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8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国庆献礼】那些9字尾的轻武器:是的,26公斤重机枪!

扬基帧察站 扬基帧察站 2019-08-07

【上期内容:两天射弹117枚就想壮胆打气?“文攻武吓”这才刚开始!


【国庆献礼】那些9字尾的轻武器:1959,难以重现的辉煌

【国庆献礼】那些9字尾的轻武器:1969,R-P-G!

【国庆献礼】那些9字尾的轻武器:1979,终将告别的老兵


明天(8月3日)下午五点二十,欢迎大家去微博@yankeesama的帧察小队 资瓷养鸡和施佬一年一度的“夏日相声”——除了俄军女兵车组的表演赛之外,我军也将在第一场单车赛中与白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阿塞拜疆PK;届时您也可以点击本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直接观看。


和去年一样的6字头,这次抽签抽到了黄色,所以不用像去年单车赛那样临时刷成红色了




说来之前就有朋友担心,河马这个9字尾轻武器系列,写到本期的时候,内容能通过么?所以“26公斤重机枪”这个名字,是河马新近想出来的法子——就像“26万”成了CS/LR4系列狙击步枪的俗称一样,姑且将其作为这款经常成为热点话题的12.7mm重机枪的别称好了。


虽然叫这个名儿的轻武器还有第一代80mm火箭筒之类,但河马就不班门弄斧了,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参考施佬的大作


在说它之前,咱们先看2个GIF。


改进型的西格·绍尔.338NM轻机枪射击动态


最初配置版射击动态图(注意是减速播放)


相比重兵器领域屡屡推陈出新,轻武器领域可谓泥足缓步。西格·绍尔.338NM轻机枪(目前就这么称呼,尚无具体型号)算是一颗璀璨新星了。其形象特征也颇为鲜明:导气式、可快速更换枪管、顶置附件导轨、折叠-伸缩托。


如图


当其射击时的动态画面一出,河马当真是哈哈大笑——哦,原来你们也整上了导气+管退的混合自动方式啊?!看外国网友的评论,他们甚至对这种轻机枪的自动原理莫衷一是,但是对于中国的爱好者而言,这又有导气箍、导气管、打起来枪管又伸伸缩缩的场景,咱们可见过:不就是26公斤重机枪嘛!


驻港部队的26公斤重机枪,可以看到枪管相对机匣往复运动,是混合自动方式


当年我国军工部门在设计新型重机枪时,应用导气+管退混合自动方式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降低后坐力,二是减轻重量。毕竟12.7×108mm这种重机枪弹药,的确强而有力,弹头重,发射药强。


如果纯粹运用导气结构,发射时,除了推动弹头飞向目标,一部分燃气用来驱动自动机以外,其后坐力大多都传递给机匣和射手。而管退结构,利用枪管和导气系统的重量,分担了部分后坐冲量,使后坐力大大减小;导气系统所承受的燃气动力,可以被管退系统分担,导气系统可以节省不少材料,使重量大大降低。


说明管退式自动原理最好的gif,匈牙利的Gepárd M6狙击步枪


21世纪的西格设计.338NM轻机枪时,既要实现其“担当真正轻机枪”的使命——重量得控制;又要面对威力远强于传统全威力步枪弹的.338NM弹药——后坐力也不能难以承受。而以导气+管退的混合自动方式这一非常手段,的确能完成降低后坐力和减轻重量的双重困难任务。


各种机枪弹对比,西格·绍尔的新轻机枪和之前通用动力的LWMMG都是用.338 NM(左二),比7.62×51mmNATO(左三)大一圈


应用混合自动方式的26公斤重机枪,其准确的全重是26.5kg,大家在生活中还是很容易接触这一重量的——比如常见的50斤大米。记得当年被家里看做“长大了”的标志,就是能独自把50斤米袋扛上楼。


扛过这样米袋的朋友,别忘了留言交流感受


当然,很多男士都有经验,扛40多公斤的行李和扛同样重量的女士,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理,相比米袋这种形状不规则,抓握不方便的东西,26公斤重机枪是一种武器,自然会考虑到其良好的携行、运输性能;加之它又是威力强大的大口径重机枪,所以我军常有战士自豪地抱起26公斤重机枪合影,比如这样:



比如这样:



还有这样:



而作为世界上最轻的步兵用大口径重机枪,其魅力也是天成的——比如在最近一次珠海航展的轻武器展台上……


养鸡就和阿怡在镜头前,为观众朋友们做现场的表演!

他们一下子,就把重机枪,给抱了起来!


