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7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国庆献礼】那些9字尾的轻武器:1969,R-P-G!

扬基帧察站 扬基帧察站 2019-07-03


【上期内容:斗法我军东海空防十几年的“贼鹰”,今天被伊朗干掉了


又到了写9字尾单兵武器纪念文章的时节。很好猜,本期要写的是69式。69式40mm火箭筒,在汉语中有个简单直白的俗称:“40火”。


生产线上的40火——69式火箭筒


以前它也被叫做“新40火”,因为我们还有个“老40火”——仿制RPG-2的56式40mm火箭筒。但和其原型RPG-2一样,虽然在热点地区,偶尔还能见到有人在用56式,但它们也远不如RPG-7或69式那么常见。所以在很多情况下,RPG已经成了默认指代RPG-7的缩写了。


哪怕是《军事报道》关于胡塞武装之类的一分钟报道里,很容易就能随便截出个RPG来


首先,RPG的意思是什么,在这个英语为主导的世界里,很多人会把RPG记成“火箭推进榴弹”(Rocket-Propelled Grenade),但RPG本身是西里尔字母РПГ转写,原文为Ручной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ый Гранатомёт (手持反坦克榴弹)——不然那一票名为RPG的反坦克手榴弹就不符合定义了,后面咱们具体再说。

比如图里的RPG-6和RPG-43,显然不会有啥火箭助推


自从坦克出现在战场上以来,这种“机械化的重甲骑兵”就占据了战场舞台中央的位置。对于战场上最为基础、数量最多、身处一线的兵种——步兵而言,其巨大而直接的威胁不言而喻。


人类残杀同类打到首次世界大战已经足够恐怖,又多了个恐怖的新要素。最初面对英法坦克时,慌乱中的德军防御部队动用了一切可能的武器,近距离投掷手雷的有之、野战炮平射的也有之。而德军步兵最初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反而是步兵手头就有的子弹——德军起初装备用来射击英军哨塔装甲板的K弹(钢芯穿甲弹),后来英国人开始给装甲板淬火,就不行了……


K弹的钢质弹芯在弹尾裸露


随后发展的步兵专用反坦克武器,延续了K弹的“动能杀伤”思路——反坦克枪。但是反坦克枪口径再大,其穿甲能力还是跟不上装甲车辆的进步速度。比如,虎式坦克的主装甲你总不能指望PTRS/PTRD去击穿,还是交给D-10S吧!“单兵动能反坦克弹药”,当年也就打打坦克的小弟们(装甲车辆)了。


不行


行了


终于轮到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出场了,但是在串列战斗部等设计出现之前,破甲弹的反坦克威力基本上由弹药直径决定,所以早期要么是美制“巴祖卡”(后来有“超级巴祖卡”)、德制“装甲杀手”这样相对比较粗的管子;要么就是管子细点(以便携带)、弹粗点——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德国的“铁拳”。


其射击方式也是千奇百怪,肩扛或者夹在腋下都行


“铁拳”的思路就是“超口径榴弹”。然而随着德国“战事日颓”,加之当时科学技术和的限制,这种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微型无后坐力炮的武器,射程非常短。


这个标尺,足够说明“铁拳”的射程问题,很多影视作品里都有“铁拳”射手刚打中了个坦克就被一枪撂倒的画面


二战结束后,依照超口径榴弹的思路,苏联相继开发出了RPG-2与RPG-7,如前所述,我国是仿制品则是56式与69式。


RPG-2的仿制工作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的,总体来说非常简单。如果简单粗暴地描述RPG-2的话,就是把“铁拳”这种战时急造武器完善好而已。所以其射程也就150米,依然需要步兵靠到非常近的距离上进行射击——当然,古往今来除了使用先进反坦克导弹,步兵反坦克基本都是“玩命”。


相比RPG-7,RPG-2发射管后半部分直径没有明显加粗,尾部也没有喇叭状喷口;其火箭弹尾部有一个发射药管,在发射管内燃尽,是火箭弹飞行的全部动力来源


到了RPG-7,其火箭弹终于名副其实了——有了火箭发动机,火箭弹发射后,在距离发射管膛口约10米处时火箭发动机点火,使得其理论有效射程提升到了300米级。


而说起仿制RPG-7的69式,就不能不提曹刚川将军。当年曹刚川留苏学习时将部分RPG-7的资料带回国内(因功晋升大尉军衔),促使国内开始组织仿制这种当时较先进的武器;加上珍宝岛冲突中我们又缴获了RPG-7实物,最终才有了69式。


《曹刚川画册》中,左边文字描述背景图里,就是一具69式40火;右边是曹将军青年时代赴苏留学时身穿55中尉常服的照片


多年以后曹刚川将军再次拿起40火


说到正主了,首先说一下69式与其原型RPG-7外观上的区别。


69式的特征:两脚架+隔热套上有纹路,便于稳定肩扛使用


RPG-7特征:没有两脚架,隔热套表面是光滑的


在69式的身上也展示了我军对引进苏联装备的一种独特态度:如果是纯引进,那就要用到比苏军操典还好;如果是仿制装备,那就会想方设法改进——例如69式重量为5.6kg,原型RPG-7重量则是7kg;而且在我们的瞄准镜里,还增加了风偏修正刻度。


69式火箭筒瞄准镜标线


RPG-7的PGO-7瞄准镜


虽然风偏修正仪看着十分酷炫,但这时候就得提及河马对69式火箭筒最深的印象了,那就是……这玩意儿好TM不准。


首先,因为其发射药和火箭发动机是分开工作的,如前所述,尾部的起飞发动机点火并将火箭弹推到距离膛口约10米处,主发动机才点火——这就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火箭弹的自身姿态、摆动等干扰因素都影响了其主发动机点火时的初始状态。


