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6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国高超武器服役进度被“先锋”反超?那就唠唠到底超在哪

扬基帧察站 扬基帧察站 2019-06-07



【上期内容A:【国庆献礼】那些9字尾的轻武器:1959,难以重现的辉煌

【上期内容B:【每周一曲】揍过老蒋痛打美帝,钢七连至今唱着头等主力


再次拜谢各位读者,如果您也喜欢《国家意志》、《残阳帝国》这些作品,请为作者野狼獾老师投上一票,点击文末“原文链接”即可投票!




就在上周,俄战略火箭军司令卡拉卡耶夫宣布,“先锋”高超声速洲际导弹已经开始接装,将在年底和一批机动部署的“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共同投入战斗值班。这就引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 “俄国高超声速导弹都服役了,中国的还在吹牛”之类的言论。


“先锋”高超声速滑翔弹头的假想外形和设备布局


早在某年,同样采用高超声速滑翔弹头的国产某型导弹,就以完全实战化的标准——也就是八股文里常见的“千里机动、进驻就打”——完成了对西北某靶场目标的快速精确打击。其部署隐蔽性和打击突然性,都要明显优于固定发射井部署的“先锋”;在这个领域,我们的习惯就是多做少说。


保密保的好,有时就能保出个“技术奇袭”来。比如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上,官方突然公布东风-26具备打击敌大型水面战舰的能力,就是一次“技术奇袭”——奇袭爽啊!


不过“先锋”的卖点首先还是其高速突防能力。按照前两天咱们刚提过一嘴的那位俄副总理鲍里索夫等渠道宣称的数据,“先锋”的极速可达27倍声速——这都比第一宇宙速度还快了;即使按照俄新社公布的15-20倍声速,这极速指标也够可观的。


甭管到底是多少倍声速,可以实现近乎“可控爆炸”的速燃式固体助推发动机技术,是“先锋”这款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成功的一大关键。而苏/俄在同样需要极强加速能力的反弹道导弹拦截弹上,有着丰富的速燃式固体助推发动机研发制造经验,其应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因此把“盾”的技术应用到高超声速导弹这个“矛”上也顺理成章。


A-235反导系统使用的53T6改型/45T6反导拦截弹,4秒内即可加速到8倍音速


冷战是个科技大爆炸的年代,其诸多成果至今仍在推动着当今武器装备的发展。尽管俄罗斯近些年来受经济形势影响,难以在漫长的国防工业战线上持续均衡地投入;但依靠苏联在冷战期间的技术积累,在少量重点项目上再加以攻关,俄罗斯仍能取得一些个别技术指标非常突出的成果。


我也不知道我出现在这儿合不合适.jpg


从根儿上说,“先锋”本身就是一个标准不过的冷战末期项目。在苏联时期代号为“4202工程”的它,使用УР-100Н УТТХ(北约编号SS-19)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测试平台。但由于苏联解体的影响,其测试周期拖得很长,多次发射失败,因此普京还曾在2001年钦定“先锋”下马。


使用价格便宜量又足的重型液体弹,作为助推测试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平台,算是常规操作,我国早期测试这类装备时也使用了东风-5平台


然而后来随着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普京觉得没点硬货怕是整不了NMD这些玩意儿,于是“先锋”先是在2004年“示威性”恢复试射——结果失败了;一番折腾改进到2011年再打,又是连着几发没打出名堂,普大帝气得差点又要让它下马,打算把宝贵的银子用到РС-26“边界”轻型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和把“亚尔斯”搬上火车的“巴尔古津”铁路机动洲际导弹系统上。


2014年,普大帝开的那次泄了“状态-6/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的会,其实就是俄军多种战略武器系统陆续登场的一个会


不知道是不是“枪毙治国”的效应,奋力一搏的“先锋”项目从2016年至今的几次试射倒是顺风顺水,也就有了如今入列的消息;反倒是“边界”和“巴尔古津”后来却无缘《2018-2027年俄国家装备计划》,这种在战略力量上的取舍,固然有突防手段先进性的考量,但也脱不开一个钱字。


虽说俄方当初曾宣传“先锋”将与俄罗斯新一代液体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配套入列,但现在后者显然还没到服役的时候,因而现有的两个УР-100Н УТТХ导弹团就成了“先锋”形成战斗力的唯一载体。这些可资利用的冷战遗产,让“先锋”以“多快好省”的方式迅速形成较大的威慑规模,结合俄军现有的战略核武库,使得俄罗斯能继续在这一领域与美国分庭抗礼。而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咱们要想复制起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瓶子不够。


测试中的“先锋”,这一尺寸测量与塔斯社报道中披露的“长5.4米”基本一致


根据2011年生效的新《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规定,美俄双方各自保留的核弹头数量不得超过1550枚,而这个规模仍然是我国短期之内难以企及的高度。正如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所说:“我注意到,国际军控界不少人对此都有个疑问,美方是想把中国的核力量谈到美国的水平,还是想把自己的核力量削减到中国的水平?”


