪)与20mm榴弹发射器于一体,配套有白光/夜视瞄准设备。在完成激光测距仪的整合后,这套瞄具已经可以称之为火控系统。


2006年的某次内部展示,展示的主角是单兵武器火控系统,下面的那个模型本身倒不重要

另外战士身上集成瞄准具的头盔和携护一体装具也为新式


项目推进到2008年左右,武器基本方案已经确定为有托步枪+后置榴弹发射器。此后至少又进行了4个阶段的进化。综合人机功效和战术战法考虑,改进的主要焦点在于榴弹发射器部分,从最初的半自动+弹匣供弹,先是改为栓动+弹匣供弹,后来又变成栓动+单发手动装填......最终在把护木改为更便于持握的斜角造型后,QTS-11的步榴霰三合一武器部分终于大功告成。


第一阶段的方案图,注意围绕着榴弹发射器身管部分的两组弹簧,说明此时它还是一支身管长后座自动原理的半自动榴弹发射器

 

第一或第二阶段,保留弹匣供弹的探讨模型


第二阶段,2009年乌鲁木齐市警用武器装备展上展示图,由左下图可见弹匣还在

 

展示图里是当时第38集团军某机械化步兵师侦察营试用的照片,注意背景里的86步战


第三阶段,由同一侦察营试用,注意战士身上的装具已经接近QTS-11的配套

 

第四状态,也是最终量产状态


海军陆战队某特战分队的QTS-11全系统展示


从半自动到手拉机再到单打一,这种在普通军迷看上去是“步步降级”做法的背后,其实是基于长期测试这套武器的基层指战员们——也就是这次军委首长视察的中部战区某师侦察情报营——在实际使用中提出建议的结果。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战士都能发现,这杆“大枪”本身的最大卖点就是可以通过高速榴弹实现精确面杀伤。这样一来,如何在使用中快速切换配套的霰弹、碰炸普通榴弹和空炸智能榴弹这3个弹种就很重要,然而无论是半自动还是弹匣,这俩设计都是在妨碍切弹这个过程。强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让每一发榴弹都是昂贵的智能榴弹——然而我们显然不能这么干,美军装备不少的XM25榴弹,一发1000美元呢。


半自动弹匣供弹,等于捆了支半自动榴弹步枪上去,死沉,而且不能根据需求快速更换弹种——打完上一发、下一发自动上膛了;栓动虽然能减重也便于换弹,然而弹匣的存在依旧不利于提升武器的人机功效。而以上两点正是导致QTS-11研发时瞄准的目标——OICW(后来叫XM29)最后难产的重要原因。


 

国产20mm智能空炸榴弹3D模型


取消弹匣后,枪托的长度明显缩短,解决了无托结构(指榴/霰弹部分)握把到抵肩位置距离过长的天然问题——20mm榴弹可不小,无托布局这个长度会只更长。而榴弹发射器拉栓位置在握把正上方,非常有利于推拉枪栓完成退壳和装弹动作。这对人机功效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举个例子,为何“李恩菲”作为旋转后拉栓动步枪,其综合射速就明显高于瑞士K31/施密特·鲁宾/ROSS等直拉枪机栓动步枪?就是因为枪栓位置非常趁手,这也使得QTS-11的榴弹发射器损失的射速并不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综合考虑减重、选弹和人机功效问题,来自一线精锐指战员们的改进意见还是很重要的。

 

注意榴弹发射器“炮闩”位置,可谓非常趁手


海军陆战队特种兵使用QTS-11,此图“炮闩”位置更加清楚

QTS-11的武器部分,在该部更多作为特种兵小组的加强武器使用


为检验作战效能,部分QTS-11还参与了亚丁湾护航行动


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在巷战模拟演习中体现出了极高的效能,堪称“单兵大炮”


至于军迷们担心的20mm榴弹杀伤力不足问题,首先得益于21世纪10年代前后的电子技术,让国产智能榴弹中控制空炸模块的体积比外国产品更小,其榴弹毁伤半径达到7.7米;其次,作为世界第一的钨原产国,又以全套护甲的强敌为重要假想敌,所以在我国枪榴弹的预制杀伤部件中,向来是会用上钨合金球——更不用说这样昂贵的智能榴弹了。


QGL10/A型榴弹发射器(搭配95式与95-1式自动步枪)所用DFS10/A碰炸/空炸榴弹预制破片部中就有钨合金球






系统的威力:“这件衣服能召唤猛兽......”