就算火箭弹的尾翼展开时,我也觉得这玩意儿的气动外形……非常不靠谱


根据有实际使用经验的作者所说,40火的特性是“上手容易打准难”:上手容易自然不难理解,无数非洲兄弟可以作证;打准可就难了,相比普通的子弹、炮弹会顺风偏移,40火箭弹正好相反,因为“头重脚轻”,且装有4片带迎风倾角的尾翼,其偏转方向是逆风……而且其偏转的时间和幅度都难以预料。


所以河马至今保留着一个奇怪习惯,就是看到电子游戏里飞行姿态特别稳、特别好的RPG火箭弹都要吐槽——不写实!那玩意儿飞出去得摇摇晃晃的才对。而我们的改进型69-1式,虽然有风偏修正刻度……但在上百米的距离上使用时,实际上还是非常依赖射手的经验与技巧的。


当然,非洲人民靠信仰就行了


但即便如此,我军中的“40火神射手”还是层出不穷。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战争中,新老两代40火在前辈手中,可谓“自卫还击凯歌唱”。


例如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步兵第155团2营的老40火曾经创造过9发火箭弹摧毁10个地堡(其中1枚穿过一个地堡后,再炸毁另一个地堡),全歼印军一个加强排的战例。


56式40火的经典照片


而步兵第33团3营一部在追歼逃敌时,曾有火箭筒班长黄绪林在30米对一个机枪火力点连射2发,摧毁机枪兵毙敌3人;随后又发射1枚火箭弹,摧毁了敌军1门牵引火炮及其拖车,体现了火箭筒打击战场上多种类型目标的能力。


而当老40火真正面对坦克时,也就到了1969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面对苏军T-62坦克时的乏力,使得它更多被用来打击苏军装甲车——此时56式火箭筒的射程问题也凸显了出来,我军火箭筒射手都是在非常近的距离上对着装甲车开火,大多在70米左右,其中一发更是在8米距离上射击的。


武器装备的劣势,全靠大无畏的精神气概去弥补。战斗中,我军共计击毁击伤4辆苏军装甲车,而老40火在俘获苏军T-62坦克的战斗中,也立下了一份功劳。


战斗英雄华玉杰


56式火箭筒的形象,还登上了邮票


虽然首批新40火和65式82mm无后坐力炮都在战后紧急运到了珍宝岛一线,但它们的第一战都得等到1979了。面对越军精心构筑的工事,曾有射手打出对4个碉堡的射击孔发射火箭弹,将4个碉堡摧毁,击毙越军21人的战例;有位叫安真的副班长曾经使用40火首发命中摧毁敌火力点,并击毁汽车一辆。更有两个“一等功”与69式火箭筒有关。


一等功臣、战士李光辉在侦察行动中,摸到距离越军阵地仅80米处,暗夜中挖好掩体,藏入8枚火箭弹,次日以56冲向敌方开火诱使越军火力点暴露,连射3枚火箭弹摧毁敌军火力点。


李光辉


在攻打同登“法国炮台”的战斗中,163师班长蒋荣伟连续发射10枚69式火箭弹,摧毁了炮台的9个火力点,立下一等功。虽然它们没有在这场战争中和越军的坦克战个痛快,但同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69式后来也发展出了69-1/2/3等多型弹种,提升了对T-62乃至T-72坦克的打击能力,另外还有钢珠杀伤弹等其他用途的弹药。


对越作战中的我军69式火箭筒手及副射手,当时我军北方步兵班多装备两具40火,以强化反坦克火力,南方部队则大多装备一具


在支援第三世界人民谋求解放的斗争中,新老两代40火也被作为军援输送到世界各地,RPG-7(40火),连同AK(56冲),63式107mm火箭弹一起被称作游击队三大神器”的传说,一直延续至今


但由于有效射程不足等原因,69式火箭筒现在已经逐渐淡出我军一线部队,但仍能偶尔见于公开报道;每年参加“国际军事竞赛“的队伍里,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近来少见的副射手背着6发火箭弹的画面


比较罕见的69式激光对抗设备


而替换69式火箭筒的,则并不是那么统一的配置——从编制上说,下班使用的“连营二代”98式120mm火箭筒,是其主要的替代者;但依照部队的任务使命,以及换装情况的差异,有一些是89式80mm一次性火箭筒,有些是“新单兵”93mm系列火箭筒,有的是DZJ(见过太多数字型号,并不能确定是哪个)系列攻坚火箭筒......


而围绕着98式120mm火箭筒,也在部队内、网络上产生了不少争论。毕竟120mm火箭弹在威力较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携弹量大幅度减少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像俄军一样继续使用改进的69式火箭筒、有人认为应该普及一次性火箭筒、有人认为搞类似古斯塔夫的轻型无后坐力炮……更有人直接喊着反坦克导弹下到班~


古斯塔夫肩扛轻型无后坐力炮则获得了相当高层级的关注


总之,功勋卓著的69式火箭筒已经逐渐淡去,产量达数百万具,普及到各个步兵班的它,究竟由谁接替,我们姑且拭目以待吧——答案揭晓也为期不远了。


【国庆献礼】那些9字尾的轻武器:1959,难以重现的辉煌



支付宝打赏码(微信也可用)


砥砺奋进,感谢支持,感动常在!

麻烦点击“在看”一下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