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事件疑66人集中隔离,媒体错报“私自复工”,甩锅给确诊员工
今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中通报了一家两代人的流行病调查案例。
2月1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A某,通过对其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A某女儿B某为密切接触者。因B某仍处于哺乳期,考虑到照顾宝宝需求,疾控中心方面并未要求其到集中点医学观察,而是居家隔离。
后经调查得知,2月13日B某已经出现咽痛症状,但是B某并未上报。直至2月18日,B某症状加剧后才上报社区工作人员;2月19日B某被确诊新冠肺炎。
B某此前于2月10日复工,疾控中心对其密切接触者排查,最终划定66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被集中医学隔离,另有200多名一般接触者进行居家隔离。
此外,疾控中心调查发现,B某所在办公区域为写字楼的一层大开间办公区,中间为一般员工办公区域,可容纳上百人;周围是管理人员办公室。职工办公桌之间没有遮挡,距离很近,人员较为密集。疾控中心指出,疫情期间,该公司并未采取任何加大距离等举措。
疾控中心通报案例疑似当当网员工确诊事件
该新闻发布会一度成为全网热点,并且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三名。原因之一系疾控中心描述的该案例和当当网员工被确诊事件相似度非常高。
相同点 一:复工时间、确诊时间符合
疾控中心通报的案例为病例A确诊后,女儿B于2月10日复工,2月19日确诊;
当当网员工母亲于2月15日确诊,该员工2月10日复工,2月19日确诊。
相同点 二:病例B处于哺乳期
疾控中心通报中,病例B处于哺乳期,因此居家隔离;
三言财经从当当员工处获知,这名确诊员工确实有宝宝,处于哺乳期。
相同点 三:居家隔离大批人员
疾控中心通报中,称大批人员集中或居家隔离;
据当当网员工透露,那名员工确诊后,疾控中心连夜进行排查,的确有大批人被要求隔离。
相同点 四:公司办公环境
疾控中心通报指出,病例B办公环境人员密度大,聚众感染风险高;
多名接受采访的当当员工均表示该通告中描述的办公场景符合当当办公楼内环境,而且早就有员工指出当当公司内人员密度高,风险大。
相同点 五:病例B 2月18日上报症状加剧
疾控中心通报,病例B于2月18日症状加剧后上报工作人员;
当当网2月18日发布的通告称,当日晚该员工出现发烧症状,并且该员工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因此,这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后,有大批网友认为北京疾控中心介绍的案例就是当当网那名员工和其母亲。
疾控中心通报引发大批媒体报道错误
网友:甩锅给了确诊员工
但是,很多媒体却对北京疾控中心的通报做出了不同的解读。
例如,不少媒体在转述该报道时,在微博中加入了“#北京一居家隔离女子私自复工#”的话题;
还有的媒体则加入了“#北京一确诊病例复工期间密切接触66人#”话题;
这引发了大批网友争论,指责该员工不负责任。同时,也引发了一个问题:这名员工是否真的“私自复工”?