尽管正如OICW相对于M4的超越,这支“大枪”的威力也确实远超95式步枪+下挂榴弹发射器的组合,但河马还是要时刻强调,QTS-11单兵综合作战系统是整个系统而不是一支“大枪”。因为系统里除了武器之外的部分,甚至比武器更加重要。


比如说战士向军委首长展示该作战系统应用的时候,就向首长介绍了单兵电脑(PDA)可以实时显示部队态势信息。在后续的演示环节,这个PDA还展现出与该营其他侦察设备联动的能力。看到这几个画面的时候河马当场站起来手舞足蹈,啊啊啊啊我要看我要看!


这个手持屏幕,比步榴霰三合一本身对河马吸引力大多了


我想看!我想看!

 

我真的好想看清楚啊!


当然没得看啦……只能靠猜。


在此次向军委首长的汇报中,作为这套系统最主要的用户,中部战区陆军某师侦察情报营向首长展示了QTS-11的全套系统(不包括防护设备)。首先要说的是头盔——基于我军宣传的惯例,拍摄时一般会突出军人形象,因此正面与侧面角度较多。而在此次的新闻报道中,由于有不少镜头对准军委首长,而战士背对镜头的角度,QTS-11系统中头盔部分的诸多细节得以展示。


作为现役装备,该头盔使用的悬挂系统与我军其他头盔大不相同,也就是带有头箍,被军迷们俗称为FAST盔悬挂/OPS core悬挂的悬挂系统。相比之前说的3点/4点式,这种悬挂系统进一步强化了头盔的稳定性,在后脑勺加了一个类似于安全帽的可调节头箍,以旋钮拧紧,适合在头盔上加挂各类设备,诸如头盔灯、摄像镜头、夜视仪等,解决了头盔加挂载荷以后晃动的问题,避免出现影响头盔防御范围,或是头盔挂载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况。

 

3点/4点悬挂

 

4点悬挂

 

比4点悬挂更先进的悬挂方式,加了头箍之后,头盔将更加稳固


QTS-11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头盔部分,悬挂系统非常先进


目前我军步兵装备的主流头盔,是QGF03式,这种头盔使用3点式悬挂。而美军作为有着长时间使用头盔挂载设备体验的军队,一早就进化到了4点式悬挂——即第3点分开,中间有保护垫,就是为了确保稳定戴盔,防止晃动;比4点更先进的FAST式加头箍的悬挂,也已逐步推广。


在我军中,除武警特战/特勤分队偶见有4点式悬挂头盔,以及我军部分单位自行改装的4点式悬挂版QGF03之外,一般基层部队仍使用标准版QGF03;有些单位(甚至包括一些著名的主力部队)由于一般戴头盔时很少挂载设备,部分干部战士或是基于自己当年当兵的习惯,或是单纯模仿,反而把QGF03的3点式悬挂又给改回80式钢盔的2点式悬挂......


这种技术上开倒车的行为,是让河马很不开心的,因为就算不挂载其他设备,头盔也应该戴好戴正,确保其依照设计发挥防护功能。而在部队各类训练中免不了剧烈运动,2点式悬挂因为不稳定,头盔自然会前后晃动,常见露出大片前额的情况——那戴头盔的防护作用就大受损失了。


所以说QTS-11单兵综合作战系统使用FAST悬挂,是让河马感到非常欣喜的事情,因为其头盔上的标准配置是一个单目头盔显示器,而使用固定牢固的FAST悬挂,使得在头盔上进一步挂载各类设备、并有效使用成为可能。无论这是原设计就紧跟潮流,还是在部队使用中改进的成果,这一点都说明我军基层单位在这方面并不缺少意识,只是.......


