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6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歼-20想聘“贴身保镖”,威猛和精致一个都不能少

扬基帧察站 扬基帧察站 2019-06-08

【上期内容:备胎逆袭记:从马恩河打到三八线的“河马快乐枪”


随着歼-20亮相越来越频繁,它身上的秘密也就越来越少。要说除了在一些地方永远吵不明白的发动机,歼-20以后用啥炮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话题,两大主要候选人——我军三代机使用的两型航炮23-3型和30-4型,都有不少支持者。


2018年珠海航展上的23L型航炮(直-10系列的PX-10A炮塔使用),30-4型航炮,23-2G型航炮和23-3A型航炮(从远到近)


1978年9月,作为罗马尼亚提供的米格-21МФ技术资料和实物的一部分,中国首次得到了ГШ-23型航炮的完整样品。847厂(昆仑机械厂)负责测绘仿制这门航炮,型号跟着歼-5系列和部分歼-6系列使用的23-1型(仿НР-23)和强-5等型飞机使用的23-2系列(仿АМ-23)延续下来,成为了一直打到今天的23-3型。


顺便说一句,很多人曾经误以为国产航炮型号后半部分的数字代表管数,但实际上并无此关系;比如我军大型机使用的航炮炮塔,均为并联两门23-2系列航炮而成。相比23-1,23-2的射速从800发/分提升到1200发/分,初速也终于提升到了700m/s以上,另有炮口装置较长的23-2H型(用于大型机)和炮口装置较短的23-2K型(用于强击机)这俩衍生型号。


大型机的航炮备弹普遍比较充足,以轰-6为例,尾炮塔备弹1000发,上炮塔备弹500发,下炮塔备弹700发。图里是轰-6早期型号保留的前炮(原设计用于俯冲攻击),然而显然谁也不会去练这个当初在定型后还很是折腾了一番的项目


总之到了80年代,23-2的性能,无论是糊弄自己还是糊弄外国客户都不够用了。比如曾在印巴战争中多次使用歼-6(装备3门30-1航炮)对地攻击的巴基斯坦空军,就对后来引进的强-5Ⅲ的两门23-2K的火力感到不满——毕竟30-1航炮初速更高,弹道更好,金属威力系数更高,数量还多一门。


金属威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是航炮每千克质量能发射的功率,一般认为这个数字越大,说明航炮的综合性能越好


所以23-3仿制成功之后,不仅装备在歼-7Ⅲ/ⅢA(即歼-7C/D)上,歼-8Ⅰ也借机“鸟枪换炮”,算是给没等着搞不定的30-2转膛炮,还得用30-1暂时凑合的歼-8系列飞机配上了一门性能过得去的家伙——而且还是两门。后来的歼-8Ⅱ系列则使用一门同款航炮(关于为啥少了一门炮的事儿,之前我们也说过一嘴),在歼-7Ⅲ和歼-8Ⅱ定型的1988年首飞的“飞豹”,也用上了23-3。


虽然23-3广泛装备在八九十年代的国产歼击机上,然而和歼-7ⅢA同期生产的歼-7E仍然使用30-1型航炮;主要目标是提升挂载能力和机载设备性能的强-5D,也不打算费心换掉23-2K;这就使得847厂在上世纪90年代要同时生产23-2、23-3和30-1三个系列的航炮,也是个让人无奈的场景。


直到歼-7停产前的最后一批,那也是30-1打到底(歼教-7则使用23-3航炮吊舱)


等到跨时代的“十号工程”的时候,每种设备装机之前在重量上都要斤斤计较,航炮也不例外。为此847厂又对23-3的消焰器等部件进行了优化,最终改进后的23-3A型航炮减重1.5千克,射速稍有提升,金属威力系数从43提升到46,其余性能保持不变,算是把ГШ-23老师的技术给挖到头了。


歼-10B的23-3A航炮


射速3000-3400发/分的23-3A,装备在除表演机之外的所有歼-10系列飞机上,歼轰-7A、“枭龙”和“山鹰”也使用同型航炮。洪都的教练-8和教练-10则没有固定航炮,使用23-2G型单管航炮吊舱,备弹量260发,重218千克。