之所以有媒体将疾控中心发布会内容解读成“私自复工”概念,是因为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中,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是这么描述的:
“按照规定,居家医院观察期间,有任何症状应该及时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2月13日,B已经出现咽痛症状,但医学观察期内她一直没说。等到2月18日,她的症状加重后,才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2月19日,B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B确诊了,疾控中心开始排查B的密切接触者。B已经于 2月10日复工,流调人员对她工作场所接触过的人员逐一进行排查,最后共划定66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集中医学隔离。另外还有200多名一般接触者,正在进行居家医学隔离。”
这样的描述很容易造成误导,认为病例B是处于医学隔离期内强行复工,而且还瞒报了自己的症状,由此构成“私自复工”。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这里涉及两个争议,私自复工和瞒报。
首先,疾控中心的通告中实际上是以“讲故事”模式解读案例的。也就是说里面对A和B两人的有关描述是在知道他们确诊后建立的。
因此,通告中所谓:“按照规定,居家医学观察期间,有任何症状应该及时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2月13日,B已经出现了咽痛症状,但医学观察期内她一直没说。”这种说法,并不是指2月13日时,B已经处于医学隔离期了。
这两句话第一句是讲述医学观察期的规则,而不和第二句构成因果关系。那么,出现咽痛症状,可以指在后期成为密切观察者隔离时没有透露。其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母亲确诊日期。B的母亲A先于B确诊,由此B才成为密切接触者。
那么,A确诊时间必须早于2月13日,B在13日时才可能处于医学观察期。
在某媒体对此事的描述中指出,A某是2月13日确诊的,2月13日当日B成为密切接触者。此后,2月19日确诊而且发现B已经复工。
按照该媒体说法,B的确是“瞒报”而且“私自复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三言财经查看北京疾控中心新闻发布会视频发现,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并没有说病例A于2月13日确诊。
庞星火原话为:“2月13日,我中心接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A某某,通过对A某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在这句话中,“我中心接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A某某”并不是说2月13日A成为确诊病例。而是疾控中心在今天讲述此案例故事时,已经知道A后来确诊,因此在发布会上形容时称其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A”。实际上,这是“讲故事”的惯用手法:疾控中心于2月21日“回忆”此事时,将13日还未被确诊但现在已经知道确诊的A形容为确诊病例A。
举个类似的例子,“2月1日,世界冠军获得者孙杨接受了媒体采访”。这句话中,“世界冠军获得者”是孙杨的称号,但这并不是说2月1日孙杨获得了世界冠军。
那么,为什么媒体在报道时会误认为病例A于2月13日确诊呢?
因为最初几家媒体在报道该新闻发布会时出现了报道错误,很多媒体报道时将疾控中心原话改写为“2月1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有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需要进行流调……”。
对比视频中的原话和媒体报道的错误描述,可知病例A实际上并非2月13日确诊,疾控中心新闻发布会中并没有明确告知确诊时间。
已有多家媒体在报道中出错,这可能是媒体大范围“翻车”。
综上所述,病例B于2月13日时,并未处于医学隔离期,因此,并不能称B是“私自复工”。
另一个争议则是“瞒报”问题。
目前,很多人指责B故意隐瞒自己症状,还前往公司上班。根据则是疾控中心新闻发布会,“B在感到咽痛时未告知,后期症状严重后才上报”。
B隐瞒自己咽痛的行为,构成“瞒报”吗?
首先需要知道,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以来,所有对这种病的症状宣传主要为“发烧、咳嗽”等。2月13日时,在母亲A还未确诊的情况下,仅仅只是咽痛的B就一定会首先想到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吗?
现在有人认为B向公司瞒报自己咽痛症状,实际上是因为目前已经知道其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有关这点,很多网友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很多网友认为北京疾控中心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案例就是当当网员工确诊案例,并且表示这次所谓员工私自复工说法并不成立。
当当能从中学到什么?
疾控中心今日通报的案例和当当网员工事件有很多相同点,三言财经就此事向当当网公关求证,截至发稿时对方尚未回复。
目前,除湖北地区外,各地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有所减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复工就可以高枕无忧。
疾控中心案例中指出,案例B所在办公区域可容纳上百人,而且职工工位间没有遮挡,人员较密集。在这个案例中,因为B的确诊,导致66人被医学隔离,还有200人被要求居家观察。
虽然三言财经尚未获得当当方面有关此案例就是指当当员工的确定答复,但该案例的确如疾控中心所言,值得所有企业思考。
在有关当当网员工确诊事件的系列报道和采访中,多名当当员工均表示当当公司隐患非常多。比如和通报中一样,当当办公环境拥挤,员工密度大。在工作中,出现员工密集情况非常多。
通报中,一名员工确诊,导致两百余人需要不同程度隔离观察。这说明当当网员工确诊后,其他同事也在一定程度中处于风险。
企业为了生存对复工需求很迫切,但是,在特殊时期,如果不做好防护措施,留有隐患,那么付出的成本将会比停工更大。
俞渝复工信曝光:不为武汉肺炎惊慌,复工提高免疫力,当当人不浪费一场危机