当使用QTS-11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的战士向军委首长展示武器运用的时候,就演示了使用头盔显示器进行拐角射击。注意盔下中央FAST悬挂系统的调节旋钮


说到装具,很多爱好者经常叹惋我军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侦察情报营战士的这一身护甲、以及挂在护甲上的一整套设备就更显得不寻常了。而QTS-11的护甲(携行、防护一体的防弹衣),同样是整个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的一部分。


QTS-11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的护甲部分


如果有条件仔细观察该部队与其他试用部队(如海军陆战队某特战分队)所穿护甲,以及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所装备的护甲,就会像河马这样发现,这两套护甲有着明确的发展关系。后者可以理解为QTS-11单兵综合作战系统护甲的第N个发展版本(武警的15式携防一体装具/防弹头盔也是其中一版)。虽然QTS-11系统装备数量不多,但是其身上长出来的成果早已花开满地。


1593阅兵所出现的防护/承载一体装具,就是QTS-11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护甲部分的改进型,这套装具后来在新疆军区某特种作战旅的训练中又出现了


比如QLU-11“狙击榴”武器系统——但这两个11式,并非像美军从XM29到XM25那种“把我的榴弹部分拔下来就成了你”的继承关系,而是基于同一种武器运用概念:即高膛压低平弹道智能榴弹。


QLU-11型35mm狙击榴弹发射器


行文至此就不得不说起,河马有一位曾参与过QTS-11系统测试的朋友曾经讲过一句话:“……武器并不是最重要的,战士身上的衣服,能召唤猛兽……”


这才是QTS-11这套系统最最让人感兴趣的地方。报道中展示了“杨子荣侦察连”1班与3班的训练场景,值得注意的是,3班虽然没有使用步榴霰三合一武器,但是根据报道内容,该班的单兵位置一样能够显示在PDA里。


使用95式步枪的3班(左一很明显)


河马在少不更事写YY小说的时候,就提到过这样的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基于当时略有耳闻的国产OICW武器系统信息,加上自己对OICW的理解——昂贵,精巧,使用复杂。在小说设定里,上级给部队配发的就是身上这套装备,甚至因为没有武器部分,连头盔显示器都取消了。


此次展示的全系统状态


所以说,即使是一套没有步榴霰三合一武器的QTS-11系统,仍然能将每一个步兵都变成信息化联合作战的网络节点,监视和侦察能力大大提升。就算只是搭配部队使用的其他常规装备使用,部队的整体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能力都会有极大提升。


这时候,指挥员看着电子地图就像打游戏一般,战场情势一目了然;战斗员知晓友邻的位置,友邻也了解战斗员的位置,处于紧要位置的战斗员还可以直接协助指挥员,调度各类关键的支援力量。


一个战士,手里拿着步榴霰三合一武器,再精锐强悍也就是一个能快速有效拔除一个碉堡或者小型工事的“爆破机”。但敌人可不止碉堡而已,即使有了步榴霰三合一武器,这位战士并不能敲碎坦克,或者打下飞机。


而装备整套QTS-11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的战士,融入到联合作战的体系之后,他的能量就得到几何级数的放大。连一通电话都不需要,他就能叫来几十辆99A和04A,乃至155mm精确制导炮弹,甚至是几架直-10H武装直升机教对面做人,此之谓“这件衣服能召唤猛兽”。

 

如果脱离体系,QTS-11的武器部分只剩下很强的反掩体作战能力





往事并不如烟:QTS-11的停产与余波


和我军所有轻武器一样,在经历了完整而严格的寒区、沙漠和海洋等复杂环境测试后,QTS-11全系统于2011年定型投产。然而这套系统仅完整生产了XX套,其中少部分装备陆军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现陆军步兵学院)用于教学,另有部分列装海军陆战队某特战分队,其余大部分又回到了它定型前接受锤炼的地方——中部战区陆军某机步师侦察情报营,远远达不到“全营人手一支”的程度。


