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4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贫穷限制的不仅是想象力,还有合成力

扬基 扬基帧察站 2019-04-05

【有钱就能把到妹?你看不见我TM这么帅还这么努力吗?】


最近中部战区陆军某师侦察营指战员使用QTS-11的画面亮相《军事报道》,使得这套曾被戏称为“05式战略步枪”的步榴霰三合一武器再次受到军迷关注。不过我们先得说清楚,这段画面并非近期素材。


从他们右臂上仍挂着2016年春季之后就被替换掉的旧款黄色臂章可见,这是该部早年试用这套系统时的画面。


但在上个月曝光的该部夜训画面中,该营“杨子荣侦察连”(也是QTS-11的试用单位之一)确实仍然保留着一批QTS-11,且并非是简单地把它当一支“万能枪”使用,而是通过包括信息化终端在内的全系统应用,实现与该营其他技术侦察装备的终端信息融合,真正发挥了“士兵系统”的作用。这个营也是这套产量仅有两位数的探索试验性武器系统,目前唯一列装的陆军作战部队。


该营每周要进行两次使用信息化装备的“高端玩家”训练。


QTS-11系统配套的信息化终端设备(此时横向使用)。


这个侦察营基本相当于一个浓缩版的特战旅,拥有特侦、仪侦、特战、火力、通信和无人机等多支专业连级分队。图为该营技侦连技术侦察车内部。


而小小的QTS-11,仅仅是这支被军迷称作“土豪师”的部队庞大装备体系中一个微小的环节。作为“脖子以下”改革后,陆军原18个集团军下属各师中,唯一保留完整番号建制的机械化步兵师,几乎每次换装都走在全军前列的这支数字化部队,早已完成信息化装备的100%列装。


然而先进装备往往带来一个误区:不仅军迷们认为他们就该因此“战无不胜”,在这支部队与兄弟部队的多次对抗演习,特别是近年来合成营规模的对抗中,向来胜多负少的他们经常在讲评阶段被对手“抢攻”,“既然有这些好装备,打赢就是理所应当的”




【你说我不够扁平化太老土,我说你不懂什么叫不忘初心】


这句话,既不对,也对。说它不对,是因为这是完全无视人的作用的“唯装备论”。不说近年来国际局部战争中的那些“打怪捡装备”战例了,在以“跨越·朱日和”系列演习为代表的,我军自己举行的几十上百场大小对抗中,就能找出很多案例把它批判一番。


装备99式主战坦克的东部战区陆军某重型合成旅,曾在与装备水平逊于自己的一支蓝军的较量中,因打法简单吃了大亏。


说它对,是因为先进装备、特别是整建制换装的先进装备对部队观念的影响,是那些使用老旧装备的部队很难靠理论学习就能获得相同效果的。咱们先看一段关于这个师开展训练情况的报道原文:


年初以来,他们基于担负的作战任务和官兵基本能力素质,对合成营进行灵活模块化编组。在训练中,侦察、防化、保障等模块的加入,逼着指挥员们提升自己的指挥本领,而基层官兵也要在多兵种高度融合中掌握更丰富的作战技能。”


尽管当年的合成化要求和如今又有区别,但早接触合成还是比晚接触合成更有观念优势。


这段报道中自然少不了军改热词合成营。不同于其他一些合成旅的情况,这个师里并没有固定的合成X营建制,而是根据任务抽调临时组建。由于早在这轮军改之前,该师所属各团就分别担负重型和中型数字化部队的验证任务,因此下属各营编组形态不一、以验证不同战场战法已是常态。


这种玩法别人学不来吗?


前面说了,他们现在是极少数保留我军传统师-团-营体制的部队,而在这一传统中,团部和营部又基本上是“长在一起”的。所以在这支部队,如有组建合成营的需要时,师团两级会先根据情况,选择以原有较适合完成此任务的一个营为基础,再以团为主、灵活调配各种力量,包括抽调干部强化该营的指挥力量等方式,搭建一个“营级战斗队”。这样在师一级,既可以指挥多个原本就具备一定合成能力的团,也可以指挥多个不同类型的“营级战斗队”,不仅指挥更具效率,而且更加灵活。


如果方法不对,1+1不仅可能不大于2,甚至可能不大于1。


但在看似精简一级、更加扁平化的现行旅-营体制下,旅不仅要向下直接管理十多个营,还要“吃下”原属师一级的支援单位,这十多个旅又要向上直接对同一个集团军负责,各级的人员、装备和保障冗余都基本到了极限。想玩这一套,臣妾做不到啊。


理论上如此,实践中只会麻烦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合成营靠旅里的支援力量很难随心所欲的“搭积木”,根据所在方向威胁类型,形成较为固定的合成营编组更加实际,否则就是跟指挥体系过不去。即使如此,合成营指挥员们的压力依旧不小。