教练-10上的23-2G,外形经过修形处理。这款吊舱早在1988年就开始研制,但由于研制吊舱的106所和空工院更改了火炮缓冲器,并将其首发装弹方案由冷气式改为火药弹式,更改了炮箱部分,导致型号售后管理是否仍由火炮生产厂家负责成了问题,直到很多年后才重新上马


歼-20航炮的另一大“候选人”则是除了歼-15/16电子战型之外,所有国产“侧卫”战机的标配30-4型(研制早期也有新30-1型的说法)航炮。该炮是847厂测仿ГШ-301航炮的产物,作为俄国人一直沿用至今的航炮,ГШ-301设计水平非常高,重量仅为44千克,比23-3A还要轻6.5千克,金属威力系数达88;除了后座力大,不适合轻型飞机使用,寿命不足之外,没啥可挑的。


歼-11BS的30-4型航炮地面试炮的场面

https://weibo.com/tv/v/HmZImE8Bi?fid=1034:4354804424847350


如果按照三代机的标准,歼-20使用23-3A/30-4航炮都没有什么问题。然而隐身战机对机炮的考虑确实也要比三代机复杂一些,就算炮口焰对隐身涂料的烧蚀可以靠改良炮口设备,以及机务部队勤加维护(又是这招)解决,裸露的炮口设计对隐身性的影响还是不能忽略的。而增加下面这些额外的遮挡设计,就意味着额外的重量。


为此,F-22A/F-35A的机炮口都弄了个口盖


苏-57的解决方式骚一点,将炮口装置和整流锥一体化,平时整流锥露在外面,需要射击时,整流锥向机体内侧旋转,露出炮口装置


另外,现代格斗空战中,机炮的射击窗口被进一步压缩,所以传统观念里非常重要的金属威力系数此时就遭遇了挑战——威力再高砸不着那也白扯,射速的意义反而更加重要了。对重量的斤斤计较,对烧蚀/隐身问题的影响,以及对“泼水”密度的要求,这些都使得目前列装的歼-20并没有“凑合”现有航炮的意思。


苏-57原型机的“白肚皮”,使得机炮射击后的烧蚀效果更明显了


所以一直有说法称,以后的“完全体”歼-20可能在国内首次应用采用转管原理,射速达到6000发/分的新型机炮。不过其实追根溯源,这门当初代号为“623”的航炮,其研制反而比23-3和30-4还要早,甚至可以扯到抗美援越时期对美机残骸上的M61“火神”航炮的分析,但那次并不算是彻底的测仿。


相比23-3,“623”炮口初速提升了100m/s之多,达到815m/s,重110千克(比“火神”还轻了5千克),故障率千分之0.5(是23-3的1/4),寿命为15000发,总体指标与米格-31和苏-24使用的ГШ-6-23型航炮相当(同样受到了“火神”的影响)。


左数第二门就是ГШ-6-23,相比右边的ГШ-6-30和АО-18(АК-630的火炮系统),明显可见小了一圈,在战斗机上使用并不困难


虽然随着当年一大票型号的先后下马,没有装机对象的“623”转为技术储备;而且一般说来,某型号转为“技术储备”,以后其本体想“重出江湖”是很难的,然而......


2018年珠海航展上的“山猫”底盘弹炮一体防空车,采用了“623”改进而来的高炮系统


虽然“623”还顽强地活着,而且是现有国产航炮中比较接近于歼-20要求的一款;但要想成为“718工程”的一部分,它至少还要经历新的一轮调整改进,才有资格被列入“可选菜单”。而且如果用户仍然把机炮的优先度往后放——毕竟上机炮就意味着又一轮麻烦的匹配试飞,那么即使“623”能够凤凰涅槃,这个位置继续空缺下去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无论军迷们把框画在哪里,猜测终究是猜测,对于现在的歼-20来说,还有太多事情比整合航炮更加重要


支付宝打赏码(微信也可用)

砥砺奋进,感谢支持,感动常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