海军陆战队某特种作战分队在使用QTS-11,注意其他三人使用普通的95式自动步枪作为替代武器。


所以最后要说的,自然是QTS-11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问题。


笨重——虽然步榴霰三合一武器已经是全世界所有OICW类武器里最轻的了,不装弹重量低于5kg,依然超过标准。


昂贵——武器里有昼夜瞄准设备、测距和火控设备,要给智能榴弹装订诸元,指挥其在需要的位置空炸,造成对敌人杀伤的最大化。加上其他的配套器材价格不菲,全系统自然便宜不下来。


娇气——步榴霰武器本身是可以耐受各种各样的折腾的,但是光学瞄准器材以及那些保证全系统发挥作用的各类设备就难了。国外能抗折腾的光学器材诸如Aimpoint价格不菲,而电子设备的娇气程度比光学设备更甚。一旦这些体现QTS-11真正价值的“零碎”无法工作,其整体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QTS-11手持部分(即步榴霰三合一武器)的包装盒


联合不畅——这倒不是QTS-11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这个系统“恰好”有些超前,诞生在这轮军改前的那个时代。


按前文所说,QTS-11要想充分发挥作用,需要部队有完整的信息化装备体系配合。而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军队中,能与之配套起来的,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的支援装备又有多少呢?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啥量产型QTS-11系统,大部分都呆在其原本的测试部队的原因了——毕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是全军目前最信息化、没有之一,也是最能够发挥QTS-11全系统作用的地方。



多说几句,有人认为,QTS-11此次集中亮相有借机在领导面前“混脸熟”之嫌;然而早在去年的军事报道中我们就看到,该部每周要组织两次使用该套信息化系统的战术训练,绝非临时“摆样子”。所以对这一现象更加客观的分析应当是,在军改大潮中,随着部队整体装备水平的提升,侦察尖兵们用起了这套在联合作战领域潜力更强的装备,准备打赢未来战争。


归根结底,QTS-11当初定型后没能大批生产,后来几乎被遗忘;和如今与军委首长“同框”,重新“热起来”,这两件事的发生,都是由历史的行程决定的。


2014年1月,中央军委首长视察白城轻武器试验场时,该部展示的一套用于测试的QTS-11


从全世界轻武器发展潮流的高度看,在二战结束以前,自动武器是非常笨重、昂贵且娇气的,冲锋枪重量都接近5kg。但是二战后轻武器经历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减肥”潮流,让士兵们接受的步枪重量基本都在4kg以内了。


像QTS-11中步榴霰三合一武器这样的OICW类武器,对于世界轻武器整体来说都是较为激进的技术探索,未来的军队和未来的军工部门也许能适应这种武器,但是当前……就好比把现代人眼里素以坚固耐用可靠性好著称的AK系列步枪,在一战的时候生产和制造并大量装备一样,超前了。


最后得指出,央视在如下几个镜头中,使用的是老素材。这几帧画面,拍摄于早些年QTS-11这个型号还不为人所知,“05战略步枪”(QBZ-05型自动步枪确实存在,但它的故事完全是另一回事)这个名字大行其道的时候。


虽然新闻发生在近期,素材里穿着的也是通用迷彩,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战士们在右臂上佩戴的是,该部在军改以前标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加黄星的老臂章。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他们将永远责无旁贷地站在探索新战法新装备的第一线,只因为他们是——

 

这是很老的素材了

 

注意黄星的原北京军区臂章

 

著名老图的视频版再截图


“杨子荣——到!不怕流血和牺牲,越是艰险越向前!”




聚焦我军新质战斗力形成中的重重侧面,丈量通往打赢道路的层峦叠嶂,请关注本公众号和我们的微博@yankeesama的帧察小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