【这游戏不是一直这么玩吗?你们不会,我也很绝望啊


说到合成营对营长们的考验,早在这轮军改之前的合成营试点工作前后,就已经有很多文章谈到过。但不要忘了,合成营下属各连队主官肩上的担子也不轻。在今天的一个合成营规模几乎相当于过去一个“小团”的时代,连队干部如果只是纯粹的命令执行者,营里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兑现合成营理论上的优势。而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这些干部的能力基本决定了合成营的上限。


在基本架构上,合成营的实际编制还会根据需求调整。


很多正在新组建的合成营中摸爬滚打的朋友们都在感慨,把握合成理念不只是营指挥员的工作,连和连之间也迫切需要更多的“心灵感应”。然而作为我军基本战术分队,连一级单位的主官受岗位任职年限等因素限制,在本专业上虽能有所积累,但想打通“合成”的任督二脉仍然欠缺条件。


该师合成营指挥员在年终考核中。


说回今天的主角,这个师合成营的干部们,无论是当年在军校用的课本、还是后来晋职晋衔的规矩,显然都不会有什么特殊。能在“合成”二字上更进一步,更多是新装备本身高信息融合程度的助力,使得这一代代干部们学好用好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自然而然感知信息与体系合成的过程;对那些不得不用老装备,或者是混合新老装备“强行”去验证合成战法的兄弟部队来说,这样的成长环境实在太让人羡慕。


然而在目前改革过渡阶段“百花齐放”的合成营中,能像他们一样潇洒的还是极少数。由于在调整组织架构、接装新装备的同时,部队往往还要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因此相当多的合成旅当前的装备架构,并不是按照网上推测的那样重型旅=全履带、中型旅=全轮式那样,各司其职齐齐整整。


120mm自行迫榴炮内部,可见炮尾之新。


122mm模块化多管火箭炮。


122mm轮式自行榴弹炮,以上三种压制火炮均为轮式底盘。


例如从摩步师转型而来的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合成营装步连的89式履带装甲输送车里居然还掺着点“四对轮”63式装甲输送车占坑,又与合成营火力连崭新的05式120mm轮式自行迫榴炮,以及炮兵营的新型122mm轮式自行榴弹炮和122mm模块多管火箭炮三种轮式自行火炮相映成趣。


和美军的M113类似,我军现役63式装甲输送车的数量也很庞大。


而在前身是“叶挺独立团”的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除了少数刚接装的08系列轮式装甲车族之外,那些从兄弟部队调来,用来填补新装备到来前编制空缺的“白板(基本型)”59坦克和63装输只能让人感慨,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依旧任重道远。


这样参差不齐的装备结构,在强迫症看来还只是不舒服而已。但对于旅指挥员来说,当他的合成营与合成营之间除了同一身军装之外,各方面几乎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时候,这还仅仅是不舒服的问题吗?




【向前走,就这样走,既然开弓就不能回头】


简单总结一下。


沿用传统的师-团-营体制,虽然层级比旅-营体制多,但在现阶段反而有其效率优势,有利于尝试适合不同环境的合成营组合;

长期承担战法验证,虽然不利于长期稳定管理,但也使得各单位习惯于在不断变化的编制模式中,尽快找到合成战斗的默契;

装备整体更新换代,虽然可能导致战斗力短期下降,但比“撒胡椒面”式换装更便于首长统一指挥,更能提升指战员的合成素养。


连合成化的梦想都不敢有,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旅营体制错了么?没有。


如果我军这几十个合成旅,重的中的轻的全算上,一夜之间全部都按照编制表设想的那样,新装备齐齐整整全部到位,互联互通无缝协同;军-旅-营-连四级指挥员也在这一夜之间都打通了任督二脉,连摆臂踢腿带出来的风里都是合成的味道。新体制如臂使指般的扁平化优势,此时势必无人能比,然而世界上又哪来这样的好事。


如果能等到新装备的量变足以引发质变之后再推进(陆军信息化新装备的比例在各军种显然是最低的),如果是继续之前师改旅那种先试点再推广的模式......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脖子以下”改革依旧在向深层次推进,合成旅们也在改革中继续磨合。它们的队伍还将扩大,军改后仍暂时下辖多个作战师的新疆军区可能也将面临调整改革。未来,除了地位特殊的北京卫戍区仍将下辖若干警卫师之外,从井冈山会师至今,走过九十年辉煌战斗历程的人民解放军陆军师级作战单位,很可能将只剩下这一个了。



作为中部战区陆军目前唯一的“全时战斗部队”,也作为检验兄弟部队改革成效的“对照实验单位”,这支传承先辈光荣、担当强军先锋的特殊部队,还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怎样的步伐,我们继续关注。


聚焦“脖子以下”改革的大事小情,关注强军路上的点点滴滴,请关注本公众号和我们的微博@yankeesama的帧察小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