就养鸡的描述来说,是“轻的超乎想象”。这个镜头过去之后,养鸡想趁着镜头没看见一个人试试分量,结果没想到一下子搬离地了,吓得赶紧在展台人员注意到之前,溜之大吉


中国是个地理形态极为丰富的国家。而我军的脚步,自然也遍及这片广袤的疆土——作为正在改革强军之路上行进的人民军队,我们缺的课、漏的作业还很多:比如依然缺乏直升机,尤其缺乏性能优越能够在世界屋脊机动的直升机。那么,在缺乏飞行器的条件下,特定环境车辆又无法到达,人力依然是要依赖的运输力量。人无我有,机动灵活的支援兵器有多么重要,河马就不再赘述了。


机枪班战士扛着机枪枪身的同时,还用背具带着弹药


这个时代的轻武器,我们看到的产品,往往是基于已有成熟平台,精工细作打造的精品——而细节处的微调,是普通爱好者乃至普通用户不会在意的。然而,就像是文末作者名片上的FG 42一样,河马更偏爱那些“有追求”的设计。


设计上的“有追求”三个字,可以无缝替换为用户的“要求坑”——FG 42的要求就非常之高,使用7.92×57mm毛瑟全威力弹,单发精确射击如步枪,全自动射击如机枪,还要轻短便携如冲锋枪(也是便于伞降),路易斯·施唐格将这一切实现,故而有了传世经典之作。


大部分解的26公斤重机枪


对26公斤重机枪而言,其出现的原因就是“有追求”。其中经典的传说故事,就是对苏情报工作失误,将Kord重机枪枪身重量25.5公斤,误判为带脚架的全重。姑且以传说故事为真,这个误会导致了相当艰辛的设计制造工作。曾在评论中看到不少读者对这一情报工作失误相当不满……不过现实中工作出现纰漏是不可避免的,就好比谁都难以保证每天上班绝对准时,也绝对不请假一样。


总之在应用了诸如导气+管退的混合自动方式等罕见的设计之后,我国军工部门终于在非常严苛的重量限制下,让26公斤重机枪横空出世。


处于高射/平射的不同状态的三脚架,仅重8.5公斤


“有追求”,自然也有代价。26公斤重机枪作为重量极轻,使用12.7×108mm弹药的自动武器,其寿命相对较短(和FG 42一样)。加上部队在实际使用中,训练强度大,使用频次高,导致武器到寿快,加上勤俭节约(简称为“抠”)的习惯,常有26公斤重机枪处于整体或部分(枪管/脚架)超寿服役的状态。


像是上面GIF图片里,驻港部队那支状况良好的26公斤重机枪,其实是较为罕见的姿态——导气+管退复合自动方式,意味着枪管枪机都在来回耸动,机械上来说,会动的部件太多=容易出问题。所以,常见的26公斤重机枪射击,往往是非常“动态”的,一些老兵会形容26公斤重机枪射击时,枪管“像是鞭子一样上下甩”,可见抖动之大。


相比网络上的纷扰,在军人眼中,26公斤重机枪经常与同期在部队服役的85式高射机枪进行比较


与26公斤重机枪同期在我军服役的同口径武器,还有85式12.7mm高射机枪。这种机枪,被不少老兵形容为“自行车把上的粗管子”,基于77式高射机枪减重改进而来,结构上可谓极简。在部队实际应用中,85式作为平射武器的射击精度相对来说也颇受赞誉。


然而即使是对26公斤重机枪(往往还是到寿、超寿使用)有种种意见的老兵们,也承认它确实轻的让人愉快(全重比85式轻了近9公斤),可以毫无障碍地下放到连一级使用。


对于一支强调快速穿插进攻的军队来说,连火力排机枪班里的两挺26公斤重机枪,在其支援范围内,有着明确的战术意义


在河马看来,26公斤重机枪受到关注和抨击,是很莫名其妙的一件事情。作为一种突出轻便的大口径机枪,应用导气+管退混合自动方式,其使用表现、其寿命周期,都是符合常识所预期的。至于拿机枪这种打击面目标的武器去苛求点目标打击精度,甚至号称以中型机枪walking fire(一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术,立姿无依托行进间射击)就能压制26公斤重机枪阵地,就很滑稽了。


拜体系之力,我们实现了数不胜数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过许多令人瞩目的突出成就,但是历史问题是不可能全都一朝一夕都解决完毕的——就像不能把一袋50斤大米交给幼儿,让他(她)给扛上楼一样。2019年,只是我们的国庆70周年,我们距离那些动辄积淀数百年的轻武器强国,差距还相当大:


反正按规矩,最新产物的故事肯定要在其阅兵亮相后再说了


基础科学积淀不足,生产成本管理严苛,而质量管理时常不到位,这是我们的轻武器行业传统问题。和26公斤重机枪一样,在自动方式上同样应用导气+管退复合的西格·绍尔.338NM轻机枪,出自素有“价高质优”之名的制造商,而用得起西格货的用户,大体也不会超寿使用武器装备。


存在问题,需要提升,是我国许多方面的现实状况;了解现实,努力改变,是国人应有的态度。至于26公斤重机枪,自定型以来已有30年,作为武器它不会言语,只是一直跟着我军步兵部队,上高山,下海岛。鞠躬尽瘁,报废而后已。而它的继任者,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军山地、空降、空突部队。


珠海航展上出现的一种新超轻12.7mm重机枪,我们当时也稍加分析了一下


26公斤重机枪,符合我军对步兵支援火器跑得快、跟得上的任务需求;26公斤重机枪,也验证了几十年前的我们,在工程上就能够造出重量极轻的大口径机枪。


超轻大口径机枪之路,会越走越宽!


小手一扫,资瓷一下


点击“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得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