旧有的东风-5系列洲际核导弹装备规模并不大,难以与美俄相比,即使东风-31/41等新型洲际导弹的装备数量逐年增加,我国的战略核武库规模在短期内仍然有限

新华社5月15日电 中国特命全权裁军事务大使李松14日在日内瓦裁军谈判非正式会议上发言,阐述中国核战略及核军控政策。

李松表示,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不为别国提供核保护伞,不在别国部署核武器。拥有核武器几十年来,中国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不附加任何条件,今后也不会改变。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投入合理适度,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与美俄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反对任何国家在军控问题上拿中国说事,无意也没有必要加入美俄两国的核裁军谈判。

在我国核战略仍然维持现有表述的情况下,砸钱狂造东风-41这类想法很难成为现实;即使不考虑国家核战略问题,咱们毕竟也不是朝鲜,读者们都清楚我军常规部队还有得是要花钱的地方;所以相比提升规模来说,全面提高现有核武库的生存性和突防能力,是我国保持现有核威慑能力面对反导系统时至少不下降的现实手段。


别看其他领域今天这个调整明天那个下马的,美帝各平台反导系统的建设可是一点儿都没放松,能不能按死毛子那么大的核武库难讲,别人嘛......


然而国家现有的地缘环境,又决定了我国战略核潜艇可选的阵位偏少;正在建设中的空基核威慑力量见效又很慢;所以在核威慑力量的主体——陆基战略核导弹的部署上,我们仍然需要下一些功夫。


不过陆基核导弹的部署模式,在冷战时期也几乎试验的差不多了。比如曾被列入考虑选项的几种方案里,利用东风-5现有的配套发射及技术保障阵地的新一代地井部署洲际导弹、以及仿效苏/俄的铁路机动部署洲际导弹等等,其实说来也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


在几个具备燃料长期储存能力的新型号列装之前,井下值班的东风-5早期型号的反应速度也并不乐观


而到了冷战末期,美苏两国都发展了部署灵活、生存力更强的小型洲际弹道导弹。美帝的“侏儒”自然是大名鼎鼎不必多说,苏联这边也有莫斯科热工所的“信使”固体三级洲际弹和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的“矛-Р”两级液体准洲际弹,虽然都没来得及装备,但也体现了红色帝国的技术实力。


曾经进行过四次飞行试验的“信使”,携带单个核弹头(及诱饵时)具备11000千米的射程,其尺寸与东风-21相当


后来俄罗斯发展的РС-26,实际上也是一款理念上和“信使”类似的小型洲际弹道导弹。有趣的是,由于РС-26与东风-26不仅型号数字一致,在载车尺寸上也颇为相似,使得这两个从定位到技术路线差别都很大的型号,偶尔还要被拿出来比较一番。


东风-26以及更先进的新型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发,说明国内固体弹道导弹小型化技术正在不断取得突破


作为仍然采用传统多弹头突防技术的产物,“新瓶装旧酒”的РС-26让位于“旧瓶装新酒”的“先锋”,也是无奈中的必然,毕竟俄罗斯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让РС-26与高超声速相结合了。反过来在虽然没有“冷战核遗产”的福利,但也没有穷到产生“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这类烦恼的中国,将小型化洲际弹道导弹与高超声速滑翔弹头技术相结合的诱惑力,却一下子高了起来。


高超声速机动突防的优势,自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延伸;而洲际弹道导弹小型化之后,其发射车辆对桥梁、路面等的通过要求将与现有中程弹道导弹相当,大幅扩展了部署地域和机动范围。另外考虑到我军庞大的中程弹道导弹装备规模,与之形成“双兔傍地走”效果的小型化洲际弹道导弹,也将增大对手情报分析的难度;对于坚定奉行自卫防御核战略的中国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增强威慑效果的体现。


从“无依托发射”到小型化技术,能够让导弹阵地限制更少,发射准备更容易,生存能力更强的手段永远受人欢迎


当然,肯定也有人认为,这种“安能辨我是雄雌”也将导致我方在使用中程弹道导弹时,更有可能引发对手的误判......其实像“反舰弹道导弹起飞是否就会引发地球重启”的这类蛋疼讨论确实一直不少,最后往往是谁也很难说服对方;所以养鸡今天也并不想做出什么结论,权作这篇畅想最后的一个小尾巴吧。


支付宝打赏码(微信也可用)

砥砺奋进,感谢支持